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劫后孤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究竟是否真的死去?后文另有交待,此处暂不赘述。

    这邵宽虽粗通武艺,但对于医道却颇有成就,因为他人相当和气,替人诊病,向不计酬,甚至对贫困之人常常施舍药费,所以在花石街附近提起笑面佛邵宽来,真可说是妇孺皆知。

    一日邵宽出外诊病回来,见路旁病倒一个少年,便抱回家中来,细心诊治之下,发现仅系重风寒,便将家中现存药物予以灌服。

    谁知白瑞磷乃身心交疲,竟昏迷三日不省,因之一早便到街上将药配制妥当,以备醒来时服用,故白瑞麟一醒,邵宽便叫快拿药来服。

    白瑞麟这一病,竟缠绵半月始痊,但病中有美芙相陪,也颇不寂寞,尤其他自小便无兄妹,今遇到这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妹妹,自是高兴非凡。

    邵美芙更不用说,一向孤单单的,不是伴着羊群,便是在家里独坐,现在有人作伴,其内心的快乐可知。

    尤其听说他是白御史的公子,且长得英俊不群,她虽还不十分了解什么叫做ài,但一颗芳心,早已赤裸裸的献给了白瑞麟。

    因之,白瑞麟和邵美芙两小无猜,相处颇为合好,只喜得笑面佛哈哈笑口常开。

    冬去春来,光阴荏苒,转瞬白瑞麟在邵家已住了将及半载,可是他所期待的臭和尚仍然杳无踪迹。

    一月天气异常清朗,白瑞麟一早便将羊群赶到山上去,自己就独坐在山崖边的大石上,远望着杨柳新枝,春意盎然,忽见三两只孤雁,哀鸣着向北飞去,触景生情,使他想到崔涂的五言诗,口中便哺哺的默诵着在比喻自己的孤独。

    突然,发现岩石中间有一颗发亮的小石子,其色与岩石略似,少年心性,一时好玩,便想用手把它挖掘出来,手刚一触动,蓦听岩石中一声暴响!接着便是一声惊叫,连人带石陷入了地底!瞬间,那块大石又恢复了旧观,地面一切归于沉寂。

    “麟哥哥!”“麟哥哥!”尖锐的呼唤声和山谷的回音,交织成一片,分不出哪是人的呼唤?哪是山谷的回音?

    在嵩山之麓,崇山峻岭之巅,有一个十来岁的女孩,身穿绿色衣服,不顾山道的危险,疯狂的满山乱跑。

    只见她一面跑,一面呼唤着“麟哥哥”娇喘吁吁,满面泪痕,连衣服被荆棘挂破,也无暇顾及,只是疯狂的奔跑呼唤着。

    “难道他被狼虎吃掉了,但为什么不吃羊,单要吃人呢?”旋听她自言自语的叨念着,泪痕纵横交错,胸前衣服湿了一大片。

    蓦地,在女孩面前出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妪,手持拐杖,鸠形鹄面,但步态稳健之极,对女孩点了点头,慈祥的说边:“孩子,该休息休息啦!”

    “咦!”那女孩惊咦了一声,旋瞪着一对大眼睛天真为向老妪问道:“老婆婆,你怎么来的呀!我在这里跑了很久,怎会没看到你呢?”

    那老妪似有几分不悦的道:“你未来之前,我就在此休息,被你给吵醒了。”

    女孩忙问道:“你来的很早,见到我麟哥哥吗?”

    老妪问道:“你的麟哥哥是谁呀?”

    女孩以责怪的口气道:“麟哥哥就是麟哥哥嘛!”

    老妪忙解释道:“我是说他有多大年纪?穿的什么衣服等。”

    噢!女孩儿噢了一声,说道:“他今年十二岁,穿的白软缎长衫。”

    老妪兴奋的问道“他是不是还赶了一群羊?”

    女孩高兴的道:“对啦!对啦!你看到他在哪里呀?快告诉我。”

    老妪失望的道:“我就是为了他,才在此耽误了半日!”

    女孩带着疑惑的神色道:“你认识我麟哥哥?”

    老妪惋惜的说道:“不认识,要是早认识就好了!”

    女孩奇怪的道:“那他怎会耽误你的时间?”

