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是7.5分。
影评人杨时表示,这部电影总体而言是失败的。
他说:“它以喜剧的外壳吸引人们,却几乎没有经典笑点。为数不多的几个让人轻微抽动嘴角的桥段,也都不是因为幽默,而是因为滑稽。”
杨时表示,这部电影呈现的东西太庞杂,它时而像一部公路电影或喜剧片,时而又似乎在剖析中年危机和对青春的怀念之情。他说,徐峥截取了这么多素材,却缺乏控制力。
报道称,但无论评价多么差,《港》仍广受欢迎,这一点毋庸置疑。
来自上海的夏慧说,她上周去看了这部电影,因为朋友告诉她里面有多首上世纪80年代在内地流行的粤语歌。
现年45岁的夏慧说:“我看这部电影时从头笑到尾,虽然我知道这些段子很肤浅,有些还很色情。”
夏慧表示,影片里有关中年危机的故事使她产生了共鸣。
她说:“我这个年纪的人会喜欢这种电影。它反映了现实。”
-------------------------
许峥还参加了一些互联网讨论会
抵达分论坛现场的徐峥,一反电影中喜剧形象,正统西装配着领带,一脸疲惫。
一入座,他便嗓子沙哑着向主持人“诉苦”:“今天太累了,不停接受采访,都快失声了。”
提到互联网对电影带来的改变,许峥分享了亲身的体会。他说,以前拍电影,要到上映前宣传环节才会引起讨论,现在有了互联网,介入到电影制作到宣传所有的环节,催生了一种倒推的操作机制,“都可以先锁定了受众再开始去拍电影。
比如从互联网中去发掘电影题材,这些题材本身就有很广的受众基础,已经足够细化人群,这时再出剧本去拍,提前都可以从大数据中预测出大概的票房成绩。”
许峥说,基本上互联网介入了从电影前期筹划到完成的一系列的动作。
从ip项目的开发就要通过互联网,方便细化关注的人群。
要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该项目会获得怎样的市场成绩。
在产品的制作方面,团队之间如果没有手机,没有各种不同的群,就没有办法做电影。
电影里面所用到的特技也会越来越多,特技工作者已经有层出不穷的新软件,让他们可以便于在网上工作。
电影导演许峥还表示,互联网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大,从电影项目的开发到后期的宣传发行都需要互联网,一度很火爆的电影《港》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倚赖互联网形式的宣传。
许峥举例,《港》宣传发布会,他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发酵话题的机会,结果宣传效果特别好。
像宣传做的动态海报、倒计时,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种推广是不可想象的。
再到后端,从观众获得了影片的信息,开始在网上的购票平台选择看电影,再到家里搜索跟电影有关的内容,再购买衍生品,去电影主题公园游玩。
互联网的连接使得一个人对待电影这件事变成一系列的活动,这都是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许峥说,互联网+电影第一次让他震撼是在《港》宣传时,他模仿乔布斯召开产品发布会,提供了一个话题,互联网上自动发酵,宣传效果特别好。
对于屡屡刷新的票房纪录,许峥并不以为然,他说,电影创作者要保有匠心,“拍电影的初心不是为了争票房,是为了探索,表达思想和文化。”
许峥说,互联网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决不能依赖。
“因为电影作为产品来说,商业属性外还有文化属性,电影内容就是价值观输出,票房再高也不代表文化上的成功。
比如我就关注今年奥斯卡的《聚焦》、《大空头》这样的电影,包含很高的文化价值,有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