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无边无际的梦想之中,那些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的梦想好像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而现实的生活却似可有可无的点缀。自1970年代末期我有幸接触到黑格尔、康德、尼采等这些巨人思想之后,我的人生好像就被固定在某种思想的轨道之上。在近乎膜拜的痴迷之中,现实的一次次无情蹂躏都不能使我回归到生活的正常轨道。000年之后,我又开始沉迷于孔子、老子以及佛学,反复地寻觅,日夜地苦思。在思想的面前,是生活的鸿沟;在生活的面前,是思想的界河。两者好像总是有着遥远的距离。几十年下来,生与死的煎熬、得与失的碰撞、荣与辱的交织、有与无的轮回,都依稀远去又似近在身边。世界之大、自我之小,生活之真、思想之深,都使自己一次次陷入漫无边际的困境和无望之中,痛苦地彷徨,无助地挣扎,不屈地追寻。直到有一天,恍惚之中,好像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划过苍穹,照亮了蜿蜒崎岖的前行之路。生活和思想其实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繁芜和复杂,在生活和思想之间,始终都有一条简明、通达的道路。生命中所有的一切,俱是人文情怀的释放和挥洒;在平凡的生活与深邃的思想之间,总有一条情感的纽带把它们紧密相连。01年9月,我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小册子《发现和追寻——心灵的回眸》。不曾想,一本再简单不过的东西,竟激起了许多相识与不相识朋友的共鸣。之后,我常在不同的圈子里和朋友们畅谈、交流、分享关于人生的种种感悟,并在几个单位举办了几场小型讲座。很多朋友也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非常有益的意见,这就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索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为009年那场重病给我留下了难以复原的创伤,使我经常生活在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中,这又深深地驱使我从更多层面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虽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也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不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的人生就如大多数人一样,极其稀松,也极其平常。因为从我的整个人生而言,几乎就是写满苦难和失败的一生,更是失魂落魄的一生,没有一丝一毫值得炫耀的地方。失败、痛苦,再失败、再痛苦,就是我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我深知自己的浅薄和有限。我之所以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既有对自己大半生所走弯路、错路的悔悟,也有对一些朋友多舛遭遇的理解和同情,更有对人们共同向往和追寻的认同和推崇。我所谈的这些东西虽然十分有限,却也多少反映了人们的心中所想、心中所往。特别是与几位垂危的老人面谈之后,更坚定了我深入思索这些问题的信心。
我愈加深信不疑,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世界,更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及早、更多地发现、向往和追寻这些美好,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生命也将更具价值和意义。我始终认为,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与命运搏击、与美好共舞。
我不否认,这世界不乏一些灰色的东西。但我更深信,这些灰色的东西不但有限,更与人心相悖。在滚滚相向的爱心与温暖面前,这些始终都不值得一谈。
原本计划用三年时间写就的东西,不想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基本完成了。经征询几位好友的意见之后,我又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对部分文稿进行了修订和润色。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册子,虽然依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基本达成了心中所想。因为我深知,所有的错误、遗漏都尤如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不但在所难免,更是势如必然。
我之所以不遗余力弘扬、歌颂这些美好的东西,既不是因为我拥有多少这些东西,也不是我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这些东西,恰恰是因为在我有限的前半生之中,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因为痛惜,所以才会倍加珍视、向往和追寻。
所有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旅程,不但所失永远大于所得,而且无知永远大于所知。生命的真知一再告诫我们,人生不是究结问果,不是收获,更不是索取,而是播种、耕耘和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