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玄青五】第31章 万里烟尘一剑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营火升起,如一天灏瀚繁星,映亮数十里连营,刁斗声声,带着铜质的激越,在一座座大帐间清脆盘桓,萦绕不去。

    晚风卷着野草的浅香,抹过我鬓边的丝缕碎发,满天星斗象是信手撒在黑丝绒天穹上的一把裸钻,它们眨着眼睛,闪闪烁烁,似羞似笑。

    身后丁寻道:“陛下巡营回来见不到小姐又要心急,何须让圣上担心,还请早回为是。”

    我嗯了一声,脚下没动。

    耳听他上前一步,我略略转个方向,仍是背对着他。

    转目间,就见荣哥带了几个侍卫,正向着这边走过来。

    心怦地一跳,我看着他越来越近的身影,心越跳越快。

    他走到近前,捉住我的手,低声怨道:“躲了我一整日,这回竟跑到这里来!”

    “没,我没躲……”我细声辩解,垂下头去,再抬起时,却见他目光灼灼地盯住我的脖子……

    那目光如同一只火热的大手,缱绻地抚摸……他留下印记的地方。

    脸上轰地烧起来,我赶忙掩紧衣领。

    今天,似乎,已经被许多人看到了,只觉每个人都带着暧昧的笑……

    羞得抬不起头。

    他深吸一口气,拉起我往回走。

    大步迈开,走两步骤然停下,他回望落在后面的我,眼波缓缓滑下,慢慢扬起嘴角,他的笑容让我羞不可当,想抽手却被他更紧地握住,他放慢脚步,与我十指相扣,并肩而行。

    两人的衣袂袍襟窸窸窣窣擦在一起,在晚风里碎碎地响。

    慢吞吞走回寝帐,不等身后帐帘完全落下,他已一把抱起我,在我脸上重重吸了一口,似乎早已忍耐了多时,我缩在他怀里,习惯性地向放小床的位置望了一眼,耳边传来他低低的笑,“今日我没让人支起,日后也再用它不到。”他走到大床边放下我,覆上来。

    ……

    ……

    十数日后,大军行至沧州。

    早有都虞侯韩通自沧州疏通水道,修补坏防,在乾宁军南立栅,开游口三十六处,从水路可直达瀛、莫诸州。

    荣哥到了乾宁军愈见忙碌,规画地势,指示军机,他下令首先进攻宁州,宁州刺史王洪倒是痛快,见大军杀到便开城献降,于是周军不费吹灰之力得了宁州。

    荣哥派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李重进为水路都部署,水陆并举,向北长驱。他与我登上齐云战舰,由殿前军拱卫,船队舳舻相连数十里,随后继进。

    朔方州县自从被石敬瑭割给辽人,已有好些年不见兵革,骤闻周师入境,辽封的官吏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望风四窜,周军顺风顺水,几日后抵达益津关。

    益津关守将终廷辉见了周军的阵势,旗幡招展,矛戟森严,就有些心虚胆怯,荣哥又派了新降的宁州刺史王洪去游说他,王洪对他说“此地本是中华版图,你我是中原人民,从前为时势所迫,没奈何归属北廷,今得周师到此,我辈好重还故国,且周主神武,海内敬服,我等得事英主,岂非甚善!何必再事迟疑?”一语打动终廷辉,开关投降,周军不费一兵一卒又得了益津关。

    荣哥命王洪仍旧镇守宁州,留终廷辉镇守益津关,各派兵将助守。齐云战舰溯流西进,渐渐的水路狭窄起来,不方便行舟,我们便舍舟登陆,倍道趋兵瓦桥关。

    当晚在野外安营扎寨,因为我们倍道先至,其他兵马还未到,所以身边只有禁军亲卫,虽然都是大周精锐,但毕竟不是全部人马。

    我不免想到,当初在高平,他也是不等后援会齐就率军追击北汉刘崇——因为那正是一个不容错失的大好战机,可见这家伙用兵就是这种刚猛锐意的风格,如果硬要分类,相比于稳健的卫青,他似乎与霍去病风格更近。

