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2章 这个李宽,为何每次都要搞点事情出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个六十大寿的寿礼,他还没有想好要送什么的,要是以她的名义做点善事,说不准比送什么礼物都好呢。

    “如果这样的话,王爷只要把城外各个乡村之间的黄泥路改建成水泥路,基本上就够了,时间也不需要多少。”

    武媚娘脑子转的很快。

    要想最快速度的修建水泥路,最好不要离长安太远。

    又要让楚王太妃感受到百姓的爱戴,那最好就是能够让百姓受到恩惠。

    对于长安城周边的各个村落来说,要是没有李宽这一出想法,至少还要再过一千多年,他们才能享受到水泥路呢。

    “行,那这事就交给你来办,越快越好。这些所有参与了水泥路修建的村民,没人每天发两条鱼,再包一日三餐的吃食。”

    李宽这也算是变相的以工代赈了。

    不管是哪个朝代,这种修建村落之间的道路,村民们都是需要出工出力的。

    哪怕是一千多年以后农村,村子里铺设水泥路,每家每户都要出工的。

    不出也行,给钱就行。

    至于工钱,那是没有的。

    “王爷,你放心,左右不过是八百里的乡村小路,如今农忙时节又即将过去,顶多一个月时间,一定可以完成八百里水泥路的修建。”

    武媚娘对各种情况都很了解,李宽能把这个事情交给自己,她还是很开心的。

    ……

    杜府。

    杜构脸色苍白的坐在堂中,听着府上管家的汇报。

    “真的已经一文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了?”

    “郎君,那帮田舍奴,鲜活的大草鱼和大鲫鱼,现在都是一文钱一只,随便挑随便选,这价格,老奴从来没有见过啊。”

    一文钱一只鱼?

    杜构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这养鱼也是需要成本的,不说占用上好的水田挖池塘,就是那鱼苗也好,鱼食也好,都是需要花费人力物力的。

    自家的池塘里的鱼要想挣钱,至少两三文钱一斤是需要的。

    如今一文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岂不是要血亏?

    “大哥,实在卖不去处,我们就等等再说。那些田舍奴的稻草鱼都是水田里养殖的,着急着卖出去,才搞的那么低的价格。等到他们卖完了,长安城里的鱼价终究是会上来的。”

    杜荷眼光有点躲闪,不敢看自己的大哥。

    最近一个月,自家可是刚刚新开挖了上百亩的鱼池,正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如今水田也被破坏了,鱼池是继续养鱼还是填回泥土呢?

    为了这些鱼池,自家可是已经花费了上千贯钱了呢。

    真要是白折腾一招,那么前几个月挣的钱全部赔进去了不说,还得倒贴啊。

    这……这可如何是好。

    都说风水轮流转,可是这也转的太快了吧?

    “二弟,水稻鱼的养殖居然如此成功,那些田舍奴明年肯定会继续养殖啊。并且,他们可以把一些卖不出去的鱼先放在池塘里养着,慢慢的售卖。他们的养鱼没花钱,即使是一文钱一只也是挣的,我们不一样啊。”

    杜构听了杜荷的建议,并不赞同。

    这鱼价,虽然是不可能永远一文钱一斤这么便宜。

    但是要恢复到五文钱一斤,那是不可能了。

    哪怕是三文钱一斤,也很有难度。

    可如果鱼价一直这么低,自家的那些池塘,可就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不如跟着楚王府的佃户一样,种上水稻,养水稻鱼呢。

    “这个李宽,为何每次都要搞点事情出来。”

    杜荷忍不住恨上了李宽。

    自己这是第几次被他坑了?

    ……

    宣政殿中,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多番商议,总算是定下来进一步开放山南道和江南道的方案。

    “陛下,突厥人内迁之后,为了避免后患,每县安置人数不能超过千人,并且最好不要安置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分开到各个区域,这么一来,哪怕是发生动乱,危害也是有限的。”

    李忠今天也被叫到了大明宫中,自然不是来当小透明的。

    李世民:“宽儿,你还有什么建议,都一并说了吧。”

    “这水稻的种植,突厥人自然是不会的,微臣建议朝廷可以招募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学员跟随前往各县,指导突厥人和当地百姓种植水稻。”

    观狮山书院已经开办了几年了,一些学员已经到了出来谋生的节点了。

    长安城要一口气安置那么多人,自然是有些困难的,但是放眼天下的话,书院里的那些人,就不算什么了。

    农学院的人可以去指导各县农业种植,哪怕是一个胥吏,对于匠人子弟来书,也算是个不错的生计了。

    医学院的人,虽然要完全出师比较困难,但是去到各个州县当个赤脚郎中的话,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跟农学院和法学院的人要是一起配合着去到各个县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好过那些村民自己给自己治病靠谱吧?

    至于算学院和格物学院的学员,基本上楚王府的各个作坊自己就消化吸收了。

    而经学院,也是很多都可以去到各个蒙学里面当个教谕,暂时来说,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

    “吏部可以统一给他们一个文书,让这些学员跟着去到各处水稻推广的州县,如果他们干的好,自然前途无量,要是干的不好,那也就怨不得别人了。”

    这些被选择用来水稻推广的州县,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比较落后的下下县,要不然也没有那么多无主之地来给到突厥人。

    不过,突厥人野蛮贯了,让他们去到这些荒地上面谋生,只要有口吃的,倒不担心他们活不下去。

    而搞定几十万个人的吃食,对于此时的户部来说,虽然不能说是轻而易举,但是还是游刃有余的。

    反正也不是每年都要这样养着他们,只不过是第一年的时候要付出一些钱粮而已。

    一旦等到这些人开荒的土地有了产出,几年之后,朝廷自然可以从他们身上把当初的花销都收回来。

    “陛下请放心,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一定还陛下一个惊喜。”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也不是白叫的。

    书院的那些学员去到各个州县,李宽还是比较放心的。

    毕竟,这些学员并非国子监里头那种死读书的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