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二月底,东海海面上漂泊着一艘海船,正朝着东北方千里之外的九州岛驶去。大明实行海禁,加之此时倭寇老船主汪直已被处死,消息很快传遍了各个倭寇船队,正是山雨欲来之时,现在出海十分危险。
然而海船的船主,一个年轻人,源胜卿,却毫不畏怯,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现在海上和风阵阵,船只微微摇曳,源胜卿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去年,那时候他还在福州的家里,和父亲说着话。
“胜卿,倭寇马上就要大起作乱了。”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满头白发的父亲对源胜卿说道。
“怎么会呢?胡总督已经降服了汪直和徐海,倭乱已经就要平定了啊。”源胜卿反驳父亲。
然而事实是汪直后来被王本固杀死,事态一时间无法预料。源胜卿不禁对父亲的预言感到震惊。他忽然记起来,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过夏言要死,严嵩将要掌控朝政的话,当时母亲和邻居都不相信,结果后来却真的应验了。自那以后,父亲每次谈论时事发表意见,自己只要反驳,最后错的总是自己。而且父亲常常会教他一些奇怪的技巧,他不禁怀疑父亲懂得奇门遁甲,会称骨算命。
直到三个月前的那个晚上,病入膏肓的父亲才告诉了他真相。
源胜卿还记得那一夜,父亲把他叫到床边,让他拿出一个铁匣子。铁匣子打开的那一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个铁匣子里放着好几本书,书的封面花花绿绿,图案和书摊上的书都不一样,翻开了里面图文并茂,纸张也是平常书所不能及的。
“这是我双十一的时候从淘宝上买的《明史》、《纪效新书》,还有《日本战国史》。”父亲对源胜卿说道。
源胜卿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本朝的历史居然就在这本书里。他想往后翻着,却被父亲一把按住。父亲眼神极其复杂,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要告诉他,然而最终父亲松开了手,说道:“把《明史》烧掉吧。”
“为什么?”
“让你烧你就烧。”父亲用强硬的语气说道。他心里清楚,有些事情无法改变,与其知道结果痛苦万分还不如懵懂地过去。
源胜卿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将几本厚厚的明史点着了,扔进了簸箕里。
看着《明史》烧毁,父亲的情绪微微稳定了下来。虽然有些事不能改变,但是还有的事情或许能搏一搏。
他严肃地对儿子叮嘱道:“胜卿,这几本《纪效新书》和《日本战国史》你一定要收好,最好能烂熟于心。切记,如果万一不能保管好,宁可烧掉也不能让倭人得到!”
源胜卿点点头道:“儿子记住了。不过,父亲,这书……”
他父亲感觉时间不多了,竭力告诉自己的儿子道:“这本《纪效新书》,乃是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九年写成——”
“什么?可现在是嘉靖三十八年啊?”源胜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亲吼道:“你听我说!这书记录了倭人的武器、装备、战法,以及对付他们的办法,你一定要仔细研读,将来会有大用。”
“儿子记住了。”源胜卿只好点点头。
这时父亲指指《日本战国史》,说道:“这本书记载了倭国从应仁之乱开始,一直到德川幕府建立为止的所有重要事件,你要认真翻看,切记不可落入倭人手中!”
“是!”源胜卿不停地点头,但仍旧对父亲的意思不甚了解,他也不知道什么德川和幕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父亲继续说道:“你听好了,你要东渡倭国,好好利用这几本书,想办法发家致富,成为倭国首富。然后再把倭国的树木砍光、金银铜铁矿藏全部挖空,带回大明,呵呵,让他们回到石器时代。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
什么叫石器时代?源胜卿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源胜卿有些犹豫:“父亲,你让我东渡扶桑,还要一个人把他们的金银挖空、树木砍光,这……这我得挖到什么时候?”
父亲叱骂道:“谁特么叫你一个人干的,你不会雇些当地人吗?不过我也知道此事万难,但是凡事事在人为。另外,匣子里还有样东西能帮到你。”
源胜卿从匣子底部找到一只皮夹,皮夹里装着一样不大的东西,模样十分奇怪,好似一个“拐”,拐的夹角有个可以扣动的小短金属条,拐的中间还很大,像一个粗铁管。源胜卿想盯着粗铁管中间伸出来的一根细铁管看,被父亲连忙止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