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上班,总编就交给我一封信,对我说,陈记者,我手头有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当前农村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读了感觉问题很突出,很尖锐,也很有代表性,并吩咐我马上下去调查一下,回头在新城日报发个头版头条,以便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为了方便采访,总编还给我派了车。在车上,我细细读了这封来自城郊鸭塘村的来信,感觉心头沉甸甸的。
正是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车子在平坦的大道上疾驰。透过车窗,我看见远远近近的庄稼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抗旱,浇地保苗。能浇上水的地块,玉米绿油油的,浇不上水的玉米,白茫茫的麦茬地,连玉米苗都快要干枯了,连个人影儿都没有。看到这幅情景,我的心情愈加沉重。我知道,今年,我们这里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到处都是干旱缺水的声音,旱魔的阴影笼罩大地。
我们来到鸭塘村,打听到陈春和的名字,就是这个人写的这封群众来信。我们进了村,偏偏遇到一个老头赶着一群羊,不紧不慢地走在前头。司机按了几下喇叭,谁知那老头回头瞅了瞅,就是不让路。村子除了几条主要大街铺了水泥,小巷还是窄窄的土道。老头就这样把我们引入了一条小巷。司机骂了一句“老牛筋!”耐着性子,跟在后头,好容易看见老头把羊群赶进一个院子。一打听,这个人正是我们要找的陈春和。
陈春和五十岁出头,腰板很好,黑红脸,一双很明亮的眼睛望着我。看上去很和蔼的一个人,怎么跟“老牛筋”扯上了边?我暗想。
听我说明来意,陈春和总算朝我笑了笑说:“我回头一看见是‘新闻采访’车,就估摸你们是来找我的。我不给你们让路,那是因为我一看见是官府衙门的车就来气。你们这些吹喇叭抬轿子的,光知道报喜不报忧!”陈春和的老婆站在一边,小声骂他:“死老头子,别胡说!”
陈春和这才收住口说:“你们先出去转转吧,回头再来找我。”
这个老牛筋,玩什么花样儿?见他这样说,我们决定先去村委看看,却看见铁将军把门,只得到地里去看看情况。
鸭塘村地处无水区,四面都是平整的土地,却看不得一处有水的地方。由于几个月不下雨,平塘干了,水湾干了,小河干了,玉米苗焉了,就连地里的草也都奄奄一息。在村东,我们遇到了女村长,此时,她正在工地上,指挥挖掘机在大平塘里挖小平塘。
见了女村长,我们委婉地提出,大旱面前,应当如何面对。女村长得知我是新城日报记者,随即挥着手说:“大旱面前,我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等不靠,抗旱自救,这不,眼下正在大平塘里挖小平塘,积极寻找水源,解决全村浇地问题。”
女村长说的好,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这才是村民的好当家人哪!
我们又到村西去转了转,那里,也有挖掘机在挖平塘,寻找水源。同样是在大平塘里挖小平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