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出身在农村的孩子,我对农村的黄土地总有一份特殊的眷恋,我一直在搜索着描写农村的文章,试图寻找保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份共鸣,我曾经迷恋过沈从文、刘绍堂的文章,他们清新的描写勾起了我对农村的记忆,但当我在图书馆的角落发现陈川的散文集最后的乡村牧歌时,我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村庄。
最后的乡村牧歌,一个多么忧伤的题目,让人看了不免伤感。最后的乡村牧歌是陈川“我的母语世界”其中的一部(另一部是敲开城市的门),在这本全部篇目都用“乡村的”作为修饰语的散文集里,你将会再次看到善良与慈悲。作者用诗意,感性,唯美的言语,描绘出一幅幅乡村的沧桑图,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单纯的图画,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溶进乡村的每一个画面中去,这正是陈川赋予和感动我的地方的。我想,最后的乡村牧歌应该是一个农村的牧歌集中营,那份共鸣,许多人都会体会到的。
为什么作者要用“最后”这么沧桑的字眼来描述他的牧歌呢?在社会进步脚步的践踏下,农村已经被文明丑化了,那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已经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了,作者目睹着这牧歌渐渐消失,或许作者想在它消失之前保留点什么吧。当我们拿起最后的乡村牧歌,仔细品读,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的那份忧伤,那份挽留,忧伤与挽留不仅仅是作者的,更是读者的,当我们拿起这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随着作者的心沉重,这就是最后的乡村牧歌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最后的乡村牧歌所选取的图画,也是极其沧桑的“葬礼”、“坟墓”、“乞讨者”还有踏三轮的,卖豆腐的,捡垃圾的,理发的,扫马路的,甚至是做皮肉生意的,作者扑捉着乡村一个个感伤的画面,让记忆的碎片顺理成章地组合成一个感伤的整体,用诗意,感性的语言来勾起我们的记忆,引起我们的共鸣,我想,我们在读最后的乡村牧歌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乡村牧歌,而每个人都能找到了自己的乡村牧歌。
作者现在居住的是“南方一个湿润的城市”他是用回忆来描写乡村的,从乡村的手到乡村的“全家福”再到乡村的摄影师,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理性的思考来描绘他的乡村、他的牧歌的,陈川要给人的不是一种散文的美感,他想用他忧伤的言语,裁剪出一首属于大家的牧歌,当然他做到了,他为我们描绘了我们很想描绘但又无法描绘的乡村。
乡村话题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这跟我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分不开的,当我们从乡村里走出来,乡村牧歌就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了,属于我们的乐园也在文明中渐渐消失了,当我们把自己隐藏在高楼大厦的繁华里时,我们可能还会用记忆去回忆,回忆那深情回荡的牧歌,但恐怕正如作者所预料的,我们可能只有在回忆里,才能倾听这来自乡村,来自自然的声音了,随着我们乐园的渐渐消失,这也许是乡村最后的牧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