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有眼不识金镶玉散伙甩卖元青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到郑天友和金岳武他们,时光还要再向前倒退五年,那时候柳三羊就已经认识了郑天友和金岳武。几年前的那些事,现在说起来也都已成了故事。而正是因为有了以前的这些故事,才有了后来这些纷纷扰扰,起起落落,赔赔赚赚

    2000年。

    深冬。

    那是一个懒洋洋的周末的早晨,天地混沌,白雪飘飞。柳三羊两口子还在被窝里,突然接到古玩商贩小老板贾有道的电话,说他家里现在有个青花大瓷缸,是件官窑瓷器,请几位好朋友来掌掌眼。

    说贾有道是"小老板",是因为他连门脸都没有,天天一早一晚在古玩市场摆地摊,人家上班他收摊,人家关门他摆摊。别看他没门脸,却经常能淘换来好东西,所以人们就尊称他"小老板"。山不转水转,不知怎么柳三羊就认识了贾有道,也许柳三羊遛摊儿的时候在他的摊上买过东西,可他早忘了。不过他的摊儿上隔三差五总有点新鲜玩意儿。因总打头碰脸也就成了熟人,柳三羊便同意把家里的电话留给了他,说是再来了好东西好提前通知他看头一眼。

    贾有道的这个电话,让柳三羊挨了老婆一顿骂。

    "你这都是什么鬼朋友?有这么早来电话的吗?还让不让人睡觉?"

    "人家肯定以为咱们起床了,谁知道你们家有大礼拜懒床的习惯呢?"

    "整天弄那些脏兮兮、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家里一点存款也没有,有了事怎么办?"

    "只要你不闹,咱家就没事,你还盼着咱家有事怎么的?"

    柳三羊试着抵挡了老婆两句,这下不要紧,老婆翻脸了,她掀开被子一骨碌爬起来,赤裸着站在床上大喊大叫:"柳三羊你竖起耳朵听着,这个家如果不是我撑着,你想想看,还像个家吗?你只知道整天往外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这些活都是谁干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吃喝拉撒睡一大套,你管过吗?你还嫌我闹?我就是闹,还出不了这口气呢!你怕我闹,你要表现好,我还会闹吗?"

    结果自然是以柳三羊缄口不语形成妥协,他简单收拾一下就出门了。老婆叫马珍珍,是学建筑的,在一个设计所画图,是柳三羊中学同学。老婆以前并不这样,也是温文尔雅的女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柳三羊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婆就变成了河东狮吼。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加上家务负担重?没准改变她性情的原因就是她不喜欢古玩,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到一块儿,渐渐变成两股道上跑的车。柳三羊时时告诫自己,老婆在娘家是独女,掌上明珠,从生下来直到上大学,连袜子都没洗过,都是老爸老妈代劳。而进了柳家门竟然挑起全部家务,不说是奇迹也差不多!虽然老婆一急起来开口便骂,让柳三羊很没面子,可那又怎么样?过后她不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有什么必要计较呢?当然柳三羊也力所能及地干些家务,比如洗洗衣服,刷刷碗之类。买菜、做饭因为总是不得要领,就干脆放弃,宁可给老婆一双耳朵任其数落。

    到了贾有道家,柳三羊一肚子气还没撒净。贾有道指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对柳三羊说:"柳老师,这位是威州知名古玩行家郑天友。"柳三羊只点点头嗯了一声,也没和郑天友握手。暗想,哪这么多知名行家?我在威州玩儿了十几年古玩,怎么没听过这个名字?而此时郑天友更不热情,只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贾有道家是近几年威州市新结构的楼房,客厅开间很大,看上去有四五十平米。也显示了贾有道经济上小有实力。他打开一间卧室的门,把两个人都引进来。柳三羊见卧室里空地上确实摆着一口大瓷缸。贾有道说:"这口大瓷缸是刚从农村一个大宅门里收上来的。你们看,足有二尺多高,口径怎么也得够一尺半,红木缸架也是原配的,够路份儿吧?可偌大件的东西不便带到市场去卖,只好约几个行里的朋友来家里看货,谁喜欢谁就拿走。"

    说是从农村"大宅门"里收上来的,其实现如今农村哪来的"大宅门",他也就是那么一说,谁也不会当真,而且谁也不会追究。因为古玩行在货源渠道上是保密的。即便问,也不会说实话。

