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回答了一声,又提醒道“半月前捉回来的辛未剑侍便是在王府内做了几天白衣侍从,后来想逃跑的那人,应该杀掉罢?”
姚姬身边的白衣侍从属于亲信卫士,一般人动不了她们,所以冬雪才专门问了一句。这类侍从长期亲随,知道很多秘密,所以一旦进来,老死也不准叛逃的。
她们没有姓氏没有名字,曾经有名字也不准再用,只有一个称谓,甲乙丙丁如此排列。进入白衣侍从的行列一是需要姚姬亲自点头,二是要她们自己选择、经本人同意你情我愿。
可一旦进来了,背叛是绝不能宽恕的罪行。那么冬雪提到的辛未,按规矩只有死路一条。姚姬正待想点头,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我记得她长得还算俊俏?”
冬雪道:“可不是,十六七岁年轻俊俏,可年纪小也不定是好事。拷打过,应该不是受人指使混进来的细作,不然早就招了。定是因年小无知,不懂事自个闯出来的祸。”姚姬道:“暂且留下性命,带走。”
“是。”一份急报送到武昌参议部官署内,收发处理公文的司务看完内容条目,急匆匆地径直找朱恒去了。在黄州境内发现了大批官军从平湖关通过。平湖关在黄州中部,大别山西面,大军只要过了那附近的几个关口,到长江北岸便如履平地。
朱恒私下里在张宁面前推测,官军是不是要打九江?数日之后,永定营斥候再报军情,有官军水师接近鄱阳湖湖口。
种种迹象让朱恒在张宁面前也有些沉不住气,他坐立不安地说:“前阵子神机营西调至荆州,又有川军东下,难道只是声东击西之计?京营的目标是九江府?”
张宁拿尺子在地图上一量,虽然图纸没什么精度可言,不过大概的远近还是差不多的。“武昌府距九江城,直线距离就几乎有四百里之遥。”朱恒紧皱眉头,刚坐下来又站起身,他此时的心情一定很不好过。
当初参议部决策将朱雀军重兵布置在洞庭湖西面,现在东面却很快就受到危险,他作为参议长、文官谋士团最高幕僚难辞其咎,往大了看可以说是战略失误。朱恒使劲点头道:“武昌过去太远了,主要我们兵力也远远不够,这里只有永定营能战
九江是汉王府控制的地方,若是咱们不打招呼就大军压境,也会有很多麻烦,现在在设防联络南京时间也不够了。”
张宁发现无计可施,反而淡定下来。他好言道:“这也怪不得朱部堂,根本原因是咱们兵力不足以应付这么长的战线。
刚才朱部堂所言声东击西之计,我倒觉得有些言过其实,这么大规模的调兵作战,朝廷不会使什么阴谋诡计,用了也于事无补有可能是京营意图两线出击。”
朱恒听罢情绪复杂地看向张宁,突然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要一个年轻人宽慰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张宁又问:“上次调送给汉王军的军火,确认已送达九江府了?”“是,早已送达。”朱恒点头道。
“很好”张宁微微偏过头去,好像是在看别的事物的模样,这样有一点自然停顿的时间,回过头来便道“时间不早了,今天姚夫人要到武昌,我到城门口去迎接,官署里就有劳朱部堂操持了。”
朱恒忙执礼道:“臣定当用心谋划。恭送王爷。”看到张宁离开的背影,朱恒想起他最后说那句话时的样子。和张宁相处了不短时间,对于一些习惯朱恒已经了如指掌
每当张宁遇到难题时总会做那样的动作,偏头看别的东西,好像在刻意掩饰自己的犹豫不决。但又不会给人心不在焉的感觉,因为眼珠子的细微转动好像在思考问题。
或许张宁本就是个谨小慎微而且有些优柔寡断的人,不过他从来不会表现出来,在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弱点。
那他究竟是什么态度?再次确认军火的事,意思是可以依靠汉王的军力来抵挡东线?朱恒是从汉王府过来的人,总觉得不太可靠,但是现在还有别的办法吗?
张宁带着卫队出城等候,果然等到姚姬的一行人马。因为昨天就有关卡咨文禀报内侍省的行踪。当然一个嫔妃身份的人进城就没有多少迎接仪式,和建文驾临时完全不同。
张宁亲自出城迎接就可以表示尊重了。内侍省选定的地方仍然在楚王府,建文帝的行宫同样在此。因为楚王府占地宽广、建筑极多,幕僚们建议将内侍省也设在此处,一则威严,二则让张宁的母妃住在王宫可表示合盟之心
所以姚姬也将住在楚王府。这座王宫本来是太祖第六子楚昭王朱桢的王府,朱雀军进攻武昌城时,这里的主人楚王已经是第二任、朱桢的儿子楚庄王朱孟烷。
不过楚庄王在大军还没到达武昌城时就跑了,等张宁拿下武昌城时,这里只剩一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