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所向,只见下面锦旗列列,刀枪如林。一个大臣说道:“皇上文治武功,承上天之德,人心所向。怀不臣之心者,迟早服罪解来。”
朱瞻基端详了一会手里如水般干净明亮的宝剑,深吸一口气放入剑鞘,转身在宽大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才看向薛禄,说道:“武阳侯平身,诸臣平身罢。”“谢皇上隆恩。”
众人纷纷拜道。薛禄见皇帝投来目光,忙躬身道:“启禀皇上,汉王突然改变方略,挥军南下都因为一人所为:罪臣张宁。”
众人听罢面露不可思议之色,左右微微有点议论。张宁这个人在一般官僚眼里的印象无非两件事:曾是杨士奇的准女婿。
杀害了两个下级官吏,被通缉在逃。朝廷对外的说法自然不会提及一些更深的玄机,经大理寺核实的案情是湖广巡按御史张宁与吴庸等有悉、并将其杀害,据此事实定的罪
当然权力中枢的人包括皇帝朱瞻基杨士奇等人,清楚张宁最大的错误是勾结乱党、背叛君父。这个时代的政治极度不透明,内外不一实属正常,一个案件的真相因此重重加密,众说纷纭。
朱瞻基也面露疑惑,问道:“此人有罪在身,如何与汉王有关系,又怎能影响乐安决策?”“请皇上准许微臣传几个证人上来。”薛禄道。
征得朱瞻基的允许,很快从城楼下押了一批人上城楼。朱瞻基到德胜门来阅兵、并非为了审案,但是一时间这里仿佛就变成了一处公堂,更有大量朝廷大臣在场,比三司法合审的案件规格更高。
薛禄授意下,两个军士把一个老头先弄上前来,那老头穿着长袍,没戴帽子,花白的头发有些散乱,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
他一过来就伏在砖地上战战兢兢不敢起来。薛禄道:“此人叫朱福,是汉王新封伪兵部尚书朱恒府上的一个家奴,躲在乐安城想要帮他的主人照看田地产业,被微臣给搜出来了。朱福,你把供词重新再说一遍,说得不好性命不保!”
那名叫朱福的老头趴在地上,盯着砖地话也说得不利索:“老老奴,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天前,府上来了个人,送来一份檄文,檄文大概写得很好,老爷和数名幕宾都大加赞赏,呈送到王爷那里,老爷因此得了嘉奖”
“檄文原稿是张宁写的?”朱瞻基的眼里顿时露出一丝冷意。朱福叩首道:“回皇上的话,是。”
那份檄文朱瞻基也看了,内容自是“不堪入目”旁边的大臣察觉到皇帝的愤怒,急忙附和道:“这个大逆不道的罪臣,无端造谣妖言惑众,污蔑圣誉无父无君,直该碎尸万段,难抵其罪之万一!”
朱瞻基没有发作,脸色已是十分不虞。那奴仆继续道:“老爷觉得那大逆不道的张宁有几分才能,就让信使带话有心结交。
不想张宁胆量极大,很快就到乐安拜见老爷来了。张宁一来就做说客,晓以利害,称汉王不进取南京将有灭顶之灾,老爷不知怎么就被说动了,因此向汉王进言。
王府中不少人对老爷不满,便诬告老爷与朝廷细作私通。接着张宁就被召进了王府对质”薛禄听到这里,便回头道:“带罪臣傅良友上前。”一帮俘虏里的一个文官被押上来,跪到了老奴仆一旁。
薛禄又道:“你也将供词当着皇上的面再说一遍,说了半句假话就是欺君大罪,你应知晓?”这个当官的比刚才的老奴仆要镇定得多,叩拜了几下才开口道:“罪臣不敢欺君。
确如方才之言,朱恒被怀疑私通细作,但被怀疑为细作的张宁一到王府,对照檄文原稿的字迹,就很快洗清了嫌弃因为没有哪个朝廷的细作敢写如此大逆不道的文章。”
朱瞻基冷着脸一言不发,武阳侯薛禄就代替问话:“张宁此人是身负命案的罪人,在乐安更无亲朋好友关系,属于来历不明之人,汉王如何能信此人说的话?”
傅良友道:“张宁问汉王,朝廷大兵克日兵临城下,王爷何以拒敌?王爷说,据报平叛大军主帅乃武阳侯,不足为虑”
薛禄听到这里神情自若,他倒是条汉子,不如人也不强辩。傅良友继续道:“张宁言,事态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当今圣上乃英明之主,绝不可能只派一个武阳侯前来。
定会调集三大营主力,御驾亲征或以英国公为帅,一举平定乐安。他还立下军令状,如果没有言中,就请砍头祭旗。王府当场有文武数十人,竟无一人能反驳张宁的说辞。”
朱瞻基道:“汉王部下多有乐安籍,定不愿意抛家弃业远袭南下,他们为何没有站出来说话?”
朱瞻基也是洞明了汉王部下及其本人的心思,之前才自信满满他虽然每天面对许多人狂表忠心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