    郑天友叼着烟把大瓷缸上上下下打量了个够,说:"这口缸倒是挺厚实,青花的色头也可以,只可惜画了一群小孩子打闹着玩,如果画的是二龙戏珠就好了。根据我的经验,这是过去有钱人家的养鱼缸,摆在院子里,既好看又气派。不过眼下谁还拿大瓷缸养金鱼啊!估计你这口大缸不易出手。你打算卖多少钱?开个价我听听。"

    贾有道略一思索,说:"这口缸件大,够路份儿,而且怎么看怎么像乾隆官窑。因此我也不多开价,你就给两万块钱吧。都是行里人,我得给你留利儿。"

    郑天友摇摇头说:"两万块钱够我一年工资了,我看根本不值两万,充其量也就值一万块钱,还得说家里有地方放它。"

    柳三羊听到这里,感觉这两个人的眼力都差得太远,这口缸既不是清瓷,也不是官窑。那郑天友不懂装懂,看货也是专看鸡毛蒜皮,而且杀价太狠,这种人办事不按规则出牌,净整邪的。但柳三羊没动声色。

    此时贾有道面有难色连忙摆手,说:"天友兄出这个价我不可能卖,连收都收不上来。你们要是都给不上价,我就放在家里盛粮食。柳老师,你的意思呢?"

    如果贾有道不点柳三羊的名,他就不想开口了。前边郑天友已经说了价格,如果他再继续砍,等于为郑天友做饭,因为买古玩讲究先来后到;而如果报出价来高于郑天友,就让郑天友下不来台。于是,他围着大瓷缸转来转去不吱声。

    "柳老师,你别总看呀,你比我们眼力好,起码也得说说你的高见吧?"

    贾有道给柳三羊递过一支烟。看起来非说不可,柳三羊把烟推开,用手指弹弹缸帮说话了。

    "高见谈不到,只能说说个人看法——从这口缸的青花成色看,纯正浓翠,深浅变化有序,虽不像明宣德青花那样色泽深邃,但却有进口苏麻离青的特征。从纹饰风格看,靠缸沿的上部分,画一周回廊,回廊上方画一圈山水通景,以下为主题纹婴戏图。这种纹饰在明代非常流行。从缸的造型、胎釉和纹饰的时代风格看,这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房画缸。在缸里放上几幅轴画,往书房里一摆,多有书卷气。可如今一般老百姓家,谁还趁个大书房呢?所以,估计想买它的人不多。我的看法不一定对,在你们面前班门弄斧了。"

    郑天友一转身冲着痰盂,"呸"吐了一口酽痰。心想,你一个小编辑充什么大尾巴狼?好像天底下就你一个人懂古玩,别人都是二赶子?

    贾有道却没看郑天友,他忽觉平地里刮来一阵清风,卷走了阴暗潮湿的乌云,心里那个豁亮!他一拍脑门道:"嘿!柳老师才是真正的行家!别看我总倒腾缸呀罐的,纯粹是瞎买瞎卖,好东西在我手里也给卖漏了。柳老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敢情这缸是件文房雅玩,我和小郑还以为是养鱼缸呢!虽说现在有书房的人家少了,可这毕竟是件好东西。你是研究古玩的,还出过书,如果有兴趣就给个价,货卖识家嘛,差不离你就拿走。"

    柳三羊暗想,贾有道真是个生意人,多会说话呀!不过这东西怎么也值个一万五六的,先给他一万五试试,嫌少就再加点,估计准能成交。可他刚要开口,郑天友走过来抢先说话了。

    "贾有道,既然你肯让价,那我就再给一口儿,一万五,怎么样?"

    因为他听了柳三羊的点评,方知这是件明代的文房画缸,来气归来气,但他蓦然决心拿下来,决不能给姓柳的"做饭",让他把这漏捡走。

    这就让贾有道很为难了。因为郑天友刚才嫌贵,才让柳三羊给价,可郑天友突然又插一杠子,而且给个"痒痒价儿",虽说已经有的赚了,可这么好的东西赚得并不多,卖了实在有点可惜。若不卖给郑天友,又怕柳三羊这边也不能成交,那就要鸡飞蛋打了。于是贾有道很希望柳三羊也给口价儿,若柳、郑两人争着买,最好像拍卖会那样买主争着举牌,那就把价抬上去了。人们不要怪罪古玩行的人太鬼,不这么办就挣不着大钱。

    主意已定,贾有道便对郑天友说:"天友,你不是嫌贵不要吗?所以我才跟柳老师谈价的,怎么,你又改主意了?咱可得按行里规矩办,等柳老师给完价不能成交,咱俩再重新谈价如何?"

