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互不相连,直似处身在一座大型坟场之中。

    湍急的水流声,静夜中听得格外清晰。

    翁如松意识到左右必有江流,但因追赶巨人甚急,也无暇细想这些。

    这时,那蓝脸红须的巨人,已处身山麓之下,依着山形左迥右转。

    在这种地形里,视线无法及远。

    翁如松深恐那巨人乘机溜掉,又强提了一口真气,加快脚程,希望能够把距离稍为缩短。

    而那巨人的脚程也同时快起来,并且对于这一带形势似颇熟悉。

    翁如松这种希望似乎很难达到。

    前面的巨人依着山形,又向左方转去。

    六七十丈距离,在此时的翁如松,只一提纵间便已赶到。

    一提一纵间,需要多少时候?

    等到翁如松转过山脚,向左张望,那里还有那巨人踪影。

    他循着巨人奔逝的方向又追了一阵,仍无所得。

    最后,他攀登上了座峰头,向前展望。

    但见山峦重叠,绵延无尽,也不知处身何处。

    残月将落,夜风啸掠,估计时间,已近天明。

    “怎么办呢?”

    他暗暗的问着自己。

    默忖巨人消逝之处,那一座座的孤零峰头,树木都极稀少,那里还会有栖身处?

    他断定那里决不是巨人的巢穴,然则巨人又到那里去了呢?

    “噢,是了!”

    他恍然若有所悟。

    下得峰来,续又前进。

    他忘了饥渴,也忘了劳累,一味的,几近盲目的向前奔驰。

    太阳已经升起好高了,他也似乎毫无所觉。

    浑身的神经似乎已经麻木。

    脑子里像也空无一物。

    不!这么说不大恰当。

    他现在心中只有一念。

    那就是追回玉-,完成师命。

    他后悔在巨人失踪之处查寻过久,耽搁了太多的时间,以致终于失去巨人的踪影。

    这个蓝脸红须的巨人,虽然是他出道以来,所遇见功力最高的一个,他展尽轻功,也没有把他追上。

    但是,一路追踪,巨人却也没有把他甩掉。

    那种一座座孤伶伶的青石山峰,一眼就可以看出不能藏入。

    可是,他还是瞎找了半天。

    巨人轻功和他在伯仲之间,一进一停,自然相隔愈来愈远。

    一误不能再误了。

    他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巨人跑得累了,能够休息下来。然后,他就可以乘着这个空隙再把巨人追上。

    蓝色的身影变成淡蓝的轻烟。

    一座山又一座山。

    一片树又一片树。

    飞也似的疾速向后掠退。

    忽然,远远的,隐隐约约的,从风声中传来一声清亮的钟声。

    这钟声,他感觉到是那么的亲切,就好像最亲近的人在召唤他,专为他敲击似的。

    蓝色的轻烟仍然飞快的向前飞驰。

    他却不由自主的奔向钟声来处。

    一座大山如龙蟠虎踞般阻在来路之上。

    有什么东西又能拦阻得住他前进的动力呢?

    蓝烟出现在半山,攀升到山顶,停留在一座道观之前。

    翁如松展目向观门上望去,扁额上题的是“敕建上清宫”

    是一座古老的道观。

    匾额还是皇帝颁赐的。

    两肩观门敞开着,里面静悄悄的,不见一个道侣。

    他信步走了进去。

    三清殿中,打扫得干净无尘,香炉内,香烟袅袅。

    他礼过三清,向殿后绕去。

    穿过三层大殿,不见一个香客,也没有一个道侣。

    一个月洞门通往一个别院。

    院中地势宽敝,种植的有奇花异树,排列得井然有序。

    假山、鱼池因势而建。

    池水清冽,游鱼无数。

    他停立池边,负手观鱼,几乎忘去因何来到此处。

    正当他神游物外,陶醉在当前景色之中,一声低咳起自耳畔,这才将他唤回现实。

    循声侧望,一位老道人不知何时到了身侧。

    这老道人白髯盈尺,飘洒胸前,一袭青色道袍洗濯得极为干净,如此遐龄,并无龙钟老态。

    老道人见他望了过来,蔼然说道:“小施主雅兴不浅。”

    翁如松甚觉不好意思,恭声答道:“误闯重地,还望道长勿加罪责。”

    “小施主不要如此客气,庵、观、寺、院乃十方施主布施,偶然莅止,也是缘法。”

    “敢问道长上下如何称呼?”

    “贫道清虚,小施主呢?”

