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爱卿莫急,各位,你们边喝茶边听朕仔细明说。”我也喝了口茶道,“大学你们都知道了,目前我朝有临安大学和军事大学两所,但这还远远不够,从明年起,根据发展的需要,将会陆续在我朝境内建立专业化更强的各类学院,比如,我朝目前能够胜任自然科学科目的教授极少,那么教育部就应该首先设立专门的师范学院,负责培养各科目的先生教授,又比如,大夫郎中不足,那同样可以设立专门的医科学院,就类似临安大学的医科学院,负责培养我朝的医生,也就是郎中医官,这些学院根据需要可以在临安,也可以在临安以外的各路、各省建立,并非要完全集中在临安,这点类似我朝各地的书院。”
“下面朕再來说说中、小学,对于教育,朕的意思是要让我朝之人从小开始接受,当小孩在六七岁时,就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识数并懂得各类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在数学上,要学会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要认识我朝通用的谢氏数字记录法等,到了中学,就要学习更加深层次的基础知识了,也即是要为进入大学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我见大家听得并非很明白,想了想道,“这样,朕以大家都熟悉的传统教学來举例,小学生应该从识字学起,并能进行简单的造句会话,然后要会写一些小文章,能够背诵简单的诗词歌赋,到了中学,就要求能够熟练地写出一般的策论,上到大学后,就要分专业进行研究了,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诗词,有人可以专门研究远古等等,这就是中小学的含义,大家是否明白。”
江万里点点头道:“陛下,臣明白,这样就可以形成阶梯状的学生构架,能够读书识字的小学生最多,而进行专门研究的大学生则最少,这种模式和科举也有类似之处,从秀才到进士举人,一级一级的。”
“恩,爱卿说得不错,首先,朕打算从我朝州府一级的地区开始,再往县级,乡镇发展,学校则先从两头,也就是大学和小学开始,再往中学发展,江爱卿,这具体的工作就交给你们教育部了。”
“是,陛下,臣遵旨。”江万里道,
我接着又对史岩之道:“军事大学则会读力于教育部,暂时先隶属于军务院吧。”
“是,陛下。”史岩之应道,
沈逸秋道:“陛下,那科举是否保留。”
“科举、书院等传统教育都会保留。”
何基道:“陛下,要在全国开办各类学校,目前的主要问題应该有两点,一是经费问題,二是师资问題,这两点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何爱卿说得不错,经费和师资是开办学校的两大难点,对于学校的经费,朕会让户部拨出专款交给教育部统筹安排,以后朕打算会根据每年全国税收的总额,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教育费用,同时,让地方官府想法筹集一部分资金,也可以让有善心的私人出资办学,在贫穷的边远山区,还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开办希望学校,总之,开办大中小学,是以朝廷为主,地方为辅,全民参与的一件重要大事,朕会将普及教育作为我朝长期的基本国策,首先会从普及小学开始,至于师资,从眼下的情况看,就更为困难了,我朝虽然文人甚多,但通晓自然科学的人才却是太少太少,你们有何建议。”
何基道:“陛下,今我朝书院甚多,是否可以从这些地方招聘。”
“当然可以,只是书院中一样缺少精通自然科学的先生教授。”
沈逸秋道:“陛下,臣有两法。”
“爱卿,请讲。”
“陛下,首先可以让各地官府在当地选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年轻秀才们,集中送到临安大学,由大学办理短期培训班,这就类似红十字会采取的培训法,当他们有了初步知识后,便可回去教授一些基础课程,等到休假时,再來大学接受第二次培训,如此循环,可以解决部分师资问題;其次是陛下前面提到过的,开办师范学院,这点请江尚书将其作为教育部的首要事件。”
“恩,可行,对了,何爱卿。”
“臣在。”
“你抽空将临安大学先生们的俸禄情况告诉下江爱卿,江爱卿则可以借鉴之,然后制定出今后我朝各级学校先生教授的俸禄标准,要让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先生们衣食无忧,更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待遇会参照我朝之官员。”
“是,臣遵旨。”何基、江万里同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