    郑天友一听这话立马就掉脸儿了,说:"贾有道你这人怎这么岔道儿?还口口声声说懂行里规矩,先来后到这老规矩你懂不?"

    贾有道也递给郑天友一支烟,说:"天友你急什么?谁说不卖给你了?人家柳老师鉴定了半天不就是想买吗?我让人家给个价有什么不对?再说了,你不是给完价咱俩没做成吗?"

    贾有道此时很希望柳三羊借着话头杀进来,那他一下子就主动了。谁知柳三羊却不动声色地说:"还是你们先谈吧,既然小郑又给价了,就是有诚意买。"

    贾有道很失望,因为柳三羊不上路。贾有道灵机一动说:"我看这样吧,天友,咱俩也别矫情,你再加点钱这缸就归你了,怎么样?"

    在这个节骨眼上,郑天友却想得跟别人不一样,他觉得即使再给加点钱,贾有道也未必卖,而且还怕给完价仍然成交不了,等于又给柳三羊"做饭"。柳三羊这人实在内行,没准就趁机把东西买走了。于是,便急赤白脸起来:"贾有道,你说句痛快话,少多少钱不卖?"

    此时贾有道竟然犯起犹豫,心里也有点怕,迟迟不敢开价。他怕真开出大价来,说不定就把这俩买主都崩跑了,若是因此卖倒了牌子,还挡得住郑天友这张破嘴么?他愣怔了一会儿,对郑天友说:"你就给一万六吧。行,就一手钱一手货;不行,我再卖给别人。"

    郑天友也不再犹豫,怕万一到嘴的鸭子再飞了呢,便猛一跺脚,说:"就这么着吧,一万六我要了。明天上午十一点下市后我给你送钱来,然后把东西拉走。"

    郑天友说完也不打招呼,推开门就走了。柳三羊问贾有道:"这个郑天友原来是干什么的?"

    贾有道道:"建筑公司的木工。"

    神有神道,鬼有鬼道,虾有虾道,蟹有蟹道。

    郑天友得到一个明瓷大缸,心里多少有些得意,便找到他的同事——跟他一块儿买断工龄倒腾古玩的金岳武,想让金岳武开开眼,显摆一下新买来的东西。这俩人以前都在建筑公司,近几年看别人倒腾古玩挺赚钱,便一起下海了。都是四十来岁,正当年。金岳武比郑天友人缘好些,心直口快,能聊善侃,交际面广,信息来源多。郑天友自然离不开金岳武。

    金岳武来到郑天友家,一见这口大瓷缸,顿觉眼前一亮。一种"骤见之而心惊"的感觉油然而生!

    "天友啊,偌大件的青花缸,既漂亮又有年份,实属可遇难求,祝贺你捷足先登!不过,这么好的东西,可要沉住气,不遇到大主,千万别仨瓜俩枣就走了!"

    郑天友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他笑笑说:"那自然,不出邪价我是不会撒手的。哥们儿,我考你一下,你知道这口缸是什么年份的?"

    金岳武哈哈一笑道:"那还用问,乾隆官窑。"

    郑天友又问:"干什么用的?"

    金岳武不假思索道:"你去过故宫没有?你没见故宫大殿前边总摆着四口大缸吗?摆大缸是什么意思?盛水用的,防火,而且还有一讲,水就是财,它象征着国富民强、太平盛世嘛!"

    这次轮到郑天友哈哈大笑了:

    "哥们儿,错!大错特错!你看好了——这青花料可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多么纯正浓翠,而且颜色深浅适中,瞧这画面上的婴戏图,这是明代最流行的纹饰,从这口缸的造型、胎釉和纹饰的时代风格看,明显是明晚期的文房精品,是当年大家主书斋里专门用来盛字画的画缸。至于是不是官窑,那就有待进一步考证啦。"

    哦?说得还真像那么回事!金岳武十分惊讶:"哥们儿,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了!这是跟谁学的?"

    郑天友更得意了:"如果我没有一点把握,敢花一万六买它吗?一万六啊,哥们儿!"

    金岳武愣了愣神,眼珠子转了一下,道:"既然老弟有这种眼力,我就告诉你一条财路,不过,得咱俩一起干,不知你意下如何?"

    郑天友一听有赚钱机会,立马就来了精神:"好啊,我先听听是什么财路?"

