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君的回答验证了苏娇杨的猜想, “妈, 就是和宋爷爷在一个办公室的那个顾叔叔。你和顾叔叔的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葛君年龄小,辈分低, 他喊得‘宋爷爷’就是宋忠堂教授。
苏娇杨深呼吸数次,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问葛君, “小君,你同妈说说,顾叔叔当时是怎么问你的?有没有让你做什么事情?”
葛君那时候毕竟年纪还小, 他眉头拧着疙瘩想了好一会儿, 才说,“葛叔叔拿出一张图来问我说,你.妈妈是不是画过这样一张图?我说我没见过,他说妈你一定画过,还说要和我做一个游戏, 让我拿着那张图与和你画的图对比找不同。”
“我不肯, 顾叔叔就说这只是一个游戏, 他说他也参与过这个项目,早就看过你画的那张图了。他还同我拉勾说,这件事谁都不能告诉。”
苏娇杨:“……”
该死的兔崽子,如果是亲生的,老娘一定打断你的腿!
你差点害的老娘去美利坚挨审讯知道不?
不过这也怪她太大意,觉得葛君年纪小,什么都不知道, 还被自己养在身边,不接触陌生人,没必要计较,但没想到,孩子是年纪小,是不知事,但也同样不懂人心险恶,同样最容易被坏人利用。
这事怪不到葛君头上,要怪只能怪她自己的疏忽大意与怪顾书遇的阴谋深藏。
葛君见苏娇杨脸色不大好看,连忙问,“妈,你怎么了?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事情了?”
苏娇杨点头,“小君,你做的这件事确实不对,不过现在都已经过去了,你记住一点,不管是谁来同你打听我的消息,你都说不知道,明白了么?另外,记得把那些找你打听我消息的人告诉我一声。”
“妈,能和我说说是什么事情么?我是一个大孩子了。”小小年纪,一张脸上满是故作老成的倔强。
苏娇杨觉得有些好笑,“这件事说来话长,现在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我只能和你讲个呼伦大概。当初我们全家从国防科大搬来川蜀军区,为的就是避开一件事情,那事情同你顾叔叔有关。小君,你别多想,去找同龄人玩吧,改天妈把这水陆两栖装甲车改造好,到时候再带你下水玩。现在妈还有点事情要做。”
苏娇杨必须将这件事情汇报给国防部,从国重创建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顾书遇一直都在国重中任职,还是相当高的研究职位……顾书遇到底卖了多少国重的消息?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姑息,纵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那这牢也必须补!
必须及时止损。
苏娇杨通过部队同国防部的领导通上了电话,开门见山地问,“三年前,国重的那个内鬼,你们找到了么?”
电话那头陷入寂静。
苏娇杨眉头一挑,直觉告诉她,这件事一定不简单,她问,“我现在猜到一个嫌疑人,手上没有任何的证据,但有极大的可能就是他,我想请国防部帮我仔细调查一下,可以吗?”
国防部的领导总算出声了,“苏主任,你先说说你猜到的嫌疑人是谁吧。”
“顾书遇,当初由国防科大数学系的系主任陈润之教授从清大挖至国防科大,现在正在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城市规划建设方案研究组的组长,他、杨翠梅、宋瑮,分别负责过鹏城、羊城与沪上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
国防部的领导却说,“不是顾书遇,顾书遇是我们的人。真正的内鬼另有其人,苏主任,你猜错了。”
苏娇杨:“……???”
怎么就变成一环套一环的谍中谍了?
如果‘内鬼’不是顾书遇的话,又会是谁
国防部这位领导的话真的能信吗?
还是说,顾书遇是一个‘双面谍’,他用自己的双重身份瞒过了两边,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各种各样可能的猜测在苏娇杨脑海中充斥着,苏娇杨心烦意燥,忍不住吐槽,“这些问题如果能和数学题一样简单就好了。”
国防部的领导:“……”
和数学题一样……简单?
说出这话来的人真不是人!
苏娇杨及时控制住了险些一发不可收拾的思维,又问国防部的领导,“这都三年了,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吧,我想我该回到国防科大去了。”
国防部的领导语气有些为难,“苏主任,听说你在川蜀军区那边搞出不少好东西来,要不你多待一阵子?起码将手头那个海陆两栖装甲车的问题给解决掉啊!”
“这三年来,我在川蜀军区确实做出不少东西,但如果我在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话,做出来的成就只会更多。”
“在川蜀军区的项目研究等于单打独斗,而在国重的话,我拥有一个十分完善的科研团队。在川蜀军区,所有的研究都需要我亲力亲为,可如果在国重的话,很多研究我只需要提一个大致的想法,就会有人将全部研究做完,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国防部的领导承诺说,“只要你想回国防科大,随时都可以,不过我出于个人的角度,还是希望你能将海陆两栖装甲车的项目做完。你懂得,这些项目不适宜让太多人知道,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泄密的风险。而且,我们国家的南海边境一直都不是很太平,这点你或许知道,也或许不知道,我现在要告诉你,你正在从事的研究,重要性不比超级列车差。”
苏娇杨沉默片刻,反问道:“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成立军工研究所?请专人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我是一个学者,虽然研究领域的跨度有点大,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我没有三头六臂,我无法做到兼济所有项目,更无法做到将所有的项目都亲力亲为。我只能把握一个宏观的方向,做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
“科学研究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便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群人的集思广益与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