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〇章 新乡亲老窑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路,那个地方为什么叫雾底子沟?”李援朝问。

    “听当地的农业社的老社员说,整个青龙川地区,就这个小沟川岔子里的雾大,还长年都多少的有些个雾,看着总是有个雾底子在沟川里。”

    “噢。那为什么这里的雾大呢?”

    “雾大,可能是水汽大的原因。具体我也说不清楚。青龙川总场林业站的技术员,可能说得详细、说得科学。”

    三排过去几里路,迎面山峦,是东西走向山梁东端,沟川似被这山梁东头顶划开,再分为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沟川:南川进去是四排;北沟稍窄,就是雾底子沟。

    车到雾底子沟口,驶上西北慢坡,到北山脚下连接平地;北边陡壁几孔土窑洞前有些人忙碌,见车来,放下手中工具,有的在原地拍手,有的走来迎接;脸上都是洋溢真挚的笑容。

    领先者约三十岁,他修长身材,长脸、高额、长目、直鼻、阔嘴,上唇短须,满手老茧。“蒋顺霄。”他自我介绍说,郑重其事地和包括嘎豆儿在内的所有知青握握手。

    “来来,都过来,来跟知青们认识认识:”老蒋喊其他职工;又看着知青嘟哝:“不是说就来男知青吗?咋还有女知青来?这也不只二十几个,有三十几个人呢!”

    一位面貌相似洪齐的人说:“我是江洪良……”

    “站到马车上说,知青看不见。”老蒋说。

    “江洪良?江洪齐是你什么人?”李援朝问。

    “我兄弟;我们哥四个,我老大,洪齐老三。”洪良说,他的个子比洪齐高些。Μ.

    矮个扎围裙青年妇女敏捷爬上马车;二十五六岁,小长脸,大眼薄唇,她说:“免贵、姓杜、名玉珍。我是他老婆:”她指着江洪良笑道,快人快语。“老蒋是个大排长,我是个小班长。”

    “鄙人邢建国……”人丛中钻出低声。受老蒋再催促,小个男子哆哆嗦嗦立上马车;小头小脸,小眼眯笑,烟齿褐黄,左胸兜插笔。“鄙人、唉呦唉呦……”他刚一开口,身歪脚起,掉下,引得众笑。

    “老路,你也来自己介绍介绍:”老蒋颇认真仔细道。

    “不用啦;我赶车来的这一路上,和他们都是朋友啦,小李和尚、小王豆子、小秦邦子……”

    老蒋说这四孔窑洞原本养牛,场部要当知青点,住人,让四排职工负责修缮,清理地面、窑面,盘砌火炕,安装门窗等。他们从分场领来两口大锅及些生活用品,盖起简易灶房,搭砌炉灶、烟囱。

    现在见来人多了十一位女知青,居住面积肯定不够;但山坡壁面限制,又开不出新窑;只得扩大放杂物的小窑,盘炕住人。

    后山坡有磨房小窑,安简易门改放杂物。

    总之,知青的住家有了。

    “我们怎么工作?谁来领导?”王嫣燕问。

    老蒋笑笑说:“分场让四排管着,咱们还是双重领导吧,生产劳动,我来安排,给你们派活干;生活内部管理,你们推选成立个领导班子,自己管理自己。以后看能不能划拨几块地,你们自己种;再包几块林子自己管……”

    杜玉珍话不停:大灶间顶上是木头盖的,要注意别失了火。挑水在河沟里,当心别滑倒。哪堆是湿柴火、哪堆是干柴火、哪是引火的柴火?怎么烧炕、怎么担水、怎么劈柴等……她焖了锅黄米饭;还大锅熬的白菜,里边有土豆块,香气扑鼻。

    因为暂时住不下,有些知青被蒋顺霄先安排借宿在三四排老职工家里。

    以后窑洞都收拾好,男知青住三孔,李援朝他们住的那孔土窑洞,自称为仙人洞;哲学家等人自称住窑为乾清宫;愣柱子等人自称住窑为大雄宝殿。女知青住两孔,一孔自称广寒宫,另一孔无名,邦子等人称为红总司。

    杜玉珍皱眉,心疼状说嘎豆儿:“你这个小知识,脸上都长冻疮啦!”

    “没事儿,就是木登登的,有些刺痒……”

    “还没事哪?看你的耳朵、脸上、这手,咋都冻了?”她拉他手说。

    李援朝问讯后得知,这一路过来,全部知青都有了冻疮,仅是多少、部位不同的区别。

    热炕上睡觉真舒服!

    这是李援朝次日晨醒后,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挤些,睡六人的位置,贴紧躺十人;两人对脚盖一床被。以后睡八人时也不宽敞。

    嘎豆儿昨晚一直闹腾,嘻嘻哈哈笑不停,说对脚的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