    “孩子,这个你不懂。”老姐伸手抚摸着女孩的秀发,对她再端详了一阵,问道:“你今年几岁了?”

    女孩清脆的只答了两个字,:“十岁”

    老妪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答道:“邵美芙。”

    “嗯!很好听。”老娘对这个名字似乎很满意的赞美着,又继续问道:“你愿意学武功吗?”

    美芙很委屈的答道:“爷爷不让我学。”

    老妪奇怪的道:“为什么不让你学?学好武功,可以扶弱诛恶?”

    美芙解释道:“爷爷就是觉得有了武功的人,就常喜欢杀人,所以才不让学。”

    “只要你愿意,现在就可以跟我去。”

    “你会武功吗?”老妪突然伸指向身旁的乱石一点,那斗大的山石,立刻粉碎,洋洋得意的向美芙问道:“你看我这一指怎么样?”

    美芙瞪大了眼睛,惊奇的道:“你的指头力量好大哟!”说着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继续道:“只是还要和爷爷商量才行。”

    老姐见美芙同意,笑容满面的说道:“那却不必了,留几个字给他就是。”

    美芙突然想到自己还要找白瑞麟,于是说道:“不!我还要去找麟哥哥的。”

    老妪坚决的道:“也不必了,我见他并非夭折之相,将来定有相见之期。”说者,伸手在一方光滑的石上写了几个字,抱起邵美芙如飞而去。

    就在老妪和美芙刚离去不久,就听远处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喊:“芙儿!芙儿!”

    接着,就见一位老者跑的满面流汗,气喘吁吁,竭力往山上爬,听他自嗟自叹的道:“老了!不中用啦!这一点山坡,几乎爬不上来!”

    说着,走上了山坡,长出了一口气,向四下张望。

    蓦地,眼睛一亮,急向一方大石前走去,只见石上简单的写着:“美芙己随余去。”六字,下边放着一根拐杖。老者愕了,笑容消失了,呆坐在石边落泪!

    “哈哈!真是想不到,大半年不见,笑面佛竟变为流泪鬼了。”

    蓦地有人打趣的说。

    “臭和尚,你还没有死?我还以为你已经死了。”闻声知人,笑面佛邵宽忙擦乾了眼泪,诙谐说着。

    臭和尚哈哈一笑道:“我要死了,对你这个野郎中还有什么好处?不过,山高风大,你要是哭出病来,可没人给你医。”

    邵宽脸色一怔,叹口气埋怨着道:“你要能早来几天,孩子们也不会发生意外。”

    臭和尚道:“早来除多喝你几坛酒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好处不成?”

    邵宽用手一指身旁的大石说道:“你一看便知。”

    臭和尚道:“看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快回去吧!天要黑了!”说着,一把拉起邵宽向山下走去。

    原来白瑞磷每到中午时分,常回家去吃饭,偏生这一天日已过午,尚未回家,邵美芙便跑到山上来找,可是只看到羊群,人已不知去向,以为他到后山玩去了。

    找到后山,仍未看到影子,眼看太阳已快要落山,心中更加焦急,于是就满山乱叫,可把一位武林怪妪喊了出来。

    提起这位怪妪,先一辈的武林人物差不多是尽人皆知,她就是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功力奇高的恨天姥姥。

    在六十年前,已是武林中提起来都令人头痛的人物,她生性孤傲,嫉恶如仇,一般江湖败类碰上她,就是不死也要脱层皮,且生平单来独去,行事怪异。

    后来突然失去踪迹,究竟是死?是隐居?谁也不清楚。所以现在一般人早已把她忘了。

    这天。恨天姥姥到嵩山有事,猛见白瑞麟资质良好,便起收徒之念,迄自嵩山返来,她找遍了全山,也未找着白瑞麟,正自后悔未把他当时带走。

    恰巧,邵美芙来了,她一见,觉得资质也不坏,舍不得再松手,她在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尚不算白跑,于是说好说歹的把美芙携去。

    也就是前后脚之差,她们刚走,臭和尚便来了,他本是来找笑面佛邵宽的,及看到所留字迹,很替邵宽高兴,觉得美芙能拜在这怪妪的门下,实是奇缘。

    不旋踵便看到邵宽也找到这里来,所以便和他开起了玩笑,可是他却不知,尚有一个白瑞麟,在此已等他半年之久,因之,邵宽见了面埋怨他不早来几天,其语意在此。

    现在邵宽既知道美芙并无凶险,虽内心尚有几分难舍,但已无可奈何,于是将心放下,使哈哈一笑道:“臭和尚,我说你时运不佳,一件礼物,我给你留了半年之久,谁知你竟无福消受!”