    金岳武说:"哥们儿就这么干站着?既不上烟也不上茶?"

    郑天友道:"挑理了,挑理了,来,先点烟,后沏茶,来哥们儿。"郑天友把烟直接杵进金岳武嘴里,举着打火机给他点烟。然后回身拿出好龙井,给金岳武把茶泡上。

    金岳武道:"我在东北长春有个远房舅舅,也是古玩行的,前不久来信说,他刚得到几件当年溥仪从宫里带出来的东西,说可以倒给我两件,我还真动心了,你有没有兴趣?"

    郑天友略一思索,道:"太好了,我去!怎么个走法,我听你的。不过我刚买了大瓷缸,手头也就还剩两三万块钱,太多了我拿不出来。不行我就把大瓷缸卖了。"

    金岳武道:"现在卖大瓷缸来不及,一时半会儿你根本找不到大主。这样吧,咱俩各拿三万块钱,明天下午就坐火车走,事不宜迟。"

    两天后的早晨,金岳武和郑天友出现在长春火车站。他们没想到初冬的长春这么冷,明明穿着防寒服还冻得浑身发抖。当时天沉欲雪,寒风凛冽。他们走出火车站,急忙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临时落脚。然后就打的去商场,一人买了一件带帽子的皮猴儿,大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不是?接着,他们便找到金岳武舅舅家。

    金岳武的舅舅叫尹宝棣,是个六十出头的大个子,说话瓮声瓮气的。他对金岳武说:"岳武啊,我等你等了这些天了,越等越不来,我一着急就走了几件东西,现在只剩一个大梅瓶和几幅字画。如果你们再不来,恐怕连这几件东西也走了。现如今咱东北人心眼活络,手里有活钱的都想倒腾古玩。尤其最近来了几个南蛮子,到处划拉东西,给价也挺高,要不是他们买的东西太多,这个梅瓶也带走了,临走他们要了我的手机号,说,这个梅瓶您可一定给我们留着!"

    尹宝棣说着,捧出那个大梅瓶。三个人便围着观看。一尺半高,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青花缠枝牡丹的纹饰,肩饰如意头云纹,内填水浪荷花,腹下部饰变形仰莲纹。胎体洁白、坚密、厚重,器底泛红。

    金岳武用手掂了掂,说:"难怪南蛮子没法带走呢,光这件东西就够沉的,何况还有别的东西呢!天友,你看瓷器比我在行,这瓶是什么年份的?"

    这可真问着了。郑天友压根儿就没见过这种梅瓶!说没见过梅瓶也有点冤枉,郑天友见过的只是清仿一道釉单色小梅瓶。但此时他在尹宝棣面前不能栽面儿,便鼓鼓勇气装模作样道:"梅瓶么,顾名思义,就是早年间有钱人家插梅花用的摆设。这件梅瓶件头不小,也挺完整,青花色头也挺浓艳,只是色深的地方有小斑凹坑,这是美中不足的毛病。当然,民窑的东西也不能要求过高。至于年份么,我看怎么也够清晚期。现在只剩这么一件了,没挑没捡,买就买吧,尹大爷您开价吧。"

    金岳武看了尹宝棣一眼,说:"既然天友老弟认为可以买,就请舅舅开价吧,虽然咱是亲戚,常言道,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了,买卖道上咱按规矩办。"

    尹宝棣用心听着这两个人的意见,他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手抚摸着梅瓶,说:"我说两句哦,你们不要意外。首先说,这件东西要比清代早,具体是哪朝哪代我也说不好,至于价格么,倒是见过两次价了,一次给两万五,一次给两万六。这东西是我和别人合伙买来的。他去沈阳了没在家。我们把这件梅瓶看得比较高,因为这是当年溥仪赏给伪满洲国总理的东西,我们是从他的一个后人手里淘换来的,所以,少于三万我就主不了了。你们可以先想想再定。下面是不是看看字画?"

    金岳武问郑天友:"你说呢?"

    郑天友道:"咱们既然来了,就希望多见点东西,也算开眼界长见识。"

    尹宝棣拿出十几幅字画,一一打开。金岳武和郑天友都认为尹宝棣不会骗他们,东西肯定不是赝品,但他们对字画更是半瓶子醋,所以看了半天仍然懵懵懂懂。最后两人一商量,挑了齐白石的紫藤蜜蜂、于非闇的一幅立轴和张伯英的一幅蜡扦描金书法条幅,还有康有为、于右任的两幅字对。金岳武尤其对康有为的"野竹有高节,文禽无俗声"五言对联赞不绝口。

    尹宝棣道:"一个梅瓶加这几幅字画,总共六万二,既然咱们是亲戚,我就再抹两千,给六万吧,再少就说不过去了。"

    金岳武看着郑天友:"你说呢?"