    倒不是说他喜欢孤军冒进,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人数并不是决定性的,用兵的方略才最重要。不象在西方冷兵器时代,难得能有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自然就被当做凤毛麟角供人膜拜了。

    要不美国西点军校里都学习《孙子兵法》呢,中国古代兵家的用兵艺术时至今日都令人叹为观止。

    ……

    夜里,荣哥抱着我,问我怕不怕,我笑答“有你在,我不怕”。

    他莞尔,龙心大悦。

    这回答听起来简直象是女性杂志所推崇的驭夫有道的经典案例,其实,却是发自我内心再真诚不过的念头。

    有他在,我真的什么都不怕。

    睡梦中隐然有蹄声奔驰,胡骑嘶鸣,揽着我的手臂紧了紧,大约是他想多给我些安全感,其实我已经在半梦半醒中分析过了,声音听着还有些距离,逡巡了这么久,又露出声来,可见是不敢靠近,再说要是真有什么紧急情况他早就提刀上马了,哪轮得到我担心,所以我只是翻个身,依在他胸口,心安理得地享受他怀中的温暖。

    第二天,果然听说昨夜附近有胡骑连群出没,可他们慑于荣哥的威势,又看到周营扎得严谨,在左近徘徊良久,到底没敢逼进大营。

    太阳落山前,我们抵达瓦桥关。

    韩通那路人马,收降莫州刺史刘楚信,沿途毫无阻碍,也顺利到了瓦桥关下。

    两路人马集于关前,李重进等亦相继到来,周军浩浩荡荡,正是:烟尘千里,带甲百万,旌旗蔽日,投鞭断流!荣哥亲至关前招降,晓谕“王师前来,各城披靡,单靠一隘,万难把守,若见机投顺,不失富贵,否则玉石俱焚,幸勿后悔!”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想了一夜,终于举城投降,荣哥好言抚慰,封他做了汝州刺史。

    倏忽已是五月,荣哥驻跸瓦桥关,瀛州刺史高彦晖献城归顺。

    至此,荣哥亲征只四十二日,兵不过劳,饷不过费,即平燕南之地,得三州、十七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周军数万,不损一卒,不亡一矢,边界城邑皆望风而降。(1)

    我想,正是因为后周国力强盛,军力强大,荣哥威震海内,所以才有了《孙子兵法》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的效果。

    如果以正常历史的运行轨迹,这是自石敬瑭割地之后,中原人民最接近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刻,赵宋的“摇尾系统”无论再怎么歌咏粉饰,也改变不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以及他们的后世子孙没打下幽云的事实,若是不算元朝(以西方史学的观点,他们认为元朝时中国是沦陷的……咳),幽云十六州再次回到中原人民手里就要等到几个世纪之后的明朝了。

    按史书的记载,拿下三关后荣哥就突患疾病……我细细观察他,身体健康,精力过人,完全没有生病的迹象,我心下高兴,脸上便带了出来,每天心情都很好,他见了,只望着我笑,笑得颇有些暧昧。

    ……

    荣哥志在扫北,当然不能中道还师,他命李重进为先锋,率万人进兵幽州,又传谕散骑指挥使孙行友,率五千人马,去攻易州。

    李重进率军行到固安,守城官吏早已逃跑,周军轻轻松松进了县城,但是县北一条大河横亘,无桥无舟,想是辽兵怕周军北上,所以拆桥藏舟,能阻缓一刻是一刻。

    荣哥得到传报,亲至河边探勘,但见水势湍急,深不见底,确实不是能徒步涉过的,他便命李重进架筑浮梁,规定了期限,着军士采木作桥,以便进兵。

    这一日,荣哥带了亲卫到固安查看架桥进度,我留在瓦桥关行在(2),正是榴月仲夏,香花馥馥,杂树葱郁,风过处,红雨纷纷点绿苔,我拿本闲书,坐在院里荼靡架子旁百无聊赖地翻看,忽有士卒传报,门外有人求见,指名要见我。

    暗想,这倒奇了,我怎么不记得我在这边有认识人?带着丁寻来到大门口,老远就见一个红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