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之侠者路在何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武侠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里面有张良博浪沙掷锥刺秦;有荆轲刺秦;有项庄舞剑的鸿门宴等等。在明清小说中才正式出现武侠元素。在西游记、杨家将中都有其表现形式,只不过其主题不是武侠而已。而后的七侠五义、十三金钗、铡美案、儿女英雄传中则正式直奔“武侠”这两个字的主题。这些小说奠定了新武侠小说的基础,确定煞形。而还珠楼主在此煞形上建立了现代武侠的模式,如分门分派,武术封号等。而金古梁温等人则在此模式上各展其长,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但这四人绝不是奠定了武侠史上四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还有萧逸、卧龙生、柳残阳、诸葛云飞、黄易、独孤红等人也是有所作为和影响的武侠小说家。这就是武侠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文化史中重要的一页。

    所谓“武侠”即通过武力手段云维护正义,惩治邪恶,受人爱戴敬仰的大人物。亦可释为武林中有才有德的侠义人物。反正他们的所做所为要益于社会、益于人民。而武侠小说即是记述这些武林侠客们的传奇故事的;让武侠精神发扬光大,传播侠义力量,感染读者,知道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该去做。君不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王勇,助人为乐的雷锋,惩凶除恶的张扬,为义字而两肋插刀的张子强,为忠字而赴汤蹈火的邱少云,还有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从十楼飞下的少女等。这些人中,有的是善人,有的是恶人,也有的是愚人;不管怎样,武侠精神感染了他们;所以他们会为了“忠孝节义”、“和平幸福”不惜付出自己的身价性命甚至名声!当然武侠也会让人变坏,就看读者是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去理解的了。

    现代武侠小说造就职就了武侠的辉煌腾达,也滋生了低级下流的武侠文化。它娱乐了大众,也毒害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灵。

    武侠小说写家中,武林盟主金庸独占鳌头,其次是梁古温萧黄卧柳李等。新派武侠小说写家中,小椴、步非烟、寒丁、张闻笙、时未寒、松风古琴、艾艾鸟比较出名。还有一些武痴迷的写家如东城醉、玉壶、剑飘飘等正励精图治,迎头赶上。按理说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啊,可武侠文化的危机还是未减去多少,反而加重了。

    首论金庸,他本是搞杂志报刊的;因陈文统写武侠小说而影响巨大,其上司便也叫他写,阴差阳错地就将一个本搞学术研究的人变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写家,也就造就了当今闻名华人世界里的“武林盟主”!金庸凭一部书剑恩仇录而得到读者认可,继而之以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作品将之推上巅峰。现在金庸的小说拍电视电影是拍了又改改了又拍。这其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金庸小说前工后拙,场面宏大,人物繁多,以假乱真。忠孝节义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其浪漫气氛与曲折情节缺乏真实感。文中都是一个脾性,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正面目,即把一个人写得太绝对太完美了。其表现手法也无创新,同一套路施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以假乱真”的场面,往往让许多青少年误解了历史,造成不良影响。这当然不能怪金先生,毕竟当时匆匆,只为娱乐大人而写,并非要“文以载道”!

    而梁羽生乃现代武侠小说的祖师爷,(大家公认!也有人推还珠楼主。)以龙虎斗京华、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而驰名中外。他继承了明清小说的写法,又融洽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写法,即通俗又古典。其小说中历史气息浓厚,文采飞扬;气势如虹,前工后拙。可惜在武打招式中过于偏激,人物正邪分类太死,有的地方太罗嗦了,结尾不妙。不过有一点很少人知:那就是其小说中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其本一致,可要改编为剧本则会遇到难题。如果说金庸的武侠博大精深,为大武侠;梁羽生的武侠悠雅潇洒,为正武侠;那么古龙的武侠剑走偏锋,则为怪武侠。

    古龙面貌不佳,身份低微,但他好酒好色。于是他就把完美形象寄寓在自己的作品中,好像他就是大侠客,喝酒、泡女、杀人,够酷吧?从第一部苍穹神剑到最后一篇短篇猎鹰.赌局,古龙一生写了三十多部中长篇武侠小说。其中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天涯明月刀、多情剑客无情剑系列影响重大。古龙把推理注入武侠,以气氛推动情节。而且文体自成一派,语言独树一帜。然而他把人物写得太炫太完美了。小说中场面风格都一个样,局限在一种孤冷仇杀的氛围中。且运用哲理小文、比喻联想过多,进入主题慢,线索阴暗,给人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难怪其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其难度最大。

    比其前三位,台湾的温瑞安应为后起之秀吧。但他凭借四大名捕系列,奠定了他大侠的地位。他的作品将金古梁的三种风格汇聚一体,创造出了温氏写法。其作品中正义浩然,人物众多,气氛紧趋,情节联贯,伏线轻长。表现出了人物的双面特性,可没注意人物更深的发掘。景物道具把握不好,一切如过江龙,似历史小说的说书本:即留给读者的人物形象不深不鲜明。这可能跟温巨侠以前写科幻小说有关系吧。

    至于萧逸在甘十九妹,黄易在大唐双龙传,戊戍在武林传奇,李凉在奇神杨小邪中都表现不俗。各有各的万儿,各有各的招牌。

    新一代的武侠小说写家们大多无创新,无改革,没有树正新武侠的大旗。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一个样,一个形状。要想创新,首先得自己设计模具,不能老租借别人的。白桦林杂志社于2003年就办了一个半月刊新武侠,目的就是提拔新人,开创第三代武侠局面。可惜很多人都是为名为利而来,心浮气燥、急功近利。写的东西是形式大于内容,或有内容而没了形式。作品陈旧老调却又故弄娇情,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可笑!有些东西其本人都难超越,何况别人?赵薇就超越不了还珠格格小燕子这一角色。江郎才尽,走进了死胡同。这些谈何创新?还有杂志社有些编辑太注重名人效益。什么名人、老朋友、通俗题材,稍稍一审即可过关。而对于新手另类的作品、或其作品中的元素看不明白就拒之门外。所以武侠要发展,不单是小说家们要努力,更要提高武侠小说编辑们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否则那真是武侠文化的又一悲哀啊!

    谈其文化,武侠小说还有点勉强。武侠小说一直以来未被视为正统文化,而认为是低俗文化,且文学也难沾上边。自金古梁开创了新武侠的格局,各种武侠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