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每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此时的海拉尔正是初夏时分,暖风洋洋,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而是给人像春天般的暖意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白灰色的云朵,呈现出谈红色的朝霞与火红色的云彩变化无穷,美伦美幻;可是晚上寒气逼人,天寒地冻,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冰窟。这就是深处北方大草原的气候特。
一身裘皮皮袄装饰的哈克齐漫步在海拉尔正阳街上,街上两边店铺钱庄林立,身穿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各种民族服饰的人穿梭于街道上,熙熙攘攘;各种蒙古马、顿河马、骆驼商旅组成的队伍穿梭之中,将各种商品交易完成后发往中国、苏俄、蒙古。所以海拉尔正阳街是中蒙俄商贸文化的交流集散地。
哈克齐是满族人,祖上关外大家族,跟满清皇室有联姻关系。早年家族中落,哈克齐祖父离开北京城,回到关外谋求发展,可正赶上满清政府开禁开发东北,趁着自己曾是关外大族的余威,哈克齐祖父和父亲在东北三省做起来贸易来,出没于沙俄、蒙古、朝鲜等地。哈克齐在二十岁时被祖父强行留学英国,学习商贸管理,希望能继承祖业。然好景不长,一场日本和俄罗斯霸占东北主导权的日俄战争让哈克齐一家遭到灭之灾,家破人亡。一夜之间由富家公子沦为一无所有的哈克齐急忙赶回到东北,为了能够办好亲人们的丧事,哈克齐将分散在东北三省各处商铺全部处理掉,还借了不少债。这时候哈克齐体会到了多少冷嘲热讽,那些个平时谄媚现在冷眼的所谓的朋友没有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就这样哈克齐流落街上乞丐讨饭为生。后来甘记商行施粥城中的乞丐,现场非常混乱,哈克齐就站出来安排好直系,被荣三爷看见了,感到纳闷,就叫来询问。等哈克齐完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荣三爷就他带在自己身边作助手,渐渐地成为甘记商行的最牛的伙计,被荣三爷派往海拉尔城成为甘记商行海拉尔城分部大掌柜。民国九年冬天兼任东北药业驻海拉尔城办事处的负责人,专门负责收购俄罗斯西伯利亚、外蒙古、黑龙江等地一些药材,比如鹿茸、虎骨、甘草、麝香等,办事处在海拉尔城西边缘有两个仓库,占地200亩,交通出入方便。
哈克齐漫步于正阳街上,不断的跟熟人打招呼--海拉尔城谁人不认识甘记商行大掌柜哈克齐啊,特别是近两年,生意兴隆,各种商品都是大宗交易,好多南来北往的商旅都想巴结他,希望能与他结交朋友,或者商贸往来。哈克齐人缘随和,好结交朋友,扶助救济困难的过往商旅,博得‘哈善人’之美誉。可是哈克齐从来不跟日本人做生意,不喜欢结交海拉尔城的日本商人,知底人都知道,哈克齐恨日本人屠杀亲人。
自从半年前,哈克齐接到警卫团发来的密电,要求哈克齐在海拉尔地区大量秘密收购马料和购买2000匹上好的顿河马、3000匹蒙古马及5000套骑马装备。凭着多年闯荡生涯,哈克齐隐约感到这是为军事行动提前准备物资啊。
两个月前警卫团骑兵营长廖得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