“好墨!”
鲁善工明白全部工艺后,深切体会到看似小小墨锭,蕴含匠人多少血汗,值得珍藏!
曹德辉哈哈大笑,鲁善工也是高超手艺人,自然能明白其中妙处,自信道:“清代四大制墨家: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胡开文,以先祖居首。”
“曹家墨肆碰到过各种各样困难,但我们有个信念:保住祖业,不砍招牌!”
“与海派书画结合,在沪上完成本土化,重新擦亮金字招牌。如吴昌硕定制寒香,刘海粟定制晁卿,成为海派徽墨的唯一代表。”
说到这里回忆道:“我小时候还记得老宅那间低矮房子,是墨厂的熏烟房,里面坛坛罐罐很多,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水缸和排得像阶梯教室一样的熏烟槽。”
“那水缸上有着好多孔方兄的图案,并有两朵硕大荷花和几片绿叶醒目在缸面中间。那一层比一层高的熏烟槽,更是乌黑发亮,上面有松烟燃烧后存积的炭垢,大约有一两枚铜钱的厚度。”
“每每见到蓬头垢面的墨工,待熏烟槽下的灯草熄灭后,用铁簸箕和棕扫帚轻拂后装在一个个铁罐中,那就是儿时全部回忆。”
曹德辉把玩着墨锭,这种感觉只有匠人之间才能体会,纪华诚对眼前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乃百年难遇之奇才,希望自己多多提携晚辈。
鲁善工仔细研究经过后代创新的紫玉光,如果是他人制墨,那自己肯定有所保留。可曹家三百年传承至今,手艺应该差不了太多。
自古秘方失传,绝大部分是因为原材料灭绝,单从手艺来说,其实整体相差无几,甚至现在有高科技帮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每个领域都有天赋异禀之人,作品能流芳百世,成为万人敬仰的名家大师。就拿文房四宝来说,制墨之道,曹德辉的水平不一定比前辈差。
十几代人呕心沥血,刻苦钻研之下,继承前人优良经验,加上后人不断创新总结,眼前这块紫玉光,相信不会让自己失望。
当机立断买下一套,从深到浅全部标号,回去慢慢研究。古代绘画精髓就是一个墨字,博大精深,万变不离其宗。
“你还想去思序堂?”正事谈完,两人喝茶聊天,听说鲁善工还要去买颜料,曹德辉笑道:“思序堂也是老字号,不过平心而论,现在的水平大不如前喽!”
鲁善工一愣,对方话里有话?好奇问道:“请前辈指点迷津。”
“其实也很正常,颜料也是决定国画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现在工业发达,市场到处都是化工颜料,成本低,别说外行,就连画家现在谁还用传统颜料?”
曹德辉长叹口气,无奈道:“早在几千年前,传统画家蘸着自然与人工凝结而成的墨宝。画笔一泼,便是国画中的青山绿水。”
“所有颜料,日磨八小时,磨过十几日,直到盆中声音敞亮,碎石消磨,才能获正果。”
“很多名家为得到一块上好原石,不仅一掷千金,甚至亲自跑到深山老林,只为寻找心中最完美的颜色。”
“只有经历磨难,才能体会其中不易,用心研磨,下笔充满感情,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千古,美感直达人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