    臭和尚道:“野郎中,你没看我生就劳碌命,浑身不带福像,哪还能消受起你的礼物?什么事?就乾脆说吧!”

    邵宽随将白瑞麟的始末说了一遍。

    臭和尚听过之后,跳起来道:“又是这群魔崽子,不然,我怎会迟到两日呢?”

    邵宽一怔,奇怪的问道:“怎么!难道姓白的和你有关连吗?”

    “姓白的和我并无关连。”臭和尚说着,轻轻一叹道:“看来武林浩劫已起了!”

    原来这臭和尚是个风尘隐侠,生就侠肝义胆,只是为人不修边幅,诙谐不羁,终年一身旧僧衣,蓬首垢面,身背一个黑漆酒葫芦。

    他初和笑面佛邵宽相识,可说是非常偶然。

    在十多年前,有一次邵宽在外给人诊完病返来,中途突降大雨,邵宽便到一个山神庙中去避雨,恰巧臭和尚也在庙中休息,山神庙本不过一席之地大小,两人往内面一挤攀谈的相当投机,于是结成好友。

    这臭和尚居无定所,终年在江湖游荡,所以对江湖上的一切事物,可说是了若指掌,就以他的武功,也属于一流高手,但他的师承来历,却是一个谜。

    他每年要到邵宽家中逗留几天,多则半月一月,少则一日两日,对于美芙相当喜爱,早有传授武功之意,但一来自己不愿过拘束生活,再者也是因邵宽不愿让美芙习武,故迟迟未决。

    这次他是由五台山到此,途经洛阳,无意中遇到枯骨帮的人物在此出现,且行动非常诡秘,于是便缀了下去,看其究竟作些什么勾当。

    一直缀到了蒙山,眼看他所追之人进入了阴风谷,他可不敢孟浪了,因为他知道阴风谷中住着一个魔头,只是他心想,难道骷髅帮和这位魔头有什么勾结吗?顿使他疑念丛生,大惑不解。

    经他多方探听之下,始知白骨魔君于半年之前,就经常到阴风谷走动。

    邵宽突然问道:“阴风谷住的什么人?怎么一个堂堂帮主使他如此看重?”

    臭和尚咕嘟喝了一口酒接着道:“提起这位魔头,可真是大大有名,在五十年前,曾经把整个江湖闹的天翻地覆,后经中州隐侠寻到阴风谷,两人激战三昼夜,始把他制服,红云教也从那时起,便销声匿迹了数十年,依目前情形看来,似有死灰复燃之势。”

    邵宽惊诧的又问道:“啊!我从前曾听师长辈谈起过,难道红云教主符立尚未死去?”

    臭和尚将双手一伸,无可奈何的道:“假若他能死去就好啦!”

    邵宽又追问道:“枯骨帮是什么性质的帮会?怎么没听人说起过?”

    “你只会看病,这些江湖是非,你怎会知道。”臭和尚打趣着说:“这枯骨帮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帮众们虽暗地为恶,尚未为一般人所注意,但近半年来,恶迹日趋显着,像你所说白家的情形,便是如此,”

    臭和尚话音一顿,抱起黑漆葫芦,咕嘟咕嘟喝了两大口酒,继道:“至于枯骨帮,原是一个黑道组织,帮徒也是一些乌合之众的盗匪,自一年前白骨魔君接掌帮主之后,对帮内重新整理,分内三堂和外三堂,掌理”

    蓦的一阵衣襟飒飒声响起,臭和尚“呼”的一掌,击灭了灯光,一式燕子穿廉,人已站立在院中。

    四下观望,只见明月在天,清风徐来,没有丝毫动静,心中不禁有点骇然,暗想道:“看来,来人轻功极高!不知是敌是友?”

