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
“为执行国家的统战策略,扩大佐派报纸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去年《商报》就开始转型,我写的小说让商报销量上涨三倍,达到四万多份,国家还特意给我发了奖状。”
林晓光说完,掏出一张刻着香港商报党委会印章的奖状,递给二人,然后继续说道。
“所以我现在写小说,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且还是完成国家文化战线和统战方面的任务。”
“我说的句句属实,一共一千港元稿费,到银行领导五千块人民币,五千块侨汇券,侨汇券被我换了钱,现在就这一万块,侨汇券剩一千。”
两人很严肃,看到奖状,一直听完,杨文姝才徒然松一口气。
林仲平依旧黑着脸,不过脸色却没那么难看了。
这时,有人敲门,喊道:“小光,开门!”。
是大伯林伯平。
三人一愣,齐齐起身,赶紧收拾茶几上的钱。
林仲平抽空瞪林晓光一眼,恶狠狠地说道:“我会找人查证,要是你说谎,那你死定了。”
终于把这事给圆回去。
林晓光心中长舒一口气,很是感激回到香港的钟文璋,要不是问他要了这个奖状,这事他不知道还要瞒多久。
“放心吧,老爸,真的没事。”
林仲平哼一声。
翌日,杨文姝带着小飞小茉去采办年货,林仲平却找到公安局的领导,打探一些消息,之后更是跑到市里,通过自己的渠道,旁敲侧击问一下,回来后,才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老头子。
至于林仲平自己打探消息的事,提都没提。
然后,老头子叫来林伯平,三个人一块商量这件事,商量完毕,再叫林晓光过去,三堂会审。
林晓光自然有一说一。
就这事吧,放以前,还真算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可现在都改革开放了,事情没那么大,再说这又涉及到国家机密,就没法问个清楚。
末了,老头子将信将疑,也四处打探消息。
其实要求证也简单,找当事人和单位问个清楚,但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涉及到国家机密,不能直接找上门去香港商报?自然没法求证。
所以打探的时候,有些话就没法直说,只能旁敲侧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里明白就行。
老头子听了个云里雾里,之后只能相信。
这事就暂时这么过去了。
就在家里办年货时,林晓光抽空回云台公社的老家,找南窑大队的大队支书李东明。
他虽然从小城里长大,但时不时会回老家,和村里林家的人也挺熟,对李东明也不陌生。
李东明是常安縣人,家在城里,二十六七岁,是个知青,来南窑大队下乡插队后,三年就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到现在也有三年了。
林晓光找他来,当然有事,而且还是对南窑大队来说,开天辟地的大事。
李东明是个改革派,很有远见,几年前,西川和江淮两个省搞农村改革,一些县在省委的支持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
那个时候,他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也想对南窑大队进行改革,包产到组。
可惜,被保守派老头子暗中否决,对老头子言听计从的大队长林伯原也是直接表示反对,包产到组也就无疾而终。
眼下,林晓光就打算蹿腾他搞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