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晋在清流里名声并不显,为人又不得几位学臣的待见,头一个是福建同乡的李光地就极恶他,有一回在御前也是说了‘此人不正’的话。他座师王渔洋因王五案黜革,又实是与太子酬唱的缘故,料想此番案发,也未必会有什么人保他。”胤祥默了一发,却隐约品择出一丝不对味儿来,“只是,噶礼拜折明参……?”这一问罢,再望一眼胤禛,见他那面孔已是愈发的沉了下去,“噶礼言辞ji切,又惯会参的有鼻子有眼的,说是有人议论,从京城至江宁,左必蕃途次并未见人,而赵晋则沿途有yu见之人便见之。左、赵二人不和,时常争吵,且今次榜中二十五人皆巨富子弟,文章不通,又通过知县举荐至考官,实为赵晋与一众官员等通同作弊。我是再不怎么疑这事儿的真伪了,空穴来风的也总有出处,这起子国蠹!”
胤祥闻言,亦是沉吟有声:“噶礼贪恶,人所共知。这事儿他这么上赶着经心,要么是想率先出首,届时查起案子来也好先避了自家的嫌疑。要么,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案如若坐实,牵连进来的苏省官员只怕不在少数。再有,固然也是科场案闹的太大,噶礼包不住,这才不得不据实奏闻。”
胤禛知道,胤祥所指后一宗,便是两江的督抚争伐了,胤祥因病不如朝堂,邸报上知晓之事毕竟有限,他却是深悉其情的。竟月以来,二宪底下官员的互参不断,康熙这头虽偏袒噶礼多些,然总不如在张鹏翮与噶礼间偏颇的厉害,不知是因他本就对张伯行爱重甚深,还是因了捅出南巡亏空后,与噶礼生出薄怨而对张鹏翮师生等优存怜恤,这才有了平衡之道。
那位张抚台也真是位人物,本同噶礼并无龃龉,只是一道参劾藩库亏空是因南巡积年遗累的折子,用这釜底抽薪的计策救了陈鹏年,才招致噶礼记恨,真格儿的同噶礼认真斗起法来。原是噶礼因为着参罢陈鹏年,很用些手段逼迫张鹏翮,才同这位部堂重臣将梁子结深下的,张鹏翮处事稍欠狠辣,两相对阵起来总占下风,而张伯行却是不同,前后教噶礼挤兑的一腔意气上来,竟是偏要逆着噶礼行事,知他哪块不舒服,偏要去捅上一捅。噶礼狠辣凌厉,参罢了藩司陈鹏年,继而又参起臬司焦映汉擅离汛地省城,逡巡苏州,他亦不输,将噶礼前后举荐的几个亲信人,诸如镇江营参将朱世治等也参了个遍,如今看下来,竟是谁也不知上风上水的是哪位。
“十三爷……”
“嗯?”
“壶底烧干了……”二人说了这些时候儿的话,早不妨吊壶里的茶已是烧干了,深褐sè的壶底透了红光出来,苏培盛伺候在一边,喉咙咽了几回,终于怀怯揣惴地唤出这一声来。
胤祥转过身来,也是惊见着唬了一条,笑骂道:“你这奴才,换了就是,眼睁睁干看着,还不过来!”“奴才不敢扰着主子们。”苏培盛边挂着一脸委屈,边赶过来使个小钳子将吊壶取下,又撤了炉子,打了千方才一捎带出去。胤禛一旁瞧了,不由也是乐道,“倒真难为他,钓鱼时候儿的那股子机灵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