    于是,展开身形向庄前后巡视了一遍,仍是一无所见,便沮丧的转回室内。

    点燃灯光一看,这位风尘隐侠愣了,只见桌上端正的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慎防隔墙有耳!”六字。

    只见字迹龙飞凤舞,劲拔挺秀,看不出是何人手笔,只是以口

    气看来,似无恶意,虽然如此,内心总觉有些别扭,在轻功上总算认了栽。

    邵宽怔怔的问道:“臭和尚,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邵宽正听得有劲,突然一阵劲风将灯吹灭,定了定神一看,面前竟失去了臭和尚的踪迹,旋见他又回来发征,便问是什么事?

    臭和尚怔然道:“今天我们算栽啦!”因之,便匆匆向邵定辞别而去。

    回头再谈白喘麟的去处,他是不是死啦?

    不!他不仅没死,而且还获得千古奇遇。原来白瑞群落入地洞,只觉地洞深不见底,耳边风声呼呼,直向洞底坠落。旋觉“轰”然一震,眼冒金星,便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好久,方始悠悠醒来,只感周身酸楚异常,如此深的洞,竟然未能摔死,真是异数!睁开眼来,见有柔和光线透入,自己却躺在一间石室的地上,再看四周墙壁,竟是一块整石凿成,即无门窗。也无陈设,但光线由何而来?

    猛抬头一看,见室顶有一块物体,约有鸽蛋大小,宛似天边的一颗星,在发着灿烂光辉。

    “咦!”这不是一颗珠子吗?不错,这正是一颗珠子,而且是一颗夜明珠!再看室顶约有两丈来高,谁能把它装设那么高?白瑞麟一时好奇,顾不得身上的疼痛,勉强站起身来站在那里发愣,心想,这四周空荡荡的石室,假使无法出去,岂非要饿毙于此。

    人类求生的欲望是大过一切的,白瑞麟为了求生,便在石室四周推摸起来,突然!在墙角处发现一颗小石子,其色和自己在岩坡上发现的那颗相同。这一发现,不禁又高兴起来。

    于是忙用手往上一按,顿觉左边的墙壁向后移动,但其接缝处,丝毫看不出痕迹来。墙壁移动过后,在原来遮掩之处,显示出一个小门,门两边有幅对联,写着:“技艺通天地,博学贯古今”

    白瑞麟想,这是何人手笔?怎么这大口气,又看到门正中有一行小字,写着:“能到此者,即是有缘,轻按门边白色小石,方能进入。”

    白瑞麟心想,反正既已到,进去看看再说,说不定可以找到出口,于是,便用手轻按白色小石。旋见石门霍然缩进壁中,眼前蓦地大亮,室内各项陈设,一目了然。只见内面端坐着一位老者,衣着式样奇古,须发雪白,两眼微闭,神情栩栩,宝像庄严,使人看了肃然起敬,只是看到白瑞磷仍然端坐末动。

    白瑞麟赶忙上前见礼道:“晚辈白瑞麟,误入仙府,尚请海涵是幸。”白瑞麟刚行礼完毕,站起身来,便见老者的衣服片片下坠,这一来,直使他惊悸异常,不自觉的手心渗汗。

    惊魂甫定,这才猛然想起,老者早已物故了,因为年深日久,衣服腐烂,刚才自己在跪拜时,衣服带起室中空气动汤,正将老者衣服片片吹落。

    再看室中陈设,除石床之外,尚有石桌石凳,室中的光亮,则见是由石室顶上的四角及正中,五颗鹅卵般大的珠子放出,此外,则见石桌上放着一个白玉方盒。

    白瑞麟上前将盒打开,见盒内共分两格,左面格中放着一本装订精美的书,封面上一行篆体古字,写着:“无极秘籍”四字。

    右面格中,则全是一些黄豆大小的白色丸子。

    白瑞麟把书取出,就坐在石桌前看起来。翻开秘籍扉页,见是作者的一篇自述,笔迹苍劲有力,真是一篇好字,只见上面写着:“余乃无极子,生于周朝末年,因见各地诸侯分割自据,民生涂炭,随潜心研习各家兵书战策,武术技击之艺,生平着有太公兵法,及无极秘籍两书。”

    至此一行,下边又继述:“太公兵法,已于暴秦时代授与张良携去,那乃是一本经武治世之学,此无极秘籍乃武术技击之秘,除健身防身之外,实不足以传世,便存此洞府,留待有缘。”