    “晚辈翁如松。”

    “此间非谈话之所,容贫道静室待茶。”

    “有扰道长清修了。”

    “请随我来。”

    老道人顺着池边向右行去,步履安闲,看似缓慢,其实很快。

    翁如松随行在后,这才知道又遇见了高人。

    绕过鱼池、假山,呈现在面前的是三间精舍。

    清虚道长肃客入内。

    小道童献过茶。

    清虚道长且不和他多说什么,迳直自抽屉内取出一封没有封口的信,交与他道:“醉道友月前过此,算定小施主近日必经本观,这封信便是他留交给小施主的。”

    翁如松忙即立起,双手将信接过,重施一礼,肃容说道:“不知道长亦我辈中,失礼之处,请多宽恕!”

    “不要多礼,快看信吧!”

    信里概述近半年来江湖动态,并指示他,今后应该注意的几个老魔头,遇见了,能避就避,非不得已,不可冒险应敌。

    从这封信里,他知道那个蓝脸红髯的巨人叫恶判官钟霄。

    也知道在璇玑洞遇到那个长指甲的老人叫费无极。

    另外,还有两个是他尚未见过面的。

    天运帮帮主何人尚无可知,惟该帮羽翼已成,大有排除异己,席卷武林之势。

    惟一大幸的是,这几个魔头互有恩怨,尚无勾结为恶之势。

    无论如何,这几个隐伏已久的老魔重又出世,终非武林之福。

    信里面一再谆谆告诫他,奇人异士所在多有,要他虚心求进,不可自满,同时还告诫他要谨慎择友。

    他匆匆看完醉道人留书,便起身告辞。

    清虚道长也不挽留,把他送到精舍门口,看了一下天色,叮嘱他道:“贤侄紫气透华盖,主有奇遇,利西北行,时间宝贵,急速上路吧!”

    然后命小道童领他出关。

    翁如松下得龙虎山,辨清方向,急急向西北方赶去。

    他知道师父和醉师伯都是仙侠一流人物,能够和醉师伯平辈论交的,必也是绝世高人。

    同时,恶判官钟霄奔行的方向也是西北。

    因此,他对清虚道长叮嘱的话笃信不疑。

    说不定他谓奇遇,或与玉-有关。

    看清虚道长看过天色,催自己快走,很可能时间的因素,必也极关重要。

    一路所经,虽仍不断还有山地,已经不是那么重重叠叠,绵延无尽的了,而且也有了人家。

    在路上,买了几个馒头和一些卤菜,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愿耽误。

    然而,行行重行行,也不知究竟定了多少远近?

    恶判官钟霄的人影因然不见。

    奇遇!那里又有什么奇遇!

    “难道我还是慢了?时间业已错过?”

    他这样正问着自己。

    又天黑了。

    他实在有些累了。

    整整的两天一夜,他都没有休息过,即算是铁打的金刚也受不了。

    何况,他毕竟还是个血肉之躯。

    他打量一下地势,前面不远正有几棵大樟树,四周寂无人踪。

    走到树前,便在其间的一棵树下坐了下来,吃完了剩余的干粮,就地行起功来。

    也许是经过一段长途跋涉,体内潜存真力得以尽量发挥,功力又有了进境。

    抑或是遇于疲劳。

    不知不觉,他深沉的进入定中,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

    也就在这深沉的黑夜里,在他深入定中之是,一条其红如火,长约一丈大蛇,逐渐爬近了他的身边。

    行功旷野,而无人在侧护法,这是何等危险的事。

    这孩子真个疏忽和大胆,只顾坐息却忘了防蛇虫和野兽。

    如今,这条其毒无比的巨蛇已经由远而近,接近了他的身边。

    距离仍在逐渐缩短之中。

    这条毒蛇似也颇具灵性,翁如松不惧不动,反倒使它有了顾虑。

    距离翁如松还有六七尺远,它便停止游动,两只闪闪生光的眼睛,却在翁如松身上、脸上搜寻起来。

    它还怕这到口美食是捉蛇的能手,而它制命的克星,有意诱它上前,加以捕杀。

    良久,它似乎被翁如松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鲜美味道吸引,再也不能忍耐。

    身形一弓,快似疾箭,便射向翁如松的身上。

    保怜这朵武林奇葩,身在定中,浑忘一切,那里知道祸迫眉睫,危在顷刻。

    蛇身近丈,一弓一弹,就已到了翁如松的身前,巨口张处,正咬在翁如松左手腕脉之处。

    翁如松微微一颤,即不再动。

    巨蛇咬住翁如松左手脉脉,紧紧不放,似乎翁如松身上的血吸吮不尽。

    天亮了。

    偶有行人经过,看到这种情形,也都惋叹一声,疾避逃去,深恐多留一刻便会惹祸上身,遭遇不幸。

    天黑了。

    人和蛇都没有动。

    不过,从天亮到天轩,翁如松的脸色连连数变。

    他那粉白略带红晕的俊美脸色逐渐减退,由苍白而淡青,然后再由淡到浓,变为黑色。

    天黑以后是否还有变化,因为看不见,就无从知道了。

    值得奇怪的是,人既未倒,蛇也没有离去。

    天体运行,周而复始。

    天色终于又亮了。

    奇迹似的,翁如松竟长身而起。

    当他起身的霎那,方有所觉。

    等到他看清是怎么回事,心头既惊且喜。

    “火虺!”

