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牲畜开始向武威郡进发。此时此刻,他们不少人都感觉有些恐慌,不知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青壮妇孺还好一些,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物品”,不管如何,生命是有保障的……
因为携带了大量牲口的缘故,五天后马应才回到显美县。
只是,该如何安置这些卢水胡,他却是有些犯难了。因为这些人并非自愿跟随,恐怕才将他们安置好,又会逃亡大半。为此,他特意命人去询问了一下贾彩、杨阜等人的意见。
对此,贾彩和杨阜给出了不同的答复。
贾彩的意思是,先监视这些胡人开荒耕作两个月,待其适应现在的生活以后,再分散安置到武威郡各乡里。这些人部族被灭,又没了牲口,若是逃跑的话,纵使投靠其他卢水胡部族,也不见得能过得比现在好,运气差的话甚至会饿死在郊外或者沦为奴隶,因此多半会留下来。
而杨阜的答复却要血腥不少,只说武威郡现在正缺劳工,可先将他们全部编为奴隶,严加看管。然后将其中亲善大汉、表现良好的人挑选出来,授予民籍和土地。这些人好不容易才成为武威郡编户民,多半不会逃离。而其他奴隶则会羡慕他们,乃至向往他们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手底下有几个谋士就是轻松,有什么疑难问题,只需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总能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而对于他们现在给出的这两个策略,马应明显更偏向于后者。当然,他不会照搬,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三天后,他将这五千多胡人编成了三个奴隶营,男子为一营、妇孺为一营,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孩童为一营。至于六岁以下孩童,则和妇孺在一营。
编成三个营后,这些人就被带到了位于武威郡腹地的休屠县,开始进行劳动改造。男子营主要负责开垦荒地、挖掘沟渠、修缮城池之类的重活;妇孺则负责纺纱、拾柴、生火造饭之类的轻活。
至于孩童,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学习,学汉字、学汉语。而他们所用的课本,乃是马应编写的《三字经》、《千字文》和《增广贤文》。这些东西都是马应根据记忆所写,只是做了一些删减而已。
至于教导这些孩童的讲席,则是马应安排的几名县中小吏。要说儒学经义什么的,这些小吏也不懂多少,不过,教导这些孩童学会上面的一些字,并将这三本启蒙课本全部背诵下来,倒是没什么问题。
毕竟,马应只是想让这些孩童汉化,又不是打算将他们教导成儒生。
其实不只是这些孩童,男子营和妇孺营每天也会抽出半个时辰的时间学习。不过他们主要是学习说汉语,方便以后交流。
不怕这些人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他打算过段时间,就将里面那些能够用汉语日常交流的人挑选出来,提拔为奴隶营的都监,赋予他们一些权力。以后授予民籍和田产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