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鲜花。求打赏,求包养……求了,球了)
废话,谁还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说不清楚的?道德经第一句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说得出来的,那就不是这玩意儿了。
莫德说道:“那你就多说几句嘛,没关系。“西点生哆哆嗦嗦的说道:“这个道呢,原则上讲,就是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的规律。以及人的精神境界和思维方式的规律。那么这样想的话。就是说,打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律。“莫德不置可否的耸耸肩。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粉笔急速。先在左右各画了一个圈说道:“推演案例。假设。甲国,和乙国。甲国人口,十。乙国一,甲国GDP一百。乙国。一。两国部队数量,十比一。军事装备的对比力量,十比一。突然爆发战争。不管非正义还是正义。你们说说,结果怎样?“三千多人沙沙的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左后都露出一份茫然的表情。
莫德问那个西点生:“你说说。结果会怎么样?“西点生面露难色:“从这些数据上来看。没什么打头啊。至少是理论上乙国绝对没有机会。“莫德点点头:“没错,这就是规律。就是你所说的规律。从单纯的力量对比。双方十倍悬殊。可以说是死定了。不过,要是你们都是乙国的军官,你们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韩卫山面露难色的说道:“太麻烦了。没有翔实的具体情况。就这个十倍。不好说啊。“莫德摊开双手:“输定了?”
魏大勇说道:“理论上是输定了。可是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但是我找不到什么证据支持。”
莫德点点头:“数据上的悬殊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压倒性的对比。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的可比性。这就是一般规律。就像是十块钱,比一块钱,跟让人心动。更让人觉得有更多的用处,可是呢。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一块钱。只要用对了地方,那就可以发挥比十块钱更大的作用。就像你是一个身家百亿的富豪,可是你的仇人用十万块,请了一个很厉害的杀手。不管是杀手,还是你的仇人。相对于你来说,都是很穷的,那是,那对你来说微不足道的十万块钱,就能要了你的命。而你的一百亿,只能被当做是遗产,被人争来争去。”
三千人静悄悄的听着莫教授论述。一个个的一愣一愣的。有钱还没办法,这可怎么办啊?
莫德说道:“以多打少。是一般的战略思维。也是部队发展训练的必然追求。谁都是想要自己的兵多将广。装备精良。粮草丰厚。可是有什么用呢?贵精不贵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非常多。比如: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三万打了二十万,这里就是六倍了。阴晋之战吴起五万人大败秦军五十万人,十倍了。伊阙之战白起十二万人全歼了别人二十四万人。巨鹿之战,项羽那猛人。六万人打死了人家四十万。彭城之战他只带了三万人,去打人家五十六万。还弄死了二十万。昆阳之战刘秀不足两万人,带了王邑四十二万人。最后王邑逃回洛阳时,只剩下几千人了。官渡之战大家比较熟悉了吧。曹*两万,打袁绍十几万。还弄死了七万余人赤壁之战就不说了。看起来好像是诸葛亮装神弄鬼似的。要说这些战例。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儿的。那这就是为什么呢?”
三千人掉了一地的下巴。没想到这莫教授这样牛啊。张口就是十几个战例。
西点生被说得哑口无言了。莫德也不介意。示意他坐下。莫德在黑板上写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八个字。
说道:“打仗,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教条主义。很明显是赵括的行为。有感于此。孙子写这本书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多时候他都写得很稳妥。比如说十倍围之,五倍歼之。可以说。在双方实力大致相等。兵器大致相等。士兵素质与思想状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可是呢。人家有这么傻?等着你来打?或者说等着你来打的,你确定你就打得下来?”
三千多张嘴巴微张,一脸木然。意思是那怎么办啊?打也不是,不大也不是,攻也不是,防也不是。那给怎么办啊?
莫德微微一笑,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好好忽悠他们,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听课。
果然,大家都不敢讲话了。莫德就拿起了教材。逐字逐句的讲解孙子兵法。穿插战例讲得生动无比。大家也听得甘之如饴。拿起笔记本记得沙沙作响。
莫德一边不紧不慢的分析苏德战场的一个战例。一边用眼睛梭巡教室里有没有漂亮的妹妹。看来看去。前排都是来进修的军官。一个个的老爷们了。后面清一水的准尉。稚气未脱。都是孩子嘛。不过莫德自己也不是好大一样。
再看楼上。楼上还坐着一千多人呢。可是因为角度的问题。莫德看得不是很明确。反正自己是没能找到一个美女。
莫德兴趣缺缺。只得做到了椅子上。一边有气无力的分析苏德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术方针。一边端着自己的茶杯时不时的啜上一口。
不多时。想起了下课铃声。
莫德看看手表:“还有两节课。大家先休息一下。回来我们继续讲这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哪里”
下了课。大家都围了上来。当先是十二金刚,站过来也不说话。其他的一些军官们都很兴奋:“教授,要不下节课你给讲讲倭国的事情?”
“教授,讲讲呗。大家都挺好奇的。”
“对啊,教授。听说这场战争对我们的意义非凡啊,当然要总结经验让大家学习啊。”
莫德从公文包里取出香烟:“啊,再说吧。下课了,吃饭的去吃饭。解手的去接受。耍朋友的自己去耍朋友。我先去抽根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