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粤州的两天,江清川一直忙着帮小穆老师练歌,一边还要琢磨怎么去追马上就出现的女友。
这两天里,小穆老师被冯蔓琳和张佳月抓着练习发音,以咬准音准为目的的密集特训,让小穆老师一听到音阶就头皮发炸。
按照江清川的说法,小穆老师声线很特别,声音里有种磁性,显得豪迈又带些清亮。而且小穆老师的低音共鸣很好,中音可以很透亮,也可以略沙哑,加上她略带磁性的声音和强大的乐感,使她的歌声能够达到惊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
可惜的是她音域没有那么广阔,而且没有学习过任何发音的技巧,气息控制得很不到位,使得她唱歌的时候有种“嘶喊”的感觉。这种状态对于这首《同桌的你》等于是在减分。
好在如果只是海选,评委应该不会太过关注唱歌的技巧。而且这首歌还未被传唱开,有可能在比赛时“亮瞎”评委的眼睛!
作为唯一可能出现的“现场事故”,跑调可是个很致命的事。所以猛练音阶,把每个音咬准,就成了这几天的当务之急。
好在小穆老师音准还不错,稍加练习就很上道,于是午休的时候,张佳月特意和小穆老师一起去买了几件好看的衣服,准备比赛时用。
……
很快,时间来到了海选比赛当日。
上午九点,粤州市中心文化宫外的广场上,参赛的歌手和助阵的亲友团,把这个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广场霸占得满满当当。
张佳月老爸张正轩和带着正天歌行为数不多的几个员工,圈中了一块略微凉爽的地界——大广告牌后面。
一行人来到签到处时候,外面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尽管岭南赛区报名的歌手没有其他赛区那么多,但看样子今天所有的歌手悉数到场。
大概九点半的样子,广场广播开始有人说话,同时远处大屏幕上每个歌手的出场顺序也逐个显示出来。
“天啊,得有100多人!”冯蔓琳没想到参加的人居然如此多。
“最后,最后……”张佳月念念叨叨,让江清川表示无奈。
“傻丫头!”冯蔓琳轻轻拍了下张佳月的头,笑着说道:“海选不是演出,没有压轴这一说。你看这天气热的要命,在外面等久了,会影响发挥呢。”
“对哦!”张佳月这才反应过来,于是又开口念叨:“靠前,靠前……”
江清川前后看了三遍,愣是没找到小穆老师的名字。他心里没底,于是问身边的冷海峰:
“你看到小穆老师的名字吗?”
“第十二个,位置还不错。”
“十二个?”江清川皱了皱眉,一个个数了下去,直到第十二个人的位置上,写着三个大字——“穆思珺”。
“额……比赛可以用艺名吗?”
“当然。”冯蔓琳接过话去:“小穆老师还是在校教书的老师呢,而且这个名字是她自己取的,我觉得还蛮好听。”
“好听……”江清川应和着,不过心里在想,她思的“君”到底是谁呢。
很快,队伍排了起来,工作人员按照顺序逐个审查参赛人员资料,并且发给每个选手一块巴掌大的号码牌,让粘在身上。
然后,前面的人开始动了起来,门口一个工作人员拿着扩音器大声叫道:
“一号,一号,可以入场了,一号入场,二号准备!”
……
文化宫舞台上,正中央坐着四个人,前面铺着红布的桌上,放着几瓶水和三个名签。
赛制规定,海选的每个赛区,评委都会由一位当前流行乐坛的歌手、一位曲作家和一个节目制作人组成。他们手中分别握着歌手表现的30分、歌曲创作的30分和整体节目可流行程度及可商业化的30分,合计共90分。
每位歌手唱完歌,经过每个评委打分以后,只要总分高于60,即可晋级。
但相对的,在场三位评委,每一位都有一票否决权,因为只要任意一个评委给了0分,那么即便其他两个评委给到满分,也无法超过60这个及格线。
岭南赛区的这三位评委,都很有意思。
居中而坐的这位制作人,看上去有五十多岁,脸庞消瘦,棱角分明,一头白发修理的整齐干练,特别是双眸,散发出鹰一般锐利的眼神。
他的名字叫姜子山,正是本届“中华新音乐”节目的总制作人。
他算得上是南粤电视台首屈一指的节目总监、制作人,在这个二线电视台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巨头。
每年“中华新音乐”节目给电视台带来的广告和赞助收入,可以占到电视台整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而且是整个电视台所有节目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甩开第二的节目至少在0.7个点。
最右边的作曲家位子上这位带着黑眼镜的中年大叔,名字叫做薛秉,是一位自由作曲人。
他是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