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的推测。客观的说,陈枫讲述的剧情并没有脱离原剧本,只不过是刻意的强调了某些部分。从表面上看,陈枫这么是在用投其所好的办法来增加说服迈克尔-贝的筹码,但斯伯格却觉得陈枫这么做恐怕还另有深意。
仔细的回味陈枫对剧情的描述,斯伯格愕然发现,陈枫这么做似乎是在用意的引导迈克尔-贝对影片拍摄的理解。他似乎已经笃定迈克尔-贝肯定会答应担任影片的导演,而这一点在迈克尔-贝自己亲自点头同意之前,斯伯格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可陈枫就是这么做了,他用这种很巧妙的方式告诉迈克尔-贝,这部影片应该怎么拍。
这个判断虽然只是斯伯格内心的猜测,但他总觉得陈枫心里真实的想法就是这样的。在迈克尔-贝没有接触到剧本之前,陈枫就以自己的理解先入为主的在迈克尔-贝的固有观念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等迈克尔-贝自己翻看剧本的时候,这种观念就会不由自主的影响到他。
这是一种手段极其高妙隐蔽的心理学暗示,斯伯格心里越想越惊讶。不论陈枫现在的名气有多么大,哪怕是他成为了梅思诺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和最佳导演,可在斯伯格的眼中,陈枫依旧是一个后学末进的年轻人。
这样的评价在斯伯格这种眼高于顶的人物眼中并不算低,但他现在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轻人,尤其是他在考察演员背景的时候遗漏了一个重要的选项,陈枫在杭港辅修的课程就是心理。
迈克尔-贝最后被陈枫“稀里糊涂”的引进了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中过原剧本之后,他的拍摄思路和陈枫想的如出一辙。斯伯格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这件事让他对陈枫的评价不止提高了一个层次。
在迈克尔-贝正式确定担任导演之后,真人电影风格的变形金刚造型设计也相应的展开。在迈克尔-贝的指导下,格外强调机器人运动学和现实工程技术的表现张力。为了增强真实感,迈克尔-贝抛弃了方方正正的块状造型,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数目众多的细节部件的机器人造型。
在一次变形的过程中,机器人的数千块原件会同时运动,从而避免了变形金刚动画片中汽车人的体积和质量可以随便变换大小这一较难运用日常物理解释的现象。此外,风格独特的变形金刚造型也着重显示出了他们来自外星这一根本的特质。
迈克尔-贝正式成为影片的导演之后,陈枫就谨守着自己主演的身份,不再对这部影片的拍摄构想发表任何的意见。但是迈克尔-贝在拍摄思路上已经受到了他先前那番话的影响,他总觉得陈枫会有很多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所以他经常会打电话和陈枫在一些问题上交流探讨。
自从拿到了最佳外语片之后,陈枫在杭港艺术校园生活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平静。学生的身份已经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光芒,而校园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平静的避风港。尽管他以“学习”为由,谢绝了大部分的媒体采访,但总是有记者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手段来接近他。
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会有人突然从旁靠过来口就告诉陈枫自己是某某报社的记者;坐在公共课的教室里,前后左右经常会传来纸条,里面不是夹杂着记者的名片,就是提出想要采访的要求…陈枫越是回避,记者们就越觉得这其中有可以深挖的新闻。
如果说这些记者们还有一些职业道德,那么狗仔队无处不在的偷拍成了让陈枫最头疼的事。他在梅思诺颁奖典礼上休闲西装和牛仔裤的混搭随着他的获奖成为了一股时尚热潮,而他在校园里的穿着会更加的随意,这些都成了狗仔们绝佳的街拍素材。
被弄得不胜其烦的陈枫决定在校园里消失一段时间,刚好迈克尔-贝邀请他去洛杉矶。他没有告诉其他人,悄悄的就离开了学校。
这段时间迈克尔-贝正忙着确定影片真正的主角,也就是那些变形金刚的“身份”不少汽车公司都提出了赞助影片拍摄的意愿,为了应付那些赞助商,他忙得有些焦头烂额。
在影片筹备基地,陈枫一进门,目光就被大厅里三辆并排摆放着的汽车所吸引,敞篷跑车和越野车放在一起还不怎么突兀,可它们旁边还停放着一辆重型货车,这样的组合堪称奇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