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就是他现在在代州军中的地位。他现在虽然得到那群杨家将的认可了,但是由于他本身所有军职:左骁卫大将军仅只是个虚衔。所以代州真正能做决策的只有杨业。虽然他在到代州后所打的两仗都有不错的发挥,但是那并不是大战。到真正的大战时,杨业肯定还是那个一手主导战场之人。他的意见一旦与杨业相左,在无法证明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情况下,杨业是不会听他的。”
“嗯,还有吗?”
“还有就是,即便杨业不在代州,一旦发生大战,杨家肯定还会以杨家大郎为中心,他的结果还是会与上面的情况是一样的。甚至会比之前那种情况更糟。”
“看来你是有主意了。”
“嗯,据情报来说,再过两个月杨业便要回京述职,而且代州军队也将实行更戍。这将是个对于代州进行打击的好时机。”
“好的,那你尽快拟出一个方案来。”
……
正如辽国情报所示那样,代州这边已经开始了更戍。原本的军队被调到了大名府,而新调过来的军队是从四川来的。
刚刚打造好的军队基本白搭了。又得重新来过。赵惟吉这下算是体会到原来史书中的将领的悲哀了。不是我军无能啊,实在是太祖太狡猾了。
从头来过就从头来过吧,好在赵信与李继光基本算是赵惟吉亲兵,没有随着大部队更戍到大名府。
但是糟糕的事情还没完,杨业回京述职了,更糟的是杨业还把与赵惟吉关系较好的杨家四郎,五郎,六郎和七郎全都带回汴梁了。留下的老大,老二,老三因为平时更多的时候是在雁门关值守,所以与赵惟吉的关系一般。
他们几人走的时候赵惟吉去代州城南门送行,送行时赵惟吉那张脸简直拉长的和马脸差不多了。
“放心,我们会把你的信带给弟妹的。不要拉长着脸嘛,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和你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呢。”杨延昭拍了拍赵惟吉的肩,然后转身上马奔向了汴梁。
他那里知道赵惟吉之所以拉长了个马脸是因为他实在和杨家老大,老二,和老三处不拢。这四五六七一走,他在代州可就无聊了。
就在他们走后第七天,代州这边接到了斥候的回报,说是契丹有一支军队,大概一万人正在向雁门关挺进。
接到情报后赵惟吉立马赶往了雁门关。赵惟吉进入雁门关驻地的大帐中就听见里面依然吵翻了天。
很多老的将领认为雁门关刚完成了更戍没多久,士兵还没适应,应该凭借着连弩凭城拒守。把这群契丹大腿就行了。但是杨家老大杨延平却认为,由于敌人并不多。完全可以像上次一样关外结阵拦阻在进行反击,反正连弩的艹作简单,现在的士兵已经可以使用了。
逐渐的杨家老大的声音开始占了上风,由于老二老三都支持老大的提议,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要关外迎战。
赵惟吉在一旁一直没有出声,正如耶律莫所分析的那样,虽然赵惟吉觉得事有蹊跷,但是碍于身份他也没法提反对意见,况且他平时和杨家的大二三的关系也一般,这三人未必会听他所讲。所以赵惟吉也只有一言不发了。
在决定出关迎战后,雁门关众将便开始忙起出兵事宜了。此时基本就没赵惟吉啥事了。闲在一旁的他决定把那份情报再拿过来研究一下。
反复研究那份情报后,赵惟吉还是觉得其中有诈。五月份水草正肥美的时节出兵大战?而且还只有一万人那么少?哪个部族吃多了放着水草肥美的时节不放牧出来打仗玩?况且上次契丹人也领教到了新式连弩的威力了,就一万人不是送菜?
眼看杨延平就要领军出发了,心理抱着这些问题的赵惟吉最终还是没忍住向杨延平提议道:“我还是觉得此中有诈,但是也不好阻止将士们去搏取功勋。这里还是提醒大郎,一旦情况有变,立刻向关内撤退。凭城拒守,契丹人拿我们没有任何办法。”
也不知道杨家大郎听没听进去赵惟吉的建议,总之他就这样领着部队出发了。赵惟吉望着这个队伍总觉得他们奔向的不是前程而是地狱。但这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的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让赵信找人跟着队伍一旦情况有变立刻回来通知他。然后便是等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