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沙淡然道:“可让官府以工代赈,让百姓出工出力,换取口粮。”
贾诩微有惊色,急问道:“大王之意是……”
封沙并不回答,反问道:“文和,前日你离开洛阳之时,我让你在北海所做之事,做得如何了?”
贾诩忙回答道:“禀大王,我自到北海以来,便布置百姓屯田,种植大王交我带来的野菜籽,又收罗了本处山野中的野菜以种植,目前已种了数千亩,足可收获许多野菜,以供百姓充饥。”想起大王深谋远虑,让自己种植这些容易成活的植物以供食用,不由心中暗暗佩服。
“我让你办的盐场、纺织厂和船厂又怎么样了?”
“我已征集人手去建立盐场,目前已微具规模,可以产盐了。在临出洛阳之时,大王交给我的织布机设计图,我已找工匠制造出上千张,找些民女来试着织布,很是好用,只是一时来不及准备,况且棉花不足,还没有投入生产。而船厂因人手不足,还未建好。渔船却已依大王之言,抢先造了几百艘,交给一些经验丰富的渔夫,带人出海打渔,每日可收获许多鱼儿,亦可解士卒饥饿。我北海之兵,每日吃着鱼肉,因此比别郡士兵更加健壮些,打仗也更为勇猛,各郡中无不知晓。”贾诩说到此处,又是自得,又是佩服武威王的远见。
封沙微笑道:“既然如此,可以用野菜为饵,招收百姓来临淄、北海修筑船厂,建造渔船。这样人手既足,亦可赈灾,还能吸引百姓到临淄、北海居住,黄巾贼的势力也将大大削弱。何乐而不为?”
贾诩闻言亦喜,却仍有不解之处,追问道:“海边尚可建造盐场、船厂,内陆之地,又如何以工代赈?若要百姓自内陆迁到海边,只怕不易,况且内陆空虚,恐为敌所袭。”
封沙笑道:“内陆虽然不能建盐场,还可修桥铺路,以建商道。我州可出榜招商,令商人将海边盐场所出之盐运到内陆各州郡,以换取粮草,海边之鱼也可运抵各郡县,为百姓充饥。单只那商队亦可养活许多百姓,百姓或从商,或开矿,或跟着官府修建大路,以得口粮,养活家人。他们有了正业,足以活命,又何必去参加那朝不保夕的黄巾贼党?如此经年,黄巾贼便不战自散了!”
贾诩大喜拜倒,口称:“大王高见,诩实不及!”
他出这题目考较封沙,本是想要看看他的才华是否如同僚所说那般高绝天下,想不到武威王武略超凡,政事亦是精通,所言之事,竟为他所未曾听过想过,细细想来,却又是治国良策,不仅是应对黄巾,若能将这一套方案推行开来,天下百姓都要有好日子过了。但依此政,洛阳、长安、青州经年后都将粮草充足,那时两面夹攻,中原平定可期。当下,贾诩心悦诚服,重重地叩下头去,佩服得五体投地。
封沙走过去,扶他起来,叹道:“话虽如此,只是还需有粮草支应。否则的话,如何能有赈灾、招工的粮食?”
贾诩笑道:“大王不必担心,青州府库中存粮甚多,再加上北海所种野菜都已可食用,还有许多海中鲜鱼,足可支应许久了。”
封沙摇头道:“青州灾民太多,怕只怕不够支撑到下次麦熟。为今之计,我只有修书一封,向徐州牧陶谦借些粮食,以度难关。”
他坐回到座位上,沉思道:“文和,你替我修书一封,发到徐州去给陶恭祖,就道是我欠他这个人情,他日必将报还。”
贾诩心中感动,诚心诚意地拜倒叩首,恭声颂道:“大王仁德无比,心怀天下万民,诩佩服万分。青州之民得沐大王洪恩,实是有福了!”
※ ※ ※
营陵城,居于临淄以南,北海以西,属青州北海郡统辖。
城外附近大片土地,都是丘陵地带,黄巾军帐连绵数里,整座营陵城也都被黄巾军所占据。县城里面的人,老弱妇孺都有。精壮男子大都以黄布裹头,以示自己是黄巾军所属。
在城外最大的一顶军帐之中,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头裹黄巾,身强力壮,浓密的胡须布满面颊,正是青州黄巾的领袖,威名赫赫的渠帅张饶。
此时,张饶坐在军帐之中,手捻胡须,沉吟不语。
在他的面前,跪着几名从北海逃出来临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