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过日子,等好转了再做打算。
谁料,向母在康熙二十九冬时患上了伤寒,怕费钱,死活不肯用药,终究撑不过冬就病逝了,死前嘱托她们姐妹俩,上京找她们娘舅收留。
姐妹俩葬了母亲、卖了房子尝清债务后,带着仅剩的二两半碎银,一路省吃俭用、耗了整整两个月,才从杭州千里迢迢地赶到了京城。
在踏进京城高大气势的城门那一刻,向珂玉突然有种直觉,此前的种种磨难是老天爷对她的考验,如今,才是自她在大清朝荣光生活的开始。
这里是天子脚下,皇室中心,只要自己打响了名气,不怕见不到那些皇室贵胄。
算算时间,现在才康熙三十年,四阿哥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郎呢。就算她不是八旗闺秀,做不了四阿哥名正言顺的妻妾,可凭她来自现代的灵魂,不怕吸引不来那些清朝俊男的心。她几乎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自己被雍正皇帝轻揽入怀、宠溺有加的美好情景了
这样想着,向珂玉越走越快,越走越兴奋,竟然把向珑玉给忘了(清朝出阁记105章节)。等到发现时,茫茫人海中已经不见自家妹子的身影了。
没办法,她只好先找到位于京城西区的娘舅家,再经娘舅遣人出去寻找,这才找回了向珑玉。
向珂玉的母亲娘家原是山西人,十七年前,她得知父母竟然想把她嫁给当地一个年过五十的土财主做第九房小妾,心一狠,就跟着一个南方来的年轻货郎逃离了村子。
那个货郎就是向珂玉与向珑玉的父亲。初时,夫妻俩加上向家两老,小日子倒也好过。可好景不长,向珂玉三岁那年,向父在苏州进货时,被当地一辆马车辗死了,连肇事者是谁都不知道。
向家两老受此打击,卧病不起,成了药罐子。向家也因此一落千丈,陷入了贫瘠的生活。
至于向母娘家,因为这个小女儿不听话,早已将她扫地出门,不再认她。倒是她的小哥,在举家迁往京城、日子好过之后,曾修来一封家书,邀她上京探亲。
这才有了向母临终托付的一幕。
向珂玉的小舅是靠贩卖山西土特产起家的。家境还算不错。至少一家人住在一亩见方的大四合院里,还顾了一个仆役清扫院子,一个厨娘打点全家六口人的三餐,日子倒也过得去。可如今又增了珂玉姐妹俩这两张嘴,无端端又多了负担。娘舅虽然无所谓,可舅母就有意见了。
两人几次争执,都被向珂玉听到了。于是,她想着出门去逛逛,看看有什么生意好做的。让她再像之前那样整日里持着针线绣花、缝补,实在是吃不消了。
可让她没想到的事,这京城里颇受好评的玺藤茶楼,里头卖的茶点糕饼里,竟然有自己曾经告诉厨子的几道港式点心。
明明是自己想出来的点心,人家卖得红红火火,自己却如此落魄,委实不甘心啊!
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清朝出阁记105章节)。
向珂玉认定这些点心是她想出来的,如果真是那厨子开的茶楼,经她这一吆喝,那厨子必定心慌,说不定真会给自己几十两乃至上百两银子做配方转让费。若这茶楼的掌柜不是那厨子,是从那厨子手上买来的,那么,她一定要套出那厨子如今在哪里,无论如何,不能让他白得了便宜。至少也要五五开。
孰料,槿玺四两拨千斤就将她送出了茶楼,还笑眯眯地挥手作别,她还不能与她撕破脸。
满清格格唉,她若讨不回配方的银子,能留在这个看上去通体气派的格格身边,做个掌事也好,日后说不定还能借由她,遇上那些****倜傥、手头阔绰的皇子阿哥
这样一想,向珂玉就迅速改变了作战计划,不再紧盯着那些点心不放了,而是关注上了槿玺。
回到娘舅家后,她瞅着空就四处打听起玺藤茶楼和它主人的情况。
这一打听不得了,槿玺是当朝二品大将费扬古的嫡格格、槿玺所开的其他铺子、槿玺是当今圣上指婚给四阿哥的准嫡福晋这些信息,让向珂玉听了又是兴奋又是嫉妒。
兴奋的是,她运气超好,竟然遇上了四阿哥日后的嫡妻,将来雍正皇帝的皇后。
嫉妒的自然是,为何她没有穿到这位格格身上呢。若她当初穿到了这位格格身上,她相信,凭自己的能力与魅力,一定能让四阿哥对自己宠爱有加,绝对不会再纳什么妾室格格
不过,事已至此,她除了哀叹也毫无办法。唏嘘一阵后,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与槿玺交好,借由对方顺利攀上四阿哥这棵大树
凭她曾经看过一大堆**经典片的经验,不信拿不下区区一个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