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插话
今天刚往电脑前一坐,那史便在我耳边叫嚣:“你真的相信有灵魂吗?”
“当然,”我说:“否则我是谁?”
“你是谁?笑话,你除了是史铁生你还能是谁?”
“可我不只是史铁生啊!”“何以见得?”
“因为我还可以是你所不是的,或你自以为不是的。我还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或者你知道但是你不愿意承认的。所以,我还在你不在的地方——因为不愿承认,因为无意和有意的忘记,而使你不在的地方。”
“灵魂!我只问你灵魂是什么?”
“这我已经对丁一说过了。”
“灵魂是什么样子?什么形态?”
“这我没法儿跟你说。”
“哈!”那史讪笑道:“为什么不能说?”
“不是不能说,是没法儿说。因为语言是灵魂的创造,创造者就一定比被创造者大;你认为浪,可以说得清水吗?云,可能说得清风吗?”
那史遂低头不语。
“但是,”我说:“浪是水的一种表达,云是风的一项证明。”
“证明什么?”
“证明那辽阔之在的确凿。”
“你在那儿?”那史又眯起眼睛,一脸的不屑。
“有限以其无限的行旅,而在无限之中。”
戏剧一种:陌生与间隔
舞台还是那样的舞台,即约定的时间,和约定的那一种愿望。演员和导演也还是他们俩,丁一和秦娥;包括编剧。
剧本都在心里。情节、对话都不确定,但都在心里。
这样的戏剧令人激动。
夕阳令人激动。因为黑夜即将来临,白昼,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渐渐安静下来,或融入夜幕而不知去向。
不需要道具。灯光、布景、化装一概都不需要,只要把屋子腾空。只在地上画两条直线,一横一竖如同一个“丁”字把地面分成三块:
“你看这样行吗?”丁一问。
娥说:“行吧。”
娥说:“好,就这样。”
然后她把横线两端各踩开一个缺口:“这是门。”意思是没有缺口的地方都是墙。
然后,两个人在“墙”外,或“门”外,各从一端,衣冠楚楚地迎面走来。
“这是在街上。”娥用脚尖点点横线以外的地面。
“人很多,”丁一示意四周。
“对,而且都是别人。”
两个人擦肩而过。
两个人再次擦肩而过,侧身,甚至互相看一眼,但“素昧平生”
“我说过,你会是个好演员的。”娥轻声赞许,冲丁一微微一笑。
丁一目不斜视:“岂止!”
几个来回之后,娥站住,把丁一也拉过来站在她旁边。
“啥意思?”
“车站。他们俩很可能在一个什么车站上见过,就像这样,挨得很近。”
“而且,他注意过她。”丁一看着娥。
“是吗?怎么会呢?”
“甚至,可能,跟踪过她。”
“真的呀,你?”
“应该算是真的。”丁一指指自己的心口:“按佛家的说法,心生恨怨就已经算动了杀机。”
“为什么呢?”
“你是说恨怨?”
“不,我是说你为什么跟踪她呢?”
“这还用说吗?因为,因为她的优雅,端庄,风度非凡。”
“那时他就有了‘邪’念?”
“没有。真的。没敢有。”
那厮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娥忍俊不禁。
“嘘——”丁一提醒娥:“这是街上,咱俩不认识。”
俩人背靠着墙,肩并肩地坐下来,意思是已经在公交车上了。女人尽量保持着距离。男人目不斜视。
“要不要,”娥说:“我们都另外起个名字?”
“喔,画蛇添足。再说也没有观众。”
“那,我们就,互为观众?”
“嘿,这话棒!”
然后又像似在人山人海里了;两个人下得车来,步履匆匆,神情持重,甚或是冷漠。
丁一:“这话不光棒,好像还还另有深意。”
娥:“深意何在?”
丁一:“是不是说,互相欣赏?”
娥:“嗯但好像还不够。单单‘欣赏’好像还不够。”
接着他们各自走到了“自家门前”即横线两端的缺口处,站一会,然后进“门”
进门后,娥又用脚尖点点那道竖线,并在其垂直的上方做一个拍击的动作:“记住,这是墙,从现在起谁也看不见谁啦。”
那丁置若罔闻。
“听见没有?”
“应该也听不见!”
娥嗔骂一句,自然是赞赏的语气。
丁一进到“自己的房间”里,扔掉背包,脱去风衣以及拘谨的表情,一跟头栽进沙发[注:并无沙发,只不过是墙脚。后凡言及器物,均为虚拟],闭目,喘息,然后摸出支烟来,点上,翘起二郎腿,吹出长长的一缕烟流一个劳累了一整天的单身汉,透着孤独,与茫然。
娥由衷地笑笑,然后让自己严肃起来,不,应该是随意起来。比如说表情和身体都松驰下来。比如说甩掉高跟鞋,也不急着换拖鞋,甚至于连丝袜也扒下来扔到一边去,就那么光着脚丫。
丁一在横线的那一边喷云吐雾。
“下面呢,”娥低声问:“下面该是什么了?”
“他在想女人,”丁一说,语气就像戏剧中的内心独白:“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比如说,就是刚才跟他肩并肩坐在公交车上的那个女人。他在想她。想她的优雅,端庄。想她在家里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那么骄傲,目中无人?这些非凡的女人是不是永远都那么矜持,警惕,让人看不懂?”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