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知道,哪怕刘邦一直承若“国以永存,施及苗裔”以及爵位“世世勿绝”,但其实没有几个撑过了四代。刘邦分封的一百多个侯爵,到了汉武帝太初年间,就只剩下五个了。
马应以此为例,向众人阐述了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核心思想只有一个:采用递减承袭制并非我小气,而是为了各位的子孙后代着想。如果世袭罔替,没了压力,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你们的后代多半都会沦为废物,就如同汉初那些开国功臣的后代一样,终究避免不了被削爵的下场。而采用递减承袭制,你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感觉到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才会用功,才会成才。如此,才是保证世世代代富贵的正确方法啊!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当然,这些话并非马应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贾诩之口说出来的,包括递减承袭制,也是贾诩主动提出来的。而马应所做的,只不过是“含泪”准了他的提议而已。
一位大方仁慈的君主,当然不可能主动提出这种伤害属下利益的制度,必须有人出来顶雷。而贾诩骨骼清奇,一看就知道很有这样的天赋。
总之,爵位制度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为爵位制度的改变,原本那些只想奔个列侯(县侯)的文武大臣,现在都把目标定在了郡公上。
除了武将受封之外,也有不少文臣谋士得受封爵。荀攸、贾诩、尹奉、郭嘉、李优、李参皆受封乡侯,食邑两百户到五百户不等。另外有贾彩、黄衍、赵昂等人,受封里侯,食邑百户。
其实不只是乡侯和里侯,也有人受封县侯。
册封刘范为安乐侯;任岐为柳中侯;张鲁为且末侯,食邑一千户到两千户不等。
在当下,这三人的待遇看上去确实很高,但为了以后平定天下更容易一些,纵使马应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册封他们。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其他诸侯投降的时候,将会干脆不少。
当然,这几人的爵位虽高,但并没有引起麾下将领太大的不满,因为这几人皆无实权。无实权就无法继续立功,也进不了凉公国的核心圈子,爵位也就定死在这个级别了。纵使马应未来登基,最多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他们增加一些食邑而已。
值得一说的是,贾龙因为投降太晚的缘故,马应只给了他一个里侯。他就是想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越早投降,待遇越高;越晚投降,待遇越低;顽抗到敌,兵败身死!
就像韩遂、宋建二人,他们就没有得到册封。当然,就算马应想要册封他们也做不到了。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失势后心态调整不过来的缘故,尽皆染病逝世。韩遂是今年二月才病故的。为此,马应返回武威后,还去祭拜了他一下。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人也病故了,例如皇甫嵩。这位汉末名将自从兵败被俘之后,似乎一直过得都不开心。唉,为什么不多笑笑,我不是赐了一座院子给你吗,还有好几十个婢女和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