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确信的是,随着功能的完善和增加,级系统的体积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庞大,这和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是同一个道理。最初的那些操作系统,由于完成的功能非常简单,只要一张软盘就可以完全保存下来,而现在,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操作系统的体积持续增加,以微软的操作系统来举例,其中indvista操作系统的体积达到最高值,过4g,这还是在没有安装多少软件的情况下,当然,微软也意识到了这个严重问题,在后来的ind7内核中,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将体积大大缩小了。
如果韩风不升级级系统的底层架构,按照现在这种情况,一直这么下去,那么可以预料到,不久的将来,级系统很快就将陷入崩溃的边缘,而且那个时候,韩风要想再动大手术,困难度要比现在大得多。
并且,韩风还注意到,级系统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产生某种不能预料的变化,怎么预防和处理这些意外的干扰因素,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韩风确定了几个指导性原则。
先,级系统要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内核,并且这个内核能够持续升级,升级起来要很方便,最好不要影响到已经存在的那些程序,而级系统现在还没有内核这样的说法。
其次,可扩展性要大,添加某个功能的时候,不能因此而去改动太多的地方,最好实现插件式管理,需要用可以装载上去,不需要则直接禁用或者卸载,即实现模块管理模式。而且,就算其中的一个模块失效,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性能。
另外,安全性也是一个重点,要能够紧急应对一切突状况,针对这些状况自行进行判断,处理,绝对不允许造成系统崩溃。死机问题肯定要尽快解决,另外,韩风也不能确定,还有没有其他外部因素能够造成系统崩溃,这种心中没把握的感觉非常不好。
现在,这个版本的级系统里面,模块之间的相互**性非常差,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耦合程度高,相互交叉,各自影响非常大,这是一种非常简陋的结构,给升级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可以说,现在的级系统,就和以前的dos操作系统一样,非常简陋,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混杂在一起,不分彼此,只能完成很简单的功能。
而且,级系统的诞生也和dos类似,只是由很小的实验性项目一步一步展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么多。
现在,dos型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韩风决定要将其升级,升级到更为高级的版本。
韩风现在脑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设计,毕竟他以前曾领导过军方的不少项目,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他的最初草稿是,采用计算机设计中的分层思想,将级系统初步分为四层,分别为:身体层,抽象接口层,内核层以及应用程序层。
身体层就相当于是电脑的硬件层,只不过级系统的硬件,是韩风的身体,这是级系统的最底层,所有的指令,最终都会下达到这里,从而产生各种动作。
抽象接口层,这是韩风打算添加的一个新的重要特性。实际上,之前这个层次就隐约存在,就是韩风最初进行封装的“指令集”,只是当初的这些封装,也不系统,只是碰到一个问题之后,才会考虑到将涉及到的细微操作集合起来。
实际上,抽象接口层,就相当于电脑中的bios系统,它是处于硬件和操作系统中间的那一层,负责这两层的数据交换工作。
抽象接口层,将一些常用的操作封装成各种简单的接口函数,只要通过内核调用这些函数,给它下指令,就能完成这些动作。
这一层的存在,保证了内核的**性,也就是说,无论内核怎么升级,只要它调用的函数都是这一层提供的,就不用再去动那些细微的操作,这一层和bios一样,可以几十年都不需要改动。
在往上就是级系统内核层和应用程序层了。
内核层,就是级系统的核心所在之地,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之所以将其**出来,有点很多,升级的方便了,也更安全了。应用程序运行在最上面的应用程序层,无论如何,都不能直接对内核进行访问,就算以后出现了什么病毒之类的东西,也只能在应用程序层捣捣乱,而不会影响到级系统内核,从而对韩风的生命产生影响。
另外,内核和应用程序分离,也方便了移植,无论内核怎么升级,这些程序都可以直接拿来用,而不用经过任何修改。
这就是韩风为级系统新设计的四层结构。
可以预料得到,如果真正将新的级系统编写出来,那肯定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升级,就犹如当年微软推出indo95那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在这之前,韩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级系统中基础中的基础件系统。
只所以说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因为连级系统自己本身,也需要保存在这个上面,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需要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
韩风现在的这个文件系统,利用的效率实在太低了,可能不急大脑自身存储效率的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简直是一种奢侈的浪费。
所以,在进行级系统升级之前,他得先升级自己的文件系统,改进数据存储的算法,韩风并不奢求能够一次性就接近大脑的自然利用率,只希望进一步提升一下,不用自己老是担心脑盘存储容量不足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