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chapter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的记忆回到了2003年,那一年算是多事之秋。可是,哪一年又不是呢?向来如此。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即将从高中步入大学。怀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想法,就想离开家乡,到远方的城市念书,享受一个人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我选择了一所外省的大学,然后有惊无险的考上了。开学的日子悄然临近,我也开始打点行李了。姑母不放心我这个18岁、不谙世事的年轻侄子独自前往外地求学,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跟公司请了假,陪同我前往学校。她说一来路上可以对我多加照顾,到了学校也可以替我收拾床铺,二来也想亲自前去瞧瞧我理想中的大学究竟长什么样子。我家人口少,只有父亲、姑母和我。父亲当时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他原先所在的建筑公司因为老板挪用资金炒港股期指爆仓,导致资金链断裂被清盘,老板也欠债跳楼自杀了。后来该公司的另一位领导,也就是姑母的前夫,率领手下尚未离职的员工重新注册了一家新的住宅地产公司,父亲也就跟随着这位前姑父一起创业。因为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父亲终日忙于事业,也无暇顾及我。姑母视我如己出,我亦奉之为母。打我记事起,她就一直待我很好,结婚前又一起生活了多年,关系自然亲近。尤其上高中之后,那时她也离婚了,我便和姑母一起生活,也方便上学。姑母离婚后,有一个小女儿,算是我的表妹吧,则跟了她前夫。

    我时常在想,姑母如此贤良淑德,端庄美丽,怎么会和前夫走到了离婚的地步?只是记得一天晚上,姑母托着行李箱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哭诉,父亲则在一旁安慰她。结果几天之后,姑母便和那位姑父分道扬镳了。

    时值九月份的初秋时节,空气中还残留着夏季淡淡的余韵。明晃晃地太阳高悬空中,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热浪滚滚。就是在这样的中午,我和姑母下了飞机,抵达了S市。

    乘出租车来到学校,订好下榻的酒店。稍作休息,用罢午饭之后,下午姑母就领着我到所在的分院作新生报到。交学费,找寝室,铺好床等等所有的琐事她都一一替我妥当处置。多亏了她的周全安排,我的入学流程得以如此简单如此顺利。如若我一个人,托着行李箱到处报到,忙的晕头转向亦未可知。

    诸事完毕,夕阳的余晖还落在校园绿树的树梢上,未曾褪去。离晚饭的时间还早,姑母提议去逛一逛校园,四处游览一番。从宿舍楼出来,漫无目的地绕了半个校区,尚未走完。由此得以模糊知晓学校环境的概况,学校面积蛮大,映入眼帘之处皆有植物,绿化带条理清晰,环境还算优美。参观了图书馆,大礼堂,科技园等地方,我们最后在一个人工湖停留片刻,坐在柳树边上的石凳上。这个湖泊被一条通往食堂的小道分成两块,一边养着色彩斑斓的金鱼,另一边是荷花池。一池荷花竞相争艳,荷叶之上,朵朵粉红色的花蕾点缀着湖心。微风自两岸徐徐拂来,凉风习习。姑母说我眼光不错,选的学校令她满意。唯一不足就是离家远了一些,不能经常回去。

    “姑妈,您放心吧,一有假期我就会回家的。”我安慰道。

    “嗯,”姑母点了点头,盯视着不远处的岸边荷花长叹道,“小杰,姑妈陪你走了一圈校园,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年纪就上来了,连青春的尾巴都抓不住咯!”

    “哪有的事,”我笑着说,“您看上去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美人,一点也不显老!”

    姑母看了我一眼,笑了笑,“走吧,吃完饭去。”

    随后,我们起身来到了食堂吃了大学的第一餐饭。姑母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给我谈起了她曾经的大学生活,甚至还谈到了她的初恋。言及此处,她话锋一转,定睛注视着我,

    “小杰,正值青春年华可别错过了好女孩啊,”她喝了一口果汁,继续补充道,“女孩子要找性格好的。你是个有品味的孩子,眼光也一定不会差。如果真交上了女朋友,记得带回家给我看看。”

    “这大学还没开始,您就想让我拍拖吗?”我一边吃饭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我还想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呢。”

    姑母微微一笑,“学习也可以兼济恋爱的。两者处置的好,互有补益的嘛!”