    至此,又叙述着:“汉高祖虽对我封为“黄石公”及“圯上老人”之誉,但余对此均一笑置之。”

    其后的笔迹,较为潦草,接叙着:“盒中药丸,乃余采集名山大川多种灵药合炼而成,共为一千三百粒,每日服食一粒足可疗饿之外,且具伐毛洗髓,脱胎换骨、医伤,疗疾、祛除百毒之效。”

    下面紧接着又有一段嘱咐:“凡习余艺者,只准用于正途,替社会谋安定,给人类谋福祉,非十恶不赦者,不必过分杀戮,违者,必遭天谴。”

    白瑞麟看完,面对老人遗骨,肃然动容,想不到面前这位老人。

    就是汉书中所称的“圯上老人”于是,又面对老人遗骨,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行了一次大礼,后,默祝道“弟子白瑞麟,谨遵前辈遗命,绝不敢妄肆杀戮,如有违误,定遭天谴。”

    祝罢,端坐在石桌上,手捧秘籍,细心阅读。

    秘籍内面共分内功、轻功、拳技、掌法、剑术、点穴、疗伤等六章,最后是附注,全册除附注外,均附有插图。末尾,并说明各章须循序渐进,不可逾越,同时还规定了各章所需时日,期至,不论艺成与否,即速离去,至于洞中出口,到时自知。

    所规定的时间中,只有内功一章,规定时间为一年半,余均为几日数月不等。

    白瑞麟读至此,不由高兴的跳起来,心想,自己千辛万苦要学的东西,不是在此吗?随将白药丸吃了一粒,依照老人所瞩先练内功。

    此内功名为“无极神功”细看口诀,不仅生涩难解,且有部分简直有点不通,再看图形,除端坐着一个老人满身均是线条外,看不出有何出奇之处,但不论如何,也得把它生吞活剥的强记下来。

    才开始几天,什么也不觉得,过了半月之后,当静坐运气时。发现腹中有股热气向周身流窜,至此,白瑞磷才觉得老人的遗着,确是一本奇学。

    半年过后,在运功时,常觉节中爆响,丹田中似有一只小老鼠在周身乱跑,走动的路线和图中完全一致,只是尚有一半以上的线条,觉到未曾走过似的。

    日月流转,瞬即一年半之期将满,这时的白瑞麟,差不多终日端坐不起,身外数尺之遥,只能看到白茫茫一团,好像一堆棉花,已看不清身形。

    一日,突然那团白气慢慢升起,聚于头顶不散,旋即几度变幻,消于无形。只是代替的是一片霞光,远远望去,宛似我们所见佛像上的慧光一般。

    至此,白瑞麟的内功,已告成功,只是他自己尚不知道罢了。

    他运功完毕,一察无极丹余数,再过三天,就到了一年半之期,再看自己运功所坐之处,光滑的石地上,竟显现数寸深一个坑。

    这一发现,白瑞磷怔住了,心想,这一年半以来,自己经常坐着末动,怎么会把石地磨了个坑?

    暗骂自己该死,破坏了石室中的完美。要知道,练武功全凭以内功为基础,基础不良,再好的招式,也难发挥其精妙,所以无极子在秘籍中规定,要先习内功,其理即在此。

    同时,无极子的全部武功,仅是二千余年前,中国失传的武功,较之号称武术泰斗的少林鼻祖──达摩祖师,尚早出千余年之久。

    一年半期满之日,突听左面的石壁一阵轻响,霍然出现一个圆形门来,门上写着“轻功在此练”三个字。

    白瑞麟走入,觉得比先前的石室宽大多了,只是室内无任何陈设,四周石壁光滑异常,约有五丈方圆,但室顶高,少说也有十五丈,在室项中间,装有一根皮索,长仅不过三尺。

    白瑞湖心想,这样高,皮索是怎佯装上去的,它有什么用?思索了半晌,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霍然心中一惊,这一阵思忖,误了不少时间,忙把秘籍翻开,见上面写着“虚无飘渺步”和“驭风飞行功”

    “虚无飘渺步”下,仅绘有数十个脚印。“驭风飞行功”下,绘着一个人,全身劲装,站在那里在提功运气,现出冉冉欲飞之态。

    此外,且不像内功一像,有口诀和说明。自己怎么练法呢?