    他情不自禁的欢呼出声。

    这条看似赤练,实是火虺的怪蛇,火灵真经里面记载得极为详细。

    它是习练火灵功惟一速成的助力,繁殖既少,生长尤慢,像这条长有一丈,怕不已是几百年的灵物了。

    火虺之毒不下于赤练,浑身生有细鳞,刀剑难伤,只有火灵功是它唯一的克星,碰到这种功力,便像触了电也似的,立呈瘫痪。

    当它一口咬住翁如松的腕脉,正欲饱餐人血之际。

    其时,这朵武林奇葩微有所觉,但他还不知道已为火虺所噬,尚幸他经过地肺地劫,功力大进,一点灵明未泯,还以为是灵台生尘,有了魔障,这一吓岂同小可。

    立即谨守方寸,加意行功,这一来,火虺那能还有生路?

    火虺非但没有吃到翁如松的人血,反而送了一条命,一身精血,倒像是静脉注射,全被他无意中吸取殆尽。

    现在吊挂在翁如松腕上的,已不是一条蛇,而是一条又软又扁的皮带似的蛇皮囊了。

    翁如松虽然将火虺精血吸取殆尽,而火虺的毒也一点没剩,混进他的血脉之中。

    如果不是火灵功具有排除虺毒的妙用,他的一条小命也,会和火虺的命运同一下场。

    行功如此之久,可以说全是为排毒所耗去的。

    不过他自己还不知道罢了。

    他,还以为仅耗去半夜而已。

    轻轻的将火虺从左腕上掐下,他还不肯舍弃。

    软软的一大堆,又不好携带。

    踌躇半晌,还是让他想出一个法子。

    身上的蓝衫已为火虺爬过,有了污渍,不能再穿,索性脱了下来当成包袱,将火虺包了起来。

    同时,也立即想到,清虚道长所说的奇遇,可能就是指火虺而言。

    看看天色,红日已上树梢,这一行功,怕已耗去两三个时辰,以恶判官钟霄的轻功,经过这两三个时辰,怕不已在几百里外,再追恐怕没益了。虽是如此,师命攸关,人事岂能不尽?

    于是,重又上道。

    经过留阳、饱餐一顿,又准备一些干粮,续又再进。

    但因追踪钟霄的信心已失,勇气大减,脚程不知不觉之间慢了许多。

    薄暮的时候,到了翻阳湖,想到翻阳之胜,便不愿再走了。

    他找了一个较高的峰头,坐了下来,远远的眺望湖景。

    月亮似平看穿了他的心意,悄悄的自芳水升了起来,给他前来凑趣。

    千里烟波,浩涉无尽,闪现阵阵涟漪,映着月光,有如万道银蛇,蠕蠕游动。

    他正看得出神。

    耳际若有所闻。

    方向与风向来自一处,却又不类风声。

    以他耳目之聪,不信会是听错,细辨,却又寂然。

    他再眺望湖面。

    月亮、湖光,这是多么迷人的景色啊!

    倏然,一个问题浮上心头头。

    “如果追不到钟霄,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又想到若梅,不禁暗中自责。

    半年多了,就是不为佛令玉-,我也该看看她呀!

    江湖是这么险恶!

    人心是那么难测!

    她年纪又那么轻,万一出了差错,那可怎生是好?

    我这做哥哥的,实在太过疏忽了。

    他想到自己半年多的遭遇,更为妹妹担起心来。也埋怨师父,不该让自己兄妹分头行事。

    不管如何,到了九江,我该沿江找找她看。

    他就这样做了决定。

    当前这么美丽的景色,再也引不起他丝毫的兴趣。

    站起身来,作了一个深呼吸,像是要将胸中闷气一口排出。

    轻微的“呼呼”声,又告传来。

    这次,他听得极为清楚。

    那是掌风相击的声音呀!

    离得远一点就是。

    武林多故,不知是谁又在这里兴风作浪。

    一缕蓝色淡烟掠扑而出,奔向了打斗之处。

    翻过一个山头。

    声音渐渐清晰。

    是打斗?

    不!是印证。

    因为声音是间歇而作。

    打斗那有这么慢的?

    同时,他更听出,印证武功的两人,功力极高。

    半年多来,经验告诉他,在没有弄真象以前,不能于现身。

    是以,他脚下极轻,不使发出些轻微声响。

    等到他到达现场,看清真象,顿使他大吃一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