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放肆功臣还是启用新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想就这个题目,就足以引起纷争,甚至遭至满天流言蛮语的攻击。但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做企业是为了什么?

    企业,按词典标准定义是“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成企业里的人,虽然按权利义务或职能岗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股东、董事会成员、管理层成员和一般员工,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人,他们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的分工体现着企业的种种表现,企业就有了人格化的特征,企业的表现就是企业里的人的意志表现。

    既然企业是人为,那么做人是为了什么,就等同于做企业是为了什么。而做人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是为了生存,其次是为了某种理想的践行,再次是为了规则和价值的延续。同理,我们就很明了做企业是为了什么。首先是为了赢利,因为只有赢利企业才能生存;其次是为了给各种才华搭建一个试验的舞台;最后是为了商人血脉的延续和拼搏精神的升华。而企业生存是最基本的,是一切目的和原由的前提。所以才有这句话:“一个企业不赚钱等同于在犯罪”!

    好,既然做企业是为了使更多的人生存,就犹如建立一个强盛的国家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民得到实惠;那么谁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就犹如一个国家的判徒,是要遭万人唾骂千刀剐的对象,不论这人以前是功臣还是平民!

    而现在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一个致命又棘手的问题:企业发展之初有过重大贡献的功臣当到了企业发展关键时期,因思想保守迂腐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时又自以为是功臣而倨功自傲、不可一世,不做事拿高薪增加企业成本不说,还破坏规则制约新人(发展改革力量),严重扰乱企业发展战略;一些有思想抱负和才华的人才进驻公司,刚开始是风风火火搞创新、殴心沥血促发展,可不到半年,都成了“变法失败的王安石”一切皆成泡影。

    企业老板为此头痛不已。要求得商鞅式的人物来拯救“秦国”不难,难的是老板能否力排阻力成为“秦孝公”

    我在很多大中小公司工作过,这个问题围拢着无数老板或经理人,他们都明白这些,但往往被利害关系所羁绊而无可奈何,为什么呢?

    杀功臣会招来“飞鸟尽、良弓藏”的怨愤,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命。而用新人去改革却有“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风险,这谁也承担不起。

    这些担忧是正常的。我们回到主题上来,做企业是为了生存,凡是阻碍生存的力量我们就清除掉,凡是有利生存的力量我们就引用;用这样的思路来解决这些担忧,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对于能与时俱进、时刻从企业大局出发、维护企业利益的功臣,老板应重用,例如唐太宗之于房玄龄。对于那些私欲膨胀、只顾享受的蛀虫式功臣,老板应立即清除,绝不能辜息,否则就如赵佶之于蔡京——祸国殃民也。而对于敢说敢做,一心为公司着想的人,则要好好维护对待,并给予重要的支持,因为这些人能为企业带来利益(要从长远角度去看),这是硬道理;以史为鉴,看看明朝张居正的改革而使明朝多活了几十年、看看晚清张之洞的洋务运动而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

    筛选功臣、力促发展,中国历史上是有的。东汉初年,刘秀认为他的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典章制度,不懂得治理国家;可是他们多自恃功高,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并笼络他们的人心,刘秀封其中功劳最大的三百六十多人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除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参与议论军国大事外,其余大多数列侯成为闲员,只是“以列侯奉朝请”这些列侯的食封数量,如邓禹、吴汉二人,都食四县,其余为县侯、乡侯、亭侯,小的只食数百户。总的说来,比西汉少得多,也是衣食租税而已。

    刘秀很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他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