    只有依照图上的脚印位置,抬腿伸脚,一步一步慢慢的走着。

    连走了数次,其中有三分之一,总觉得脚印的位置不应该有此变化,同时相距丈余远,人的腿也没有这样长呀?

    于是找到一个小石子,把图上的脚印,一个个的照样划在地上,然后再依据痕迹游走起来。连走了数遍,仍然想不通,已觉有点疲乏,便坐于当地运功调息。

    洞中无日月,只知自己已吃了三次无极丹,仍然末思索出一点头绪,心中沉闷异常,在室中急走乱转。

    他只顾低头沉思,一不注意,差一点将头碰到石壁上,人类本能的自卫反应,在仓促中举手向石壁上一迎,脚尖一用力,迅然后退两丈余远。

    惊愕有顷,倏然。一线灵光掠过脑际,不则暗自骂道:“真是个笨蛋,只知道走,假若加上跳跃,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何用苦思数日。”

    于是,依照所划脚印,游、走、腾、挪竟被他走通了。

    心中高兴,一连走了十来遍,觉得再无不顺之处,始停止休息。

    这种无极步,原是依照伏羲先天八卦蜕变而来,走到极处,只能见到一个影子在晃动,形迹飘忽,使人捉摸不定,在对敌时,若对方不明先天八卦的生克,就凭这种步法,即不怕敌人伤你分毫。

    白瑞麟又在练“驭风飞行功”了。

    这种功夫,全凭一口真气,白瑞麟的内功即已到了炉火纯青之境,自然对这种功夫是一点即透,便依照图形姿态,练习起来。

    连续练习将近两日,即觉飘飘然,冉冉飞起约七八丈高,自感高兴异常。

    心中一高兴,真气立散,刹那,身体失去平衡,头下脚上栽了下来。眼看白瑞磷不死也得受伤,瞬即,急中生智,双掌向地上一按,倏然站了起来,就此,也惊了一身冷汗,暗念一声侥幸!

    有了此次教训,在运功飞行时,再也不敢儿戏。

    匆匆数日易过,白瑞麟的飞行功,已大有进境,虽未臻飞行绝境地步,但也仅能看到一条灰线而已。

    一日,白瑞磷正在室中绕室飞行,无意间将室顶那条皮索拉了一下,蓦听“喳”的一声,室项开了个圆洞,白瑞麟当即跃身一纵,便向洞中钻去。

    刚穿过洞颈,尚未看清是怎么一回事,便觉一股劲风向胸前袭来,他本能的用出虚无飘渺步闪了开去。

    定睛一看,见是一个大汉向自己击了一拳,心中有些恼怒,便沉声问道:“阁下是何人?怎么不声不响的对人暗袭?”

    那大汉不仅不答,竟连一眼都不瞬,再看其魁梧的身躯竟高出白瑞麟一半,不禁有点骇然!

    再往全室一看,不得了,同样的大汉,竟有八个之多,均是静悄悄的站着未动。

    此时白瑞麟即看出蹊跷来,敢情这些人全是死的。

    啊!不对,刚才还有一个打自己一拳呢?

    倏然想到,秘籍中的练功顺序,在轻功之后不正是拳击吗?大概这些人是来教自己拳击的,那怎么对自己理都不理呢?

    再细看这些人,是成列的站着,每人面前约一丈远的地上,均有一个红色石子突出地面。

    用着颤抖的手,慢慢向那些大汉一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都是假的尽是些铜人,外加衣着而已。

    白瑞阶心中一定,就坐在地下,将秘籍取出阅读,只见写明为:“混元拳”

    第一式“养精蓄锐”是个起手式,下面图形中绘着一个人在静立注目,体态游洒,丝毫不带凶相。

    再看下面,共有四招是:“师直为壮”“正大光明”“破釜沉舟”“拳打五岳”每招有八个变式。在每招下面,均绘着一个图形,图形中有虚线,有实线,直看的白瑞麟眼花缭乱,无从着手,百思不解,无奈,只好根据图形。慢慢摸索。

