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威胁。官军马队总共有近千骑,那天在沅水河缠战只损失了少量人马,也给韦斌手下的将士造成了伤亡。
但韦斌以下的朱雀军将士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同样数量的步军和骑兵交战,本来就处于劣势,韦斌在阵营被分割的情况下没有溃败甚至被歼灭,就算没赢也应该得到褒扬。
养一个骑兵的钱粮几乎能养活一小旗的步兵,官府耗费了昂贵资源养起来的骑兵部队,其战斗力和投入成正比,比那些农奴一般的军士是不太相同的。
朱勇在战败之后是否要继续进攻、还是等待援军?张宁无法准确判断,不过他更倾向于认为、朱勇会选择继续进攻。一个被“奇淫巧计”击败的人,而非面对绝对的实力优势,自然不会心服口服。
何况朱勇本就是勋贵,自视甚高,他不会那么容易屈服沮丧的。他会想,原来自己有那么多机会和可能取胜,只是一时失误,所以还会想尝试。
何况男人天生就是赌徒,输了一旦还存在侥幸心理、就会想着把输掉的都赢回来。当然这只是张宁自己的猜测揣度,他要做的就是耐心再等等,希望朱勇不会那么容易认输。
不然的话,以朱雀军的兵力主动进攻官军的营寨显然很吃亏。或者等着官军援兵的到来,这将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消耗战,岳州兵、长沙兵
大明有两京一十三省,就算被汉王朱高煦牵制了京营主力,仍然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争潜力。在这种几乎没有希望的心理中,张宁竟然感到有点愉快起来,一个悲观主义者突然找到了独特的愉快。
悲观不是今世的张宁所有,一个生活在江浙富庶之地的小地主,有机会读书考取功名的人,就算“父母”早逝也算幸运的人,一个幸运的人为什么会悲观?所以张宁的这种心理是“前世”带来的,人格的形成在成人前影响很大,而明朝的这个张宁的童年少年对于他来说只是一段记忆,好像一个故事,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家庭并不是那么幸福,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艰难,而且经历过失去最亲近的人的事。后来在邻里眼中虽有点“出息”却仍旧过着艰辛忙碌却平凡的生活。
张宁感觉自己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个规规矩矩又勤恳的好人。终于有了机会,战争挖掘了他压抑的兴趣。
高都县衙后面有一座“醉仙楼”名字听起来好像是盈利类的酒楼,但实际并不是。这栋建筑紧挨着县衙后院,是以前的知县占用的地方,并不接待一般的客人。
它的功用主要只是做饭和用餐,以前的知县显然是一个很懂得享受的人。不过现在被张宁征用了,他恰恰也是个很在乎饮食的人,在前世做饭几乎是他唯一的业余活动。
既能在其中得到放松,又不浪费时间,因为人活着总要做饭吃饭,而他不是能请保姆的人。他愿意住在醉仙楼的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厨房很大。一般的厨房并没有这么好,国朝的人说名以食为天,但厨房总是在角落里被人轻视。
战争尚未结束,胜利也没有真正到来,将帅官吏们无兴趣庆功,但这并不能阻止张宁私下里庆贺一番。他的方式就是亲自下厨做一顿晚宴,当然不止他一个人,还有身边的桃花仙子和徐文君。
君子远庖厨,一个手握重权的人如果下厨做饭,会被人认为是胸无大志,总之不是什么好事。
但张宁并不在意,因为身边没有外人,女子当然不会在乎这样的事。用餐的地方在一间精巧的会客厅,原本肯定不是饭厅,但只要放一张圆桌几条凳子就可以当做饭厅了。
房间比较小,但前任知县布置时一定花了一番心血,墙上有名画和史上出名书法家的作品作为装饰,也许是赝品但并不影响雅致的风格。
窗户前的竹编帘子精心修饰过纹理。这里看起来并不奢华,却天然有种雅致。也许是那知县和诸如名妓、名士一类人结交闲谈的地方。张宁不闲它小,反而更喜欢。
也许是因为内心里的习惯,以前他当然住不起大如宫殿的房子,所以在这样的小房子里让他很安心。菜肴的原料无须珍奇,都是极为普通的东西,但只要烹饪用心,也不失为几道上好的佳肴。
这个时代的食材不会有农药化肥饲料、环境也没有污染,只要取自普通农家的东西,在张宁看来都是上好的食材。
肥瘦相间的熏肉被切成薄片,排列在瓷盘子里,肥肉晶莹剔透、浅黄的色泽看起来很美味,而且散发出一种松香,是用松枝熏制的时候留下的气味。还有一道香菇肉片,香菇来自于山上,不过这道汤里放了姜片,因为张宁不喜肉本身的那种淡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