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力的练营部队,已经向北方明俄防线派遣10万人;为了防止东瀛侵占琉球后再去打高丽的主意,又向高丽派遣1万5千;为了增强海防,在沿海各省布置了10多万人。
因此现在安南和即将抵达安南的练营,合计有6万人,加上新军和新军后续部队1万5千,这已经是大明能够动员的,有战斗力的部队极限了。
若是以后再增兵,只能依靠那些新征募的士兵凑数。
兵力之外的战斗力方面,如果说新军可以做到与法军主力1比1的话,旧军已经证明,只能在经验丰富的老帅指挥下,以10比1的兵力优势对法军打出两倍的惨重交换比(再强调一遍,伪军不算人)。
也就是说,细算起来,大明在安南的1.5万新军和6万练营,战斗力恐怕也就与2万多法军相当,若是法弥斯真的增援5万10万的大军过来,明军恐怕只能放弃安南,退守镇南关了。
不过,法弥斯势大,却也未必不可战胜,至少在援军到来前,明军在海陆两方面都还有一战之力。
考虑到从欧罗巴派一只大军到东亚来有多么困难,此时大明大概还有3个月的优势期。
所以,12月10号,大明光兴皇帝下旨,给安南海陆两军统帅丁汝昌和冯子才加官进爵,丁汝昌升任海军上将,冯子才陆军上将,各自指挥安南大明海陆军队。
同时,内阁督促,海陆两军必须尽快进攻,至少在法弥斯援军到来之前打垮安南北部的法弥斯军队,或将其驱逐到南方去,然后固守防线,以拖待变。
12月11号,大明内阁委托英格雷、德里至两家驻明使馆,向法弥斯转发和谈要求。
大明内阁宣称,本着仁义的原则,已经获得战场胜利的大明愿意与法弥斯平等的商议安南利益问题,如果法弥斯议会还在乎安南的数千兵马死活,那么现在和谈正当其时。
若是法弥斯议会一意孤行,那么大明天兵必以雷霆之势,消灭安南的全部法军!
法弥斯人同意和谈,当然他们不是怕了大明的武力威胁,而是想要借和谈拖延一些时间。
当然,法弥斯人的压力也不小,比如英格雷、德里至在华南的商业利益,现在都因为明法开战而受到严重损失,而且英格雷还有香江这个重要的贸易口岸,若是明法迟迟分不出胜负,英德两国的利益也会持续受损。
因此英德两国都在暗中给法弥斯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与大明议和,区别在于,英格雷人促和的心更坚定一些,而德里至人希望明法再打一仗,至少拖到法弥斯第二远东舰队抵达远东,这样可以有效削弱法弥斯本土的力量。
在这种形势下,法弥斯议会派出以著名外交家茹勒?帕特诺特尔(大明称其为巴德诺)为首的代表团,邀请以李少荃为首的明方代表团谈判,为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谈判地点设在身为中立国的东瀛城市长崎。
李少荃在出发去东瀛前,再次给前线发报,明确说明,战场胜利才能赢得谈判主动权,否则任自己口生莲花都没有意义。
李少荃以此勉励前线将士尽快取得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