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伯虎我关晋城鸟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前文说过,晋城以及其历史上所辖过的县级地区里并无一个叫“晋昌”的称谓。明史地理志中没有,其他的断代史中我也没有找到一条支持的记录。那么“晋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莫非是“晋昌”与晋城就像是晋城人读珏山时的音误?

    这绝不可能!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未免小瞧了古人在著述时的严谨以及唐伯虎本人的明察秋毫能力。他能坦然承认自己是:“晋昌唐寅”就不应该连自己祖籍的正确称呼也分不清。

    这样就需要找见“晋昌”这个地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明史文苑列传中甚至没有唐伯虎出生地的记载,更谈不上其祖籍了。还是认为我前文所说的两篇文章中的论证正确。由此可知,唐伯虎的祖上唐辉(应为唐恽)曾经做过十六国时期前凉的陵江将军。大家记住两个概念:一是前凉是一个什么概念,最起码她和山西是没什么什么联系的。三是“凉”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晋昌郡。

    我说过我不是一个考证者,这个概念因此不作论证,因为白纸黑字。

    那么这个“晋昌”是不是唐伯虎所指的“晋昌”?

    还是不应该武断。因为此时仍然找不到唐氏一族与山西的联系或是相反的证据。这样的话还是继续下去吧。唐伯虎的祖上除了唐辉还有一个英雄人物,这人就是唐代威名赫赫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所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李贺)。旧唐书唐敛传所载:唐敛,并州晋阳人(不是晋城)。

    如果唐敛真是唐辉的“九世孙”(引风流才子唐伯虎一文),那么他是如何从甘肃迁移到山西的?

    中国姓氏起源一文中讲到唐氏一族时曾经记载到唐辉(文中作唐恽,就是前凉陵江将军的那一个)率族人迁入山西“晋昌”更值得举手加额的是,文中括孤备注道:今山西定襄一带。

    于是目标就简单的多了。

    定襄才是“晋昌”这个问题史书上白纸黑字,都不需要考证,二公应比我更懂历史。那么“晋昌”就不应该是晋城了吧!

    定襄与晋城从地理位置上相差四百多公里,这个“一带”的范围未免过于广了。但不管唐伯虎是山西“晋昌”人还是甘肃“晋昌”人,都不关我甚鸟事,我也根本不想弄清他是那个“晋昌”的,因为我的目的已经达到——至少他不是晋城人!

    而且还需要表明一点的是,我是站在二公所文对唐伯虎族系考证完全正确的基础上去表达的本文内容。

    文章开头我说过本文的目的纯属泄愤。那么我那来的愤?

    就是我不知道考证祖籍究竟有什么意义,不明白某些人每天吃饱了没事干究竟在干甚?唐伯虎祖籍别说不是晋城,就是是晋城能怎么地?你所考证的祖籍是以什么为根据的?上溯几代?还是从女娲到其本人,只有其中有一代人与晋城有关那他就“祖籍晋城”?

    那还考证个屁?全世界人民祖籍全是晋城,女娲不就是晋城人吗?

    文章开头我还说过,我是地地道道的晋城人,不需要考证祖籍。我爱晋城,我也希望这片土地上人杰地灵,能人辈出。但事实就是事实,事实不是靠胡说与考证能改变的。爱晋城绝不是这种爱法,也绝不是将所有中国历史名人全祖籍到晋城就能表达了的。

    其实大可以多种几颗树与少生几个孩子来爱晋城,再不济每天每事干多下下歌厅,也算是为晋城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做这些无聊的考证,有意思吗?更何况考证的本身是否严谨?

    我们太过于盲目了吧,扪心自问,我们曾经有过什么?

    爱不是这种爱法。少扯蛋,多读书干事才是爱,不然,唐伯虎真要骂了!

    最后,引用一首不靠谱的古诗来作为本篇的结尾,只取最后一句的意思,爱考证的人可以去考证我引用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尽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

    大笑三声,我出门而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