    我不置可否地轻轻应了句“哦”。话虽如此,我却没有半点要另结新欢的打算。高中毕业之前,我便有了钟意的对象,确立关系则是毕业之后的事情了。眼下我来了这里念书,她则留在了省内读大学。对于分隔两地、无法在同一学校念书的状况,我感到无奈之至。

    进入高三,因为学校根据期末考试地的成绩重新分了班,所以我们成了同班同学。初次见面,她就给我留下了一种恬静,从容,又刻苦念书的乖学生形象。穿着一身整洁合身的校服,扎着一束轻巧利落的头发,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起先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并不熟悉,顶多就是点头之交,互相打个招呼而已。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埋头读书,将高考引以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心想要是过了眼前高考的这一关,进入大学之后的日子势必会轻松许多。于是大伙们也就一门心思苦读,不再考虑其它的事情,只盼能够如愿以偿地顺利实现各自的大学梦。

    步入高三的第二个学期,也就是2003年开始的头几个月,国际国内都发生了一些事情。当年还没有手机上网那样便捷的网络,在最后那段紧张的复习时间里,同学们作为释放压力的方式就是关注时事新闻,看班级订阅的报纸,或者看课外书。国际上美国进攻伊拉克,因而多数男同学们下课就讨论军事军情,例如美国的武器装备如何先进,飞机如何夺得制空权,怎样先发制人打击对方的地面军事要地,地面部队如何配合行动等等,为此争论不休,对此我却不以为意。打仗的消息传入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个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无辜丧命的景象。也许我关注的焦点与大伙颇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故而未能加入讨论。女同学则多数关注娱乐新闻,为她们的偶像lesile的地仙逝痛心不已。静桐(她的名字)却对这些事情不理不睬,埋头读书,所以我开始关注起她来。较之国际上的战事和娱乐圈的新闻中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眼下高考倒是火烧眉毛了。期间,愈演愈烈的非典事件,更是为紧张的复习氛围添油加醋。每天都要进行量测体温,生怕引发传染,弄的人心惶惶。

    出于对我所居住的寝室不够干净卫生的担心,姑妈不再让我继续留在学校住宿,而非让我转为外宿生。她认为,这个学期念书很更加辛苦,不如回家休息睡好点,还可以给我做好吃的饭菜,补充营养。反正学校离家不远,寝室生活又单调乏味,我就欣然同意了。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就转为外宿生,每天早上在家吃完早餐,早早出门。踩着自行车,带着口罩上学。偶尔起晚了一些,来不及吃早餐就带上早餐,或者就在小区门口对面的早餐店,买了早餐直接带去教室吃。

    记得有一次班级调整座位,机缘巧合之下我和静桐成为了同桌。由于我的成绩比她要稍微好上一些,偶尔可以指点她一些题目。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也有向她求助的地方,彼此算是互相请教吧。当她遇到难题苦想一番仍是别无良策之时,就会来问我。而我也极其乐意替她解答,耐心地给她当起讲解员来,直到她弄懂为止。她所提的问题中,有我能加以解答的,也有相当棘手的,我也一时搞不定,于是经常两人一起讨论问题。就这样,一来二去,毫无嫌隙的我们没过几天便很快要好起来。每当我带着早餐来教室时,就会邀她一起共享早餐。起先还有些不好意思,架不住我的盛情邀请,她便逐渐接受了我的好意。当她尝过之后,直说比起学校地早点来好吃太多了。她说自己对于学校的早餐早已吃腻,却又不能不吃。如今能换换口味,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后来,我既不想姑母那么辛苦,又想给静桐多带一份早餐,就跟姑母说了不希望她那么早起来为我做早餐,而是选择直接在外面买要来的省事多了。刚开始,我带早餐给静桐,而她也每次必定把钱给我。她说,为她带早餐已经很感谢了,钱一定要收下,这样才能恒久,不然就不愿意让我继续带早餐了。于是我们每天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我提早餐来,她付钱给我,有时直接付了一个礼拜的钱,这种状态就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生涯的结束。

    较之在学校住宿,作为走读生的我,可谓是自由太多了。下午放学后,想留在学校晚自修则留下来,想回家自学则请便,毫无束缚。两种方式的唯一区别就是晚上值班的老师可能会讲试卷题目,这我倒不担心,因为每次晚上老师讲了什么题目,第二天早晨来到教室,静桐一定会事无巨细地告诉我。有时候老师也会提前通知晚上,我就会留在教室晚自修,顺便在学校食堂吃一顿便饭。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坐在位子上刷题目,并不打算回家,先留下来学习听讲题目。静桐见我还在做题,就用饭盒碰了碰我的胳膊,淡然一笑,“嗳,一起吃饭去?”

    我心想:与其呆会儿一个人去食堂闷头吃饭倒不如和一个温柔漂亮的女生一起就餐要来的惬意一些,就欣然接受了邀请。想必是近来成语背的多了,行走在半路上,我的脑海里倏地冒出秀色可餐一词,便不由得笑了起来。

    她觉察到了,便好奇似的问我,“你笑什么呀?”

    “没,没什么。”我抓了抓头,支支吾吾的掩饰过去。

    在食堂吃过简单的晚饭之后,她也要回寝室冲凉了。她欠身离座,对我说,“饭盒给我吧。”

    “怎么了?”

    “我帮你洗饭盒啊,这里又没有洗洁精。”她瞅了我一眼,“怎么,怕我洗不干净?”

    “哪里哪里,有人帮我洗,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厚着