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八月份,我们对神历493年九月匈人的入侵史了解得清楚多了,这固然要归功于当时学者们辛勤的劳动,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政者在一片混乱中逐渐清醒起来。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得局势不至于更乱下去。如果九月份的局势一如八月之乱像或更甚之,那么现在谁也弄不清那个时代究竟生了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记载,简要地描述出九月份帝国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先,帝国重新起用了深孚众望的老元帅奥斯汀公爵,由他来指挥帝国的反击战。其次,帝国作出了坚决反击侵略的姿态,君坦诺斯五世亲自率领禁卫军大举向东北进军,摆出了与匈人决一死战的架势,此举对安定军心民心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三,帝国布莱克海舰队全力增援瑞林根城,一万三千海军土兵登陆进入城中,保住了瑞林根城,使得这座交通重镇成为插在匈人侧背的一颗硬钉子。第四,帝国朝廷向四方派出了数十名信使,传达帝国反击的消息,尽力消除民众间日甚一日的恐慌情绪,也让一些仍然在坚持守卫城镇的帝**人坚定了信心。
我们统观这些举措,可以稍作总结:安定军心民心,确保战略要点,伺机寻求决战,这是帝国在此时应对危机的核心思想。尽管时光己越千年,我们仍能看到这一思想的智慧光芒,这些极为得当的举措,必然出自于一位战争艺术大师的精心安排。
按照九月间帝国战略制定者的构想,十月上中旬,帝国禁卫军将在东中央特别区与匈人主力展开决战。这并非后人的臆测,当时制定帝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格涅斯子爵在回忆录中清楚地阐述了这种构想。应当说这个构想合乎情理,是当时局势按常理展的必然结果。
让我们再看帝国对手的行动。显然,匈人十分了解瑞林根城的重要性,到了城下之后,即开始了攻城作战。但帝国海军的迅增援,让缺乏攻坚技术的匈人无功而返。匈人的指挥者并没有把赌注全押在攻克瑞林根上面,他们同时另有行动。九月底,他们的后援,以鄂斯人为主力的北方蛮族混和部队赶到了。这支混和部队被派去攻打瑞林根城,而匈人真正的主力,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在俄提洛大单于的亲自带领下直扑帝国的都。
一切迹象表明,十月间,帝国与匈人的大决战必然打响。但历史总令人捉摸不透,无论我们对当时的情况了解得多么深入,总无法测度历史的诡异。匈人突然退兵了,五千精锐骑兵在无人阻挡的情况下不可思议地半道折回,493年的战争就此结束。
在安托奥通往大君堡的道路中,离大君堡153公里处,有一座名叫赫斯崔的小山岗。现在,赫斯崔岗已经让人很难注意到。它本是一座低岗,23年前,在建设都高路时山岗又被削低了五米。如今旅客们坐车在平直的高路上疾驰,丝毫不会注意到大地上原有的平缓起伏。但在神历493年的十月初,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岗成了历史的分水岭,匈人突袭部队毫无缘由地于此折返,一场浩劫过去了,只留下了又一个后人不可索解的历史谜团……
(《帝国湮没的历史·493年的战争》帝国大学历史研究所阿萨尔·林德著)
上了山岗,霍青四下查探了一番。这座岗子,位于安托奥通向大君堡大道上,道路越过低矮的山岗,从山毛榉树林中穿过,匈人如要向大君堡去,必然要通过这里。这可不是躲避匈人的好地点,但霍青没有办法,一旦让匈人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现数万毫无抵抗能力的难民,后果不堪设想。为今之计,只能借汉家威风,来震住往日的手下败将。
约夫洛父子、威斯瑞德、奥哈德、特梅尔等老战士们都明白当前局面的危急,他们面色沉重,不由自主地紧握手中武器。
“这一次要拼了吗?东方骑士大人,”老约夫洛抱着必死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