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赤壁奇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华和马良、马谡、魏延结拜之后,便互相交换庚贴。其实扬华本来没什么庚贴可言,真要有,也是惊世骇俗了,却只得胡乱编造了一个。这样,马良排为大哥,魏延排行第二,杨华第三,马谡第四。

    安顿之后,他们开始逐步并吞九寨二十七洞的余寇。由于有降兵带路,以魏延的武功,马良的计谋,马谡的口才,没费多少力气便把这些走投无路的黄巾余孽一一降服,从中获得大约五千人马。

    杨华为了对这些人方便指挥,比照现代经险对军制进行了革新。

    古时候军制为“二五制”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接下来就是五十人队、百人队、五百人队、千人队、五千人队(师)、万人队(军)等等。虽然方便统计人数,其实在实战中过于死板,不好领导。

    杨华把它改为“三三制”:十人为一班,三十人为一个排,百人为一个连(三个排加一个直属的机动班),三百人为一个营,千人为一个团(三个营加一个直属连),三千人为一个师,万人为一个军(三个师加一个直属团)。

    三三制更适应于实战,既方便实施弓、步、骑协同,又方便进行左、中、右分兵,而且对于化分主力与偏师、主战与预备、锥形阵列(一前两后)、雁形阵列(两前一后)等排列组合均有好处。

    马良等人好奇地看着杨华对部队的改组。当杨华详细说明了三三制的意义和特点之后才恍然大悟。

    杨华把现有的人员根据体力和特长编为一个整编师、一个守备团和一个骑兵团。然后集思广益,请魏延等人根据三三制的特点定出新的练兵计划。练兵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一盘散沙的匪寇部队逐渐变成进退有序的正规之师。

    马良、马谡、魏延和杨华在练兵过程中互相学习到不少新知识。同时,杨华与魏延切磋武艺,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不仅仅只限于当初的“大陆货”而是逐渐完善,成为一些独特的套路。

    这一日,杨华在山寨呆腻了,忽然动了游兴,说道:“华容道已被我见识过了,却还不知道赤壁的地形地貌如何,想去看看。那里将是曹操与孙刘决斗的战场。”

    其他兄弟们对于杨华的这种“突发奇想”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于是决定由马良留守山寨,魏延马谡带着百名士兵化装成过往行商前往赤壁。

    众人边走边看,终于到达所谓的“赤壁”原来这里竟是一个渡口,因江边崖壁上有一大片呈现铁红色而得名。此刻周郎尚未放火,而崖壁已是出现赤红,可见并非是被火烧红的。周郎选择这里进行火攻或许只是一种巧合,也可能是这里名叫“赤壁”实行火攻可以图个吉利,如同什么“卧龙岗”、“落凤坡”一样,因此才把这里选作战场吧!不过这里江水浩荡,崖壁峭立,作为战场的确气势雄伟。

    想起这里即将来临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杨华热血沸腾,不禁仰天长啸,然后高声吟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liu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巨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魏延、马谡均受到感染,满怀崇敬地望着一副凛然气派的杨华。这种崇敬,将为以后的坚定和忠诚打下牢固的基础。关于这种方法,其实曹操也是常常这样做的。

    杨华吟罢,对二人说道:“我刚才所吟,是感慨这里即将发生的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事。曹操的百万大军将在这里倾刻瓦解!”

    魏延动容道:“便是那江东周公瑾所为吗?”

    杨华点头道:“不错,他可真是个令人钦佩的人物!不过,诗句中竟说道‘小乔初嫁了’,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