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那纯纯的笑意让阿狸心里一暖,有了分外的好意,因到陌生环境的生疏,这一想差点掉了眼泪出来。
富丽堂皇的宫殿内,青铜熏炉中的袅袅青烟映的高坐在上方的人面模糊,却依旧能感觉的出来旁边站着人对端坐人的恭敬。
五六位衣着景秀的小孩,背着手在先生的教导下背着手准备开始诵书。
先生问,学生对答,字寓深厚,先踏出的几位小儿背着背着便开始抓耳揉腮,无法继续,大伙看见端坐在上方的人开始皱眉,站在一旁的惠妃开始着急,对站在一排的其中一个身穿玄色小儿充满了期待。
玄色小儿踏出一步,脸色平和地看着先生。
先生正生气皱了皱眉头问:“何治国?”
玄色小儿回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先生满意地继续问道:“君子何律己?”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小儿眉头都不曾皱下,对答如流地继续回答。
“何以智礼仪仁德乎?”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字句通顺,咬字清楚,几乎是一字不漏地对答了出来,两侧旁边的人都面露惊叹,当今的三皇子果然名非虚传,
惠妃那紧张的心终于缓和了下来,充满了期待地看着端坐在上方的康皇帝。
康皇帝那紧紧皱着的眉头终于因为三阿哥的聪慧松懈了下来,满意地看着站在正中央的小儿欢喜地说道:“琰儿果然有政当年之风范。”
那时还只是4岁儿童而已,他听见站在两侧命官奉承说道:“恭贺皇上,三皇子跟皇上小的时候一样聪慧,长大必是文韬武略之人,乃天下之大福啊,贺喜皇上,贺喜惠妃娘娘。”Μ.
接着她听见父皇哈哈大笑的声音,站在旁边的几位妃子瞬变的脸色。而母妃含着泪把他搂紧了怀里。
江淮多雨,常年水灾泛滥,康皇帝丢下了呈上来的奏折,大怒:“难道没有一人想得出妥善方法。”
站在旁边的百官皆面面相觑,不愿意撞在枪口之上。
已经是12的他站了出去,迎着父皇威怒的目光,朗朗回答:“江淮多水,平水之季,洪涝之季,应学习大禹治水“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之精华,不让江淮河水淤积,流水不畅。若遇平水之季采用其父“水来土挡”之方法,慢慢围堵。”
话语刚落,站在两侧的百官皆露出惊叹表情,不管其方案是否可行,三皇子却有着其它皇子没有的胆识。
康皇帝思索了片刻最后派人照办,那一年江淮水灾得到前所未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