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崇拜德**人,所有军事训练和军队建设都是模仿贵国。”贝伦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孙晋想起潘勇军在德国的经历。
“潘勇军,哦,我知道了,这个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生给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孙先生,哪天有空我们可以见个面?”贝伦子似乎发现什么,精光一闪。
“非常欢迎,我知道贝伦子博士是机械制造出身,希望贝伦子博士有时间到阜新城参观访问。也欢迎贵国商业家和文化名流到阜新城进行交流和洽谈商贸合作。”孙晋明白贝伦子为什么要见潘勇军,就是加强两国民间友好人士交流:“贝伦子博士,您也听了,我现正在重组汉冶萍公司,而汉冶萍公司与贵国合作历史有十多年了,公司许多地方都烙下贵国痕迹和风格。重组需要大量科学技术设备人才,我想咱们这方面可以进行多多交流与合作,不知贵国的朋友感不感兴趣?”
贝伦子的任务主要是加强与中国商贸交流,期望在汉冶萍公司有德国的声音,对孙晋的提议当然高兴,国内许多失业的专家和技工可以在中国找到生活,国内许多工厂可以开工。
在近一个星期内,周学熙、郭辉祥、潘三元、卢木斋和孙晋分别与德国远东协会就双方合作初步达成几项协议。内容有军事交流,远东协会以顾问名义从本国组建50人组成的德**事交流团,从步兵科到参谋处等几乎涉及到了各个军种;汉冶萍公司通过远东协会向德国国内钢铁企业引进技术人才;警卫团向德**工企业如克虏伯公司等订购价值约30万美金的武器弹药装备和机械制造设备;人民公社基金会欢迎德国有实力的资本家到阜新城或者武汉三镇合资建厂等;由潘三元、孙晋出资,远东协会输出师资力量双方在武汉再建一座同济医院及同济医工学院。
初步协议刚到德国国内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一次自战败后重新恢复德国在远东影响力的大好时机。这些协议一旦达成,一定能舒缓国内失业的压力和日益急需的外汇。德国政府现在钱不多,但是人才和设备多啊。所以德国政府立即行动起来,任命贝伦子博士为德国驻华总参赞;德国商务部组织德国工商银行界来到中国,从各大高校派出优秀教授教师帮助贝伦子博士。
由范老、周学熙、虞洽卿、朱家骅、蔡元培等社会名流携手,在人民公社基金会和远东协会大力支持之下,通电全国各省县主管教育长官:每年人民公社基金会和德国远东协会精心挑选出100名品学谦优的贫苦学子到德国学习。留德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家境贫寒,身家清白,恰当年龄”,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9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财经、银行、师范、医学等,其余10%学法律、政治、哲学等。针对有中国专家质疑德国还未从战败阴影中走出来,国内经济低迷,政局不稳,会不会威胁到孩子们安全和学习环境,德国驻沪总领事克奈培和贝伦子博士代表德国文化部郑重承诺,中国留德学生与德国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待遇。
中德经贸文化交流频频见诸于国内各大报纸,中国双方人员货物往来增强,引起英美法日列强极大地关注,因为没有发现德国违反巴黎和约而未干涉,只是让英美日法驻华公使感到不可思议,《字林西报》就酸溜溜评论,为什么不选择留英而选择去德国,担忧照此下去可以预测中国未来会掌控在深受德国教育的精英手中,未来中国社会精英只会用德语交流而不用英语,德意志民族文化精神在远东势力会越来越大,报纸呼吁英国政府应该学习德国远东协会。
美国《华盛顿邮报》更是直接指出:请不要忘记这句话: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这句话是美国人的,但是德国人却抢占先机,我们政府以为第一个作出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的想法的国家,就高忱无忧么?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吧!
或许是受到德国远东协会刺激,美国政府紧跟其后。由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以法律形式明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这是美国第二次通过同样的法案。美国决定每年拨出50万美元,用于中国农村医疗改善,同时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简称‘中国基金会’,这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
德国美国的做法进一步刺激着英法比荷西意葡瑞挪威等国,签订过‘庚子赔款’国家除了日本之外(德奥战败自动停付,苏俄早在1917年就声明退还),1922年6月至8月各国外交部门先后发表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比如胡适出任“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