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1]。后来,引了中医几本经典著作的编纂集韩医书《东医宝鉴》申遗成功。举国哗然!
现在也就是网络还不太发达,到2003年,华夏国内官方和民间都开始重视中医,并为中医申遗打了很多漂亮仗[2]。
但是这些校长不知道啊!现在吃惊的是,今年的高考状元竟然是学中医的孩子?!
这是真的吗?这孩子真的还学中医吗?不会报考别的专业吧?高考状元不是一般都报考清华北大吗?
不过有没有希望是一回事儿,咱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这馅饼真砸下来,那也必须接好啊!
拔了电话线的徐师父一身轻松,吃过饭散了散步,就躺摇椅上晒太阳,外边来看病的,琳琳都能看得差不多了,小丫头拿不准的才来问问,其他时间自己闲着享福就行了,至于暑假过来学医的冬子,也是琳琳给带着教的。再过一个月,琳琳就要上学去了,自己要不要关门退休呢?现在这小日子太舒服,都舍不得再开张了。不过不开张怎么带冬子啊,还是要开,唉,不过现在还是享享福好了。徐师父嘴里哼着段京剧《包龙图》,完全不知道他这小院马上就要开始热闹了。
刘锡纯赶到竹山医馆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医童,脑门上扎着个道士头,还扎了块布巾把头发包起来,穿了件浅蓝色交领,正给人抓药呢!旁边还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块帮忙,小医童一边抓药一边给小男孩讲药,小男孩倒是短发,也穿了件浅蓝交領,敢情还是工作服呢!
刘锡纯皱了皱眉,老徐越来越胡闹了,还交领,他以为自己演电视呢!
刘锡纯这个年纪的人,对汉服其实也是有印象的。
在清朝末年的革命宣传中,汉服被赋予了悲情的想象,也被转化为宣传符号。典型人物为章太炎、秋瑾等。到1914年民国时期,政府颁定民国礼制,采用汉礼汉服祭,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汉服祭天,并尊行民国礼制。从时间看,这其实是议会表决的,也是当时民主政治的产物。1930年燕京大学毕业生还穿着汉服照过毕业证。但是袁世凯一复辟,所有人为汉服的努力都打了水漂。[3]
刘锡纯的家里还保存着他父亲穿汉服的毕业照,但是现在的正统服装是西装,汉服已经“退化”成奇装异服了。所以,他出门都是西装,毕竟,为人师表。
不过,这小药童扎着发髻,穿着身交领还真挺好看的。旁边的小男孩虽然是小平头,但是也没有任何不协调。徐老头还挺能折腾。
“大娘,一共三副药,给妞妞喝三天,喝六回,您收好咯!三天之后您再带妞妞来瞧瞧。”
“好,谢谢啊,代我问你师父好啊!”
“行啊,我也代师父问您好。”
老大娘领着孙女刚走,后面排队的老大爷走上来了:“丫头,给我瞧瞧,我腰疼了好几天了。”
“大爷您坐,”小药童忙把老大爷扶进来,“你是不是又干重活了?上次不是给您配了膏药让您养几天吗?您又干什么活了?”
“哪里是重活,我儿子盖新房,就是帮忙扬了扬沙。”
小药童按了几个地方,又问了几个问题,就说,“大爷,不然给您熏熏再贴膏药?”
“行啊,你看着办。”
刘锡纯看着那小药童的动作,取穴很准,按下去试了试,就没挪过地方,小药童一边取穴一边给小男孩讲穴位,为什么取这个穴,什么时候开始灸,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药童的手法也不错,跟干了十多年的有一拼,这苗子好。
徐老头这是收了几个徒弟啊?高考那个是学了五年的,这还有个学了十多年的!这老头儿运气真好。前些年还嚷嚷什么要失传了,不说别的,光这俩徒弟,就铁定能传下去。何况后面还有个小男孩接棒呢!
灸完之后,那小药童又写了个药方,按量抓了几服药,这孩子抓药也准,抓完上秤就不用增减,刘锡纯眼瞧着,药量应该是不差的,这不是十多年的事儿了,好多学了二十多年的也不见得有这个准头啊!配好药磨成粉,用什么液体泡上,然后从一个瓶子里倒出一碗配好的药,混在一块,搅拌均匀,又拿药酒给病人擦了擦,然后才把膏药给糊上[4]。
备注:
【1】引自百度百科词条:中医;
【2】申遗相关新闻资料来自网络新闻,特此注明;
【3】本段汉服史料相关资料来自2013年10月14日发布的网络文章《【中国梦汉服梦】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兰芷芳兮)主编;何梦歌(添酒回灯汉服小组)、汪家文(独秀嘉林)(校稿);
【4】这段是作者杜撰的,无科学依据,请勿模仿;还没学到做膏药,如果错误,请勿见怪。欢迎来评指正。
2014-08-12 BY 赫连月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