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0一章氐族之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一章氐族之行

    这时,杨华正处于万分兴奋当中,因为司马嫣替他生了一个儿子。他自从来到三国之后,终于有了儿子,感到非常新鲜,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给儿子取名杨炎,表字安世,意味着他的一生已经不必在夹缝中生存了,将要安定整个世界。同时,又名司马炎,这是为了兑现对司马家族的承诺,只等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就正式改姓过去。由于嫣儿最先生了儿子,身份立即不同,众姐妹纷纷向她祝贺,孩子的外公司马朗脸上也兴奋地泛出了红光。

    汉帝很会做人,立即遣使向杨华表示祝贺,并赠送了一些礼物。杨华知道汉帝其实手头应是比较拮据的,却仍旧出手那么大方,可见其重视程度。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汉帝驻扎的新野,曹丕一直没敢大举来攻,显然是对毗邻的杨华心有顾忌,汉帝岂能不知?

    由于新野离襄阳距离很近,杨华于是也备了礼物,趁机对汉帝进行回访。他还带去了汉帝急需的钱粮,汉帝十分客气地接待了他。

    双方叙礼已毕,杨华问汉帝道:“眼下皇叔已殁,蜀中不再称帝,在此之时,陛下有何宏图大愿?”

    汉帝叹道:“如今还有逆贼曹丕,实为心腹大患!”

    杨华笑道:“曹丕也已命不久矣!假如他也去了,意下如何?”

    汉帝道:“果真如此,但求国泰民安而已!”

    杨华点头道:“陛下愿望很好。但国泰民安四字。实在要做起来,却是很不容易啊!不知有些话当讲不当讲”

    汉帝道:“愿闻其详。杨爱卿但说无妨!”

    杨华道:“我大汉朝初年,废除暴秦苛法,实行无为而治,废井田开阡陌,耕者皆有其田,加上吏治清明。故而曾有文景之治,国泰民安。然而。当时的一些举措,虽然适合于当时地情况,却并未考虑到以后会怎么样?比如说人口增加了,人的能力不平衡了,就会有人卖掉土地而一无所有,又有人不断买下土地成为豪强,并且毫无休止地实行兼并。占有大量奴隶。而且,人越有钱,就越有重复积累财富的优势;人越穷,就越没有挣钱致富的条件!这样恶性循环下去,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极度的压迫,诸如黄巾之乱,便由此而兴起!这固然由于大汉立国之初。民间并无此等恶性竞争,因而没有适合的政令可以实施;然而,自有汉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年,历代帝王臣子,却都浑浑噩噩。苛守‘祖宗之法’,不知变革,才导致如今积重难返,终于天下崩溃。当此之时,不知陛下觉得该怎么办?”

    “这”汉帝一时答不上来“爱卿有何灼见?”

    杨华心道,莫说是古代帝王,即便是现代人,恐怕也很难答得上来!他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什么改革也不做。阶级矛盾必然导致天下大乱,外族入侵。结果大量死人,穷地富的都死。于是大量无主土地空闲下来没人耕种,最后就会又回到‘耕者有其田’地状态,新一轮的‘治世’才会出现。可是,这种过程经历的痛苦无穷,能叫作‘国泰民安’吗?”

    汉帝叹道:“我幼年之时,遭遇董卓之乱,曾逃难于民间,所见所闻,真个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竟然反复出现,我等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杨华道:“是啊!除非政治制度有所改革,否则,‘五胡乱华’不出百年便会出现,那时外族铁蹄反复践踏,生灵涂炭十倍于眼前!然而要谈改革,却又是前无古人的事难啊!”汉帝道:“卿家且说说看。”

    于是,杨华由人的本性谈起。首先说到,人的敛财**是没止境的,因此社会法则不能寄希望于所谓“知足”而应对敛财行为地上限予以限制。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首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因此虽然不能绝对禁止土地买卖,但要对拥有土地的最高数额作出限定,比如说,每户人家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能超过当地常人平均水平的三倍。超过部分就要由国家按标准价收买回去。不这样办,就会有人田连阡陌,富敌王侯;有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又如何能够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众多耕者丧失了土地,国如何泰,民如何安?

    至于富户,如果真是有钱没事干,可以鼓励经商,不失为一种正途。

    以往的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现行的政府机构,管理农业极其容易,只需要按田按户每年收税就行了,每户地田亩数比较容易查明;但管理商业就非常困难,商人每时每刻都可能盈利,政府很难知道他究竟挣了多少,因而难以真正地把该收的税款收上来。因此,必须根据商业行为的特点,在各个地方政府建立与之适应的专门机构管理,并建立一种“发票”制度,将每笔生意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有买方、卖方和保人。沿途关卡须查验无票商贩,这样就能保证真实的税收。至于“保人”建议由各地民间地宗教人士担当,他们由于有信仰,也就比较公正,不爱说谎****。

    此外,政府官员防止腐化也很要紧。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察,并鼓励百姓检举。人的**没有止境,官员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制度约束,没有严法加以警戒,以权谋私是不可避免的。贪一次没事,接下去就会贪十次。因此,一经发现贪官。必须严惩,以敬效尤。

    此外,除了官方监督,还要开辟‘侠客监督’的渠道,这样才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汉帝感叹道:“卿家所言,切中时弊。思虑深远,诚为治理天下之良方。然而一旦背离祖制太多。必遭朝野士子非议。况且,以眼下朕之实力,若要号召天下,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杨华叹道:“确实如此。眼下诸侯割据,汉室地权力实际已被架空,汉祚名存实亡。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陛下趋向于什么样的今后道路?若从现实考虑,眼下汉室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新野为中心,旁及义阳、枣阳、安乐等县,实行割据,名为汉室,形同掌握实权的一方诸侯,徐图发展,静观待变;二是索幸实行‘君主立宪制’。招集各方诸侯,组建一个‘内阁’,选出‘首相’,召开‘立法会议’而制定宪法,然后行政完全交由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去完成。皇室只保留以下权力:一、参与立法;二、特赦罪犯;三、对外宣布战争;四、皇帝本人有权凭自身武力杀掉某个罪大恶极之人而不受制裁。这样,由于实权不在皇帝这里。也就不会有任何‘反贼’企图推翻皇室,要推翻也只会去推翻‘首相’,反而可以保得皇室永存。同时,皇室所保有的权力也足以使任何人不敢对皇室不敬。”

    汉帝沉吟道:“卿家所言,虽然逆耳,却也实在。细想亦有诸多可行之处。只是此举匪夷所思,朕不得不暇以时日,慎重考虑其实汉室将倾,天下人皆知,朕岂有不知?诚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力挽狂澜。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杨华心知若非格于形势。没有人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看以后地发展吧!于是说道:“无妨,天下之事变幻莫测,仔细考虑是应该地。我也只是个想法,提出来供陛下参考。臣将一如既往,为陛下分忧。”

    汉帝唏嘘不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