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头分开众人,皱着眉头问道:
“怎么在官道上生事?”
瘦骨嶙峋的佣工就怕这个场面,闹大了自己只怕连这碗饭也要丢了。
官差们看见,这人身子单薄的就像快木板,也是有些于心不忍,正想替他说句好话。
却听那佣工抢着说道:“小人不好,都是小人不好,误了掌柜的事…”
穿长衫的瞪了一眼,没好气儿道:
“没力气就别拿这份钱!”
转头,冲官差们说笑着道:“差爷,正好你们到了,来给评评理。”
“我家掌柜雇他扛米,可他倒好,三步一停,五步一歇,一顿饭功夫,没走出半里路。”
“差爷,我们可是榆次常氏的米铺,买主都是有钱有势的,哪能等他呢?”
本来差头是想替佣工说句话,可一听是榆次常氏的米,心里顿时犯了嘀咕。
他上下看了一眼佣工,道:
“你也是个汉子,这米袋我看不过六、七十斤的重量,就这么吃劲儿?”
佣工虽说没想着官府能替自己出头,可看见官差听榆次常氏的名头缩了,心中还是不免一阵的失落。
这时,人群传出一阵的惊讶议论声。
却是两名穿着官服的官员从这路过,看官服上的补子,官阶还不能低了。
这两人,正是奉旨下来查办晋商的两名内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胡士广、文华殿大学士许为京。
两人骑在马上,看了这一幕,本不想管,听了佣工扛的是榆次常氏的米袋,这才驻足。
榆次常氏为晋中富商,是这次要惩办的晋商之一。
民间盛传,常氏有资产百数十万两,该族原系山西太谷县人,弘治十三年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刘家寨。
家传八世时,以大旱之年囤积粮食发迹。
常氏是山西的主要粮商,在张家口、兴化镇及大同、繁峙等处都有添房盖院,所以又分为“南常“、“北常“。
南常居太原,以常万已为代表,北常居张家口,以其二弟常万达为代表。
既然迟早要承办晋商,这次倒是个机会。
想到这里,许为京看了看前者的意思,然后勒停马匹,肃声问道:“此处发生何事,官道之上,怎能聚拥嘈杂?”
见了两人,差头不由惊呼倒退一步,连忙转身道:
“启禀两位大人,是这名佣工误了常氏米铺的事,几步一歇,引其不满。”
“嗯。”许为京点头,又望向穿佣工,皱眉道:
“如此单薄,面有菜色,怎么能扛得动数十斤的米袋,佣工难道不供饭食吗?”
“还是说,只有你们常氏米铺的佣工是如此?”
穿长衫的意识到这二位自己惹不起,当即红了脸:
“大家都看到了,差爷也在场,明明是这佣工自不量力,扛不起这些米袋,误了我们的事。”
“二位大人初来乍到,可不能见什么是什么啊!”
许为京没有说话,却是胡士广笑了,说道:
“你们常氏米铺的体量,本官是知道的,如此体量,竟不能为一佣工提供饭食?”
“不吃饭哪来的气力干活?还竟与本官强词夺理,带本官到米铺去见你们掌柜!”
“本官倒要看看,这佣工到底几日没有吃过饭了。”
差头见这二位爷的派头,眼珠一转,不再说话了,倒是穿长衫的那位,脸红脖子粗,瞪着眼问:
“敢问二位大人,是什么官职?”
许为京冷笑一声。
“这位是东阁大学士胡士广,本官乃文华殿大学士许为京!当朝阁辅,管不管得了你们常氏米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