    直比划了整一日,一招也末弄清楚,真是沮丧之至,觉得从前别人对自己聪明的赞誉简直是欺人之谈。

    光阴荏苒,匆匆半月过去,自己也仅能依式比划,至于其中变化,仍难窥其奥妙,便在室中游走巡视,看这么多铜人究有什么用处。

    当走到第一具铜人前,无意中一脚踩上了红石子。

    墓地,一股劲风袭来,忙退后了两步,见是第一具铜人所发,所用招式,竟是混无拳的第一招“师直为壮”但招式之巧妙,自己实难企及。

    于是,便依次第二具,第三具逐个按去,竟是每一具铜人一招,刚好是全部混元拳的招式。

    至此,恍然觉悟,便也跟着铜人练去,不数日,便把混元拳招,全部心领神会,虽尚未练至极限,但眼下江湖一般高手,亦难是他的对手了。

    原来这套拳法,完全是走刚猛的路子,功可碎碑裂石,练到极处,可伤人于百步之外。

    这些铜人,乃是无极子精心杰作,每一具都有一个消息,和一招拳式,只要一按消息,就可自动演练,演完即止,还有一个总消息,装于第八具钢人的胸前,只一触动,铜人便全部瓦解。

    当白瑞麟练到拳击五岳时,一时性起,就和铜人过起招来,谁知当他集中内力一招击出,蓦地:“轰”然一声,铜人被击的四分五裂,全部铜人整个瓦解。

    白瑞麟愣了,痴呆呆的望着残肢断臂出神。

    倏然,一张白纸自第一个铜人头壳内飞出,上面四个鲜红的大字,写着:“速练掌法”四字。白瑞麟当即翻阅秘籍掌法篇,见写着:“无极神掌”四字。

    下面共分十二招,四十八式,每式下面均有图形说明,而每式中尚有三个变化,真是复杂已极。

    白瑞麟依照图形每把每式的逐步揣摸演练,由生而熟,由熟而巧,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居然被摸索其大概。

    这套无极掌,乃无极子武学的全部精华所在,前六招属于柔劲,后六招为刚劲,无起式,无结尾,全部可以循环运用,三招两式,也可循环使出。

    此掌的厉害处,就在于使用时忽刚忽柔,使敌人不可捉摸,难于防备,不知此掌者,没有不上当的。

    匆匆半年已过,白瑞麟的柔掌击出,可粉碎青石,其形不变,刚掌用出,顿时满室沙石乱飞。

    一次无意间击出一记刚掌,陡闻“轰隆”一声,石壁竟贯穿一个大洞。

    近前一看,原是另一间石室,室内空无一物,仅在石壁的丈余高处,挂了一把宝剑。

    剑式奇古,剑鞘上有一个太极图,绘的栩栩如生,随将之取下“呛”的一声,宝剑出鞘,黑黝黝的毫无光亮,长约二尺半,剑身略宽,在剑柄处,铸有“太极”两个古篆字。

    随手一摸,倏闻“嗤”的一声,剑进石壁约半尺之深,蓦地,想到了刀剑,迅将剑法篇翻出。见上面仅有:“天外飞来”“地大物博”“芸芸众生”三招。

    真是简单之极,细看图形,竟有二十四式之多。这套太极剑法,完全采用跃起搏击之势,练到极处,可以气驭剑。

    这柄太极剑,乃上古奇兵,在夏禹王治水时,曾以之斩蛟诛龙。

    此太极剑虽外表不起眼,而且钝笨异常,实际上,它不但能削铁如泥,若灌注内力,便可光华夺目,以剑气伤人。

    无根子在无意中,得之于王屋山中,他虽研创了一套奇异精绝的太极剑法,只是在他生平里,从未用来对敌,故江湖中鲜有知道的,就是他的老友──赤松子,也是知而不全。

    白瑞麟照图形练习,瞬息三月已过,而他的剑术虽未臻以气驭剑之境,却已至剑气伤人的程度,所差者,只是对敌经验而已。

    有一天,白瑞磷正练到第三招“芸芸众生”时,突然光华大盛,剑势如天之蚊龙,满天飞舞,正自心中高兴。

    蓦听“嗤”的一声,接着:“轰隆”一声暴响,尘沙迷目,石壁坠落一大块。

    光华顿敛!白瑞麟怔住了!他不知是怎么回事?愣愣的站着不动。惊魂甫定,始看出石壁倒塌之处,整整齐齐如刀切一般,现出一个石门。

    其实,这哪是石门,乃是刚才他练剑时,剑气所劈出来的。再往洞中一瞧,原来内面是另一间石室。

    室中站立一具铜人,满身尽是鲜艳夺目的红点,其他一无所见,不解这是作什么用?

