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着自己的座驾迎着远方天边地平线上已经能看到第一缕曙光的朝阳不断向着来时的航线前进,包括高航座机在内的所有24架维和者轰炸机在此次空袭行动中均无一损失,此刻这些因耗尽了全部机载弹药及绝大多数油料的战鹰正以一种更加轻盈的超一马赫航速向着风行市飞龙机场的防线直冲而去。
之所以要以几乎马力全开的速度来返航的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
根据提前安排好的空袭计划和行动部署,紧接着第一波空袭后的第二波空袭可并不是由这些轻巧灵活又小身板的维和者轰炸机来进行。
体形更加庞大且机体装甲座舱对成员组的防御更加厚实坚固的6架袋狸轰炸机所组成的第二波攻击编队,此刻已经从飞龙机场上升空起飞。
这些不论是机身体积亦或是弹仓弹容量载荷,都远胜过维和轰炸机数倍不止的运输轰炸两用重型飞行器浑身上下可是流满了名副其实的苏维埃血统。
秉持着苏联空军载具一向是多用途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起初只是打算为苏军前线地面部队解决后勤补给和空运部队投送问题而研发立项的袋狸轰炸机,在时隔不久之后便被苏联空军统帅部一纸命令而被迫改变了最初的设计方案。
根据苏联空军统帅部所下达的文件指示,代号“771工程”的新型前线运输机必须还可以肩负起包括地毯式轰炸及俯冲攻击这样艰巨异常的对地攻击属性,同时还要保留原有的物资运输及部队投送能力。
这样的变态要求不光是肩负着771工程具体设计执行的苏联空军所属苏霍伊航空航天设计局的战机工程师们感到头疼无比又压力山大,甚至于连提出这种变态又有些不切合实际要求的苏联空军统帅部内部也充斥着相当多的不同和反对意见。
其实能提出如此这般看似不切实际的兼具多重功能的设计要求并非是苏联空军统帅部的元帅和将军们集体脑子抽风,之所以要让这款被给予了厚望的新式战机兼具如此多的功能,完全是因为前线苏军那已经无法再等下去的迫切需要和眼下那已然是迫在眉睫的糟糕战况所致。
即便是在米格战机服役后的相当一段长时间里,为了应对“世纪危机”而诞生的米格战机固然可以在自己所适应的高空大气层对任何胆敢侵犯苏联空军管辖空域之敌以迎头痛击。
但本就是为高空战斗而生的米格战机从其作战用途和设计方案上来看,更像是一款为了专门对付世纪轰炸机而生的高空截击机而并非传统的战斗机型。
一切都是本着更高、更快的基础属性且专为拦截世纪轰炸机而生的米格战机,固然在其所对应的两万米以上高空区域内有着所有同类型盟军战机都无可匹敌的高性能优势。
但其为了应对高空大气稀薄的环境条件下所应运而生的加力涡喷发动机,以及专为超高空域战斗而特意研发制定出的特殊机体气动外形,却并不适合在万米左右以及高度更低的空域内作战。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