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78年。
1978年,东川207工厂一大早就闹腾得不行。
重复了快十年的一首诗《相信未来》仍在继续广播。随后,大喇叭里播音员一遍又一遍地用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吼道,上午十点准时在工厂办公室里开会,学习讨论前段时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头一天晚上,207工厂的各个生产小组专门嘱咐分配了任务:每个工人回到家,要把这一篇文章好好学习,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想想自己的生产工作,今天早晨来公开讨论。讨论如果不深刻,这个月的生产奖金直接扣掉,所以每个人都是卯足劲学习。
不过,207工厂的老李尽管很认真地读了一次又一次,始终觉得心里有什么事牵挂着。直到他和老伴儿从厂区的职工宿舍出门,走到厂区大门处,心里还是很忐忑。
和门卫打了声招呼,门卫大爷瞅了他说:“头顶上怎么有喜鹊‘宝贝’?”老李没明白怎么回事,门卫又说:“头发上落了喜鹊粪!落白落白,不是甜就是苦来挨。”
老李心里杵得慌,连忙找了面正衣镜,捯饬了好一会儿。
上午讨论会很正式。
各个生产小组的负责人围成一圈坐着。每个人面前标准统一的放着一个搪瓷茶杯、一个笔记本、一根削好的铅笔。
老李是其中一个小组长,也腰板直挺挺地坐着。准确说,是副组长。组长年前出差出事了,后来厂里决定再安排一个组长,但因为要抢生产进度,这个组长的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日常基本生产,都是老李这个副组长一肩挑。
车间主任姓陈。陈主任和工会主席分别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后,各个生产小组就抢着来发表意见。这种集体活动里,尤其有上级领导在的时候,大家都会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个别口才好的,直接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有口才不好的,即便拿着写好的讲稿,也结结巴巴的。
不知不觉,轮到老李发言。他见大家也都有些困顿了,估计也是头天晚上熬夜的原因,就站起来准备挑几条重要的说。往往发言到了后面,谁说得简短,大家都高兴。千篇一律的讲稿,一上午时间是神仙也会打盹儿的。
老李双手托着笔记本,说:“我觉得,我们无产阶级工人,每天都在实践。尤其在我们207工厂里,每天都——”
老李还没说完,陈主任就打断他的话,说他一看就是头天晚上没有好好学习过。这话说得老李手心直冒汗,他还想赔礼道歉,但陈主任将话题引到其他人身上去了。老李僵持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尴尬地笑着。
厂区的大喇叭忽然“吱”了两声,像指甲挂铁锅一样,接着那满嘴方言普通话的播音员说话了。大喇叭里找人,找老李,说门卫大爷接到消息,老李的家里出事了,赶紧回去。
老李浑身像凉水浸了似的,一个哆嗦就转身往回走。身后陈主任“唉唉”后,说了句“太不像话”。刚下楼,大喇叭还在喊人找老李。
“家里出啥事呢?”老李遇到老伴儿,她正噙着眼泪朝着自己走来。
“回去就知道了。你问我,我问哪个?”才挨过批评的老李,气还没消。出厂区大门,门卫大爷还不忘催了一下俩人。
看到门卫大爷,老李猛地想起早晨那包“喜鹊屎”。说得吉利点是喜鹊拉的屎,其实就是乌鸦的粪便。在东川有个不好的说法,但凡有乌鸦粪便落到人头顶上,家里肯定有丧事。落白,就是这么一个说法。
“难怪早上门卫大爷说我头上有包乌鸦屎。”老李说。老伴儿只顾哭哭啼啼,跟在后面。
家里门敞开着。刚走到走廊,儿子李军的哭嚎声一声接一声,像珠子断了线儿。还有个男孩子在说话:“说了很多次,喊你别去翻墙偷书,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
说话的男孩叫黎斌,他是李军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也可以说是“发小”,自从上学,两人就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但两人的家却不在一起。
李军又“哎哟哎哟”的,说:“哪里知道那个巷子里多了一条狗呀。”
黎斌说:“下次你再这样去偷书,我就不和你一起去了。”
李军说:“好,好,下次我自己去。这年头,外头那些人一天闹来闹去的,只有书才是我的好朋友,你都不算。”
黎斌又说:“那我还是陪你去吧。”
老李径直进屋,一眼就看到了黎斌和李军。李军膝盖上一大块伤口,还在流血。黎斌脸蛋胖胖的,留着小平头,比以前看到时,个头又高了一点。也是,李军都十八岁了,只是和自己每天都打照面,根本看不出多大变化。
黎斌喊了声叔叔后就让到一边。老李问李军,这怎么回事。李军头偏向一边,眼睛看着桌边的两本书,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