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万一弄个雷同卷出来,举人没当上,命也没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必须想个稳妥的方法。</p>
“你真确定要去应考?”</p>
见刘希森并没说开玩笑的意思,而是认真的思考对策,李飞和周曼如又问道。</p>
刘希森点头应是,随后又解释了自己这样做的理由。</p>
这个时代的举人进士好处多多,开牙建府、主政一方自不必说,就是混个功名收取投献,弄个士绅阶层也是一道护身符。</p>
而且刘希森又有深远的考虑,按照之前三人制定的四步走计划,目前生存下去看来已经实现。</p>
但壮大起来和拯救苍生却有很大差距,而依靠明朝的体制壮大自己可谓是一条捷径。</p>
如果自己中了进士,再托秦大巡抚运作一下,至少能主政一个县,那时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就不是一个普通商人所能比拟的了。</p>
何况自己熟知历史,当官后不存在因站错队而杀头的悲惨命运,运作得力,一两年后弄个知府也不是不可能。</p>
到时候,掌握一县或者一府之地的三人,将会依托现代科技,爆出钱粮、兵士,别人再想动咱,就是崇祯也得掂量掂量。</p>
李飞和周曼如听了刘希森的理由,皆是感叹不已,纷纷表示刘希森老谋深算,是个当官的材料。</p>
随后三人又商量了对策。</p>
监生这关,钱不是问题,经过流程再造和人手增加后,三人的土作坊现在可日产香皂两百块。</p>
每日净收入可达白银二百两,而据李茂良所言,此时的俊秀子弟纳捐市价是三百五十两。</p>
除此之外,又有秦士文这个佥都御史、宣府巡抚答应帮忙,捐个监生问题不大。</p>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知道考题但又不违反科考规则的情况下,中举和中进士。</p>
最后三人苦思冥想出两个方案:</p>
一是拿着一堆考题,将真题夹在中间,让李茂良事先作答,刘希森背熟答案后去应考。</p>
这个方案比较稳妥,李茂良知道后也不可能怀疑到刘希森事先知道考题,即使怀疑也不可能主动揭穿主家,因为主家倒霉,对他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p>
当然这个方案的弊端也有,就是李茂良才学不济,即使知道考题,所做的文章也中不了举。</p>
二是按照历史上中举者的名单,找到倒霉鬼,考试之前使手段让其参加不了考试,刘希森背熟该考生历史上的答卷后,再去应考。</p>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按照历史惯性,必定能中举,而且也没啥把柄。</p>
弊端是倒霉鬼不好找,而且手段也不好施展,万一弄砸了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p>
三人就这两个方案,各持己见。</p>
周曼如倾向于第一个方案,虽然不能保证必中,但是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简单易操作。</p>
李飞倾向于第二个方案,尽管操作较难,但是可以一举夺魁,而且如果找到中举后又接着中进士的人,可以实现一次操作,两次受益。</p>
刘希森对这两个方案都很感兴趣。</p>
最后三人决定两条腿走路,先找李茂良练字和恶补科举知识,然后顺带着找倒霉鬼,如果条件允许,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干他一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