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二十三,立冬,枯草结霜,积水有薄冰。
自昨晚起,一股寒潮就席卷了玉阳县城,大多百姓们早上起床一开门就赶紧缩了回去,添衣加裳,免得被冻出伤寒来。只有起早贪黑挣口辛苦饭的小贩们一如既往,早早地挑着担子趁着沿街店铺没开,在两旁摆开了摊子。
只是今日除了天气冷些,大街上还有些别的光景,近几天冷清的很的县衙大门口,居然一溜儿地排了三辆罩着蓝黑色绒布的大马车,每辆车都由两匹壮的骏马拉着,看那车轮车壁门帘装饰等一系列配件,虽不算富丽堂皇,却一应儿都是崭新崭新的。
不过,更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这三辆马车,而是马车前后那四五十骑的队伍。
“哎哟,娘呀,今天是这么回事呀?怎么县尉营出动了这么多人呀?”一个卖菜的小贩本想按照往日里的习惯经过县衙门口,远远地就看见那一排肃然的队伍,慌忙止步往边上避,缩着脖子问隔壁馒头铺的小老儿。
“不该问的你别问。”
小老儿还没回答,后面冷不丁地传来一声厉喝。小贩扭头一看,却见是县衙里头的钱捕头,吓得一哆嗦,肩上的扁担都差点滑了下来,忙馋着脸赔笑道:“是是是,小人多嘴小人多嘴。”
钱捕头哼了一声,整了整衣领,手按着刀把迈着大步走了过去。
待他走过,小贩索性向馒头铺地老板告了声罪,央求让自己就在他旁边摆个地摊儿,放下了担子,一双眼睛却十分好奇地不住向县衙们口张望。
隔了一会儿,县衙大门侧门都打开,又从里头牵出了二十几匹骏马。这一次,却不再是官兵,而是统一着红褐色劲装的护卫,皮靴护腕,每人腰间都挂着明晃晃的兵器,散发着一股凛然之气,极有次序地分别守在三辆大车旁边。
紧接着。又是一群人从门槛里迈了出来。却是县太爷和钱捕头亲自恭敬地送了三女两男出来。正当中地是一位系着一袭素淡青莲披风、秀发如云地少女。正被右边那位藕色素裙地少女轻扶着手臂。两人身后默默地跟着一位黑衣少妇。三人地脸上均都戴着面纱。然而身形皆都十分婀娜。让人不觉对面纱下地容颜产生了联翩地浮想。
“难道这就是那位传说中地燕家小姐?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呀?”见三个女子地打扮都很朴素。头上几乎没有什么首饰。根本就没有想象中地华贵之气。小贩心里头疑惑重重。忍不住又悄声去问隔壁。
卖馒头地老头被他问地愣了愣。憨憨地回答道:“我不知道。可能人家不愿意显摆吧!”
“粗爷们就是粗爷们。一点眼色都没有。”就这么一会子功夫。周围已聚了好几个早起做事地百姓。其中一个挎着篮子出来买菜地婆子闻言顿时不以为然地白了两人一眼。
“乔家嫂子。你可是在大户人家做事地。见多识广。不如帮我们大伙指点指点个。”小贩忙赔笑虚心请教道。
乔家嫂子得意地撇了撇嘴。才抬起下巴指了指正在和县太爷互相行礼告辞地少女:“看见燕家小姐头上插地那根簪子没有?就是这根发簪。我家夫人可是馋了大半年了。都没舍得买。”
“咦,你家夫人不是出了名的爱俏吗?她家里又不是没钱,怎么连根簪子都舍不得买?”卖馒头的老头听得云里雾里。
小贩却机灵地露出了了然之色:“啊,我明白了,大婶您是说那簪子很值钱很值钱是吧?”
“那是自然,你们也不想想她是谁?她可是堂堂的燕家大小姐,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寻常的物色哪里看得上眼儿。听说这根簪子,燕小姐起初都还不怎么喜欢,勉强充数,权且用用的,说不定改日有了更好的,随手就赏给丫头了。”
众人齐声发出了然的哦声,下一刻那乔家嫂子已经睁大了眼,赞道:“哎呀,好俊地两个哥儿!”
话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