    郑天友道:"你先说。"

    金岳武不假思索道:"本来咱们俩就凑了六万块钱,可是到了长春没想到这么冷,就一人买了一件皮猴儿,加上来回的路费,所以手里就拿不出六万了。五万八,你看怎么样,天友?"

    郑天友道:"就按你说的吧。"

    尹宝棣沉吟了片刻,无奈地一笑,说:"敢情是这样,那我就成全你们吧。今天下午我请客,算我给你们接风,希望你们多住几天,在长春转转,看看电影城。"

    金岳武赶紧接过来说:"不了舅舅,我们下车的时候就把返程票买好了,明天上午9:40的火车,再说家里事也多,就不多耽搁了。"

    本来一切都顺利进行着,可是两个人一回到旅馆,郑天友就反把了。他对着金岳武把脸一绷,气哼哼地说:"咱俩可都是道上混的,最好别玩儿虚头巴脑的事!"

    这话一下子把金岳武说愣了,他瞪着眼问郑天友:"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谁玩虚头巴脑了?你把话说清楚!"

    郑天友道:"明摆着你和你舅舅画好圈让我往里钻,敢说你们俩没做扣吗?这样吧,如果你心里没鬼,那你先说说这个梅瓶到底能值多少钱?然后再说说那几张破字画!"

    金岳武终于听明白了,这不是无端猜疑吗?他一下子就火了:"敢情你是怀疑我和舅舅联手骗你?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别忘了,当时我是让你表态来着,你为什么当场不说话?"

    郑天友丝毫没有让步,他叫喊起来:"你一下子就把话说满了,我还怎么往下说?连小孩子都知道,干我们这行的哪有把底牌亮给人家的?"

    金岳武真是无可奈何,他长叹一声道:"干脆你明说吧,依你看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郑天友道:"前几天我买的那个大瓷缸,你也承认那是够路份儿的文房精品,不才花一万六吗?这梅瓶和画缸相比,哪个更值钱?你舅舅说别人给两万六他都没卖,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金岳武道:"梅瓶和画缸根本就不是一路东西,怎能放在一起比?再说,是一个年份的吗?我看这样吧,既然你这么想问题,咱俩也别矫情了,回去以后我立马就拆兑钱,这次在长春买的东西全算我一个人的,连你的路费我也包了,这样行不行?不过,咱得把话提前说清,我如果拿这几件东西赚了钱,你可别捯后账!"

    应该说金岳武这话说得很到位,搔到了郑天友的痒处,因为他了解郑天友。怎奈郑天友此时已经不相信金岳武。他转了一下眼珠,权衡一下利弊,然后说:"咱俩在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你应该了解我,我是那种不仁不义的人吗?我就是直来直去而已,从来不会蔫坏损。你现在也别把话说得那么绝,以后咱还怎么共事?不过,我同意你的意见,咱赶紧回去把这些东西卖了,因为我看着闹心!"

    这算什么人呢?金岳武火冒三丈,但他压住火气,一字一句地和郑天友叫板:"这话可是你说的,我暂且依你。那么,这些东西是放我家卖,还是放你家卖?"

    郑天友道:"放我家吧,我家比你家地方大。"

    话就这么说定了。金岳武暗想:为什么倒腾古玩的净耍家鞑子呢,却原来一沾钱的事人与人竟这么难沟通!于是他干脆说:"天友,价格你看着定,想卖什么价,随你便。"

    郑天友也不客气,点头应允。回到家第二天,郑天友便给贾有道打电话,说:"哥们儿,我手里有俏货,你来看看哎,劳你驾把那个柳三羊也叫来,他不是挺在行吗?"

    于是,柳三羊和贾有道来到郑天友家,柳三羊也就由此知道郑天友手里曾经有过元青花。因为那天柳三羊一见那个梅瓶,就看出是元代的东西。他有心想买,怎奈手里没有这么多钱,便望洋兴叹。恰巧那几天老婆马珍珍闹得厉害,他没法找老婆要钱。柳三羊是个忠实于老婆的人,手里没有小金库,每个月发了工资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