    于是又翻开秘籍来寻找,蓦地,在点穴篇中看到一个图形,和此钢人相似,心想,难道这就是叫点穴吗?

    细看图形中的红点。旁边均有字迹说明,再向铜人身上一对,丝毫无异,使用一个指头向铜人胸前的一个红点按去。

    霍闻“咯”的一声,铜人竟倒在地下,白瑞贼心中一惊,心说:“遭!怎么轻轻一按,就把铜人按坏了?”

    再看铜人身上的红点,此时均已变为黑色,只有铜人背后,靠近尾骨的一点,仍是红色,心想,既然坏了再按一下试试。

    于是又伸手一按。“嗤”的一声,铜人站了起来。

    原来白瑞麟先前按的胸前红点,正是“俞心穴”的点穴处,后又按尾骨上的红点当正是俞心穴的解处。

    这太极子的点穴手法,别树一帜,和江湖一般使用的点穴手法,完全不同,一般手法不独不能解,相反的,尚会增加其痛苦,同时,在点穴时,若用力过重,即能废去其一身武功。

    白瑞麟觉得很好玩,使整日对着铜人左一按,右一摸,前一截,后一拍的练个不停。

    一月工夫,不仅运用的得心应手,且周身穴道位置,经脉路径,均记得滚瓜烂熟。

    这时,白瑞麟又翻阅秘籍中的疗伤篇。只见图形中绘着三个人,分立、坐、卧、姿势各有不同。

    细看每个图形,均是满身白线条,和自己初习内功的图形类似,只是注解较内功篇中的为多,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蝇头小字。

    其后,便宛如草经和搜奇志似的,写了很多药名,产地,性质。采取和使用方法等。

    尤以奇珍异宝的出处,用途等,更是千奇百怪,为自己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不管如何,自己都把它强记于心,作为自己的见识。

    在附注中,又是无极子的谆谆告诫,不能妄造杀孽,致遭天谴。

    其后又会:“余闻张良已随赤松子去,吾心甚慰,赤松子为余之好友,因余喜静,自创此石府后,即摆脱尘俗、余创之太极剑法,除赤松子外,世无知者,此后行道江湖,凡能识出此剑法之人,应多予照顾,并打听张良下落、或其传人,将此剑法予以授全,切切。”

    白瑞麟在石府孜孜不疲的苦练不休,秘籍中的全部武功,已研习十分之八九,所剩只是临敌经验了。

    他一查无极丹数目,仅余四百一十粒,心中霍然一惊,三年之期,不是就要到了吗!武功是否学成?连自己都不清楚。

    面对此居留三年的洞府,不免流露出依依之感。

    于是,又把秘籍中所载武功与口决心法,重新默诵和演练了一遍。

    再从头到尾,在各室中逐一巡视一周,当走到最后一间石室中时不觉怔了。

    只见从室顶上坠下一条细绳,绳端系着一个锦囊,色泽鲜明,非丝非麻,内面装着一颗绿球,和一些金块。

    那绿球为纯绿色,晶莹光滑,浑圆如玉,只不知其是否为珠?

    作何用途?随将整个锦囊取下,掖于腰间。

    再看那条细绳,质料也很坚韧,便欲取下作为系剑之用。

    随用手一扯,竟未能扯得下来,使用力猛拉,蓦听“轰”的一声爆震,一片红光陡泻,沙土滚滚而下。

    抬头向石室顶一望,只见红日高照,正是中午时分,再看手中细绳,约有三丈余长,蝇头附有白纸一张,并写着:“速速离去!”四字。

    白瑞麟忙向洞中拜了四拜,怀着依恋之情,展开轻功,奋身一纵,跃上洞口,向花石街方向而去。

    刚走数十丈远,攀听身后。“轰隆”一声爆响,地动山摇,几乎使他站不稳脚。

    回头一看,但见烟尘滚滚,自己居留三年的洞府,已全部塌陷,不自觉的自怀中摸出秘籍一看。怔了!呆了!

    只见秘籍化为碎片,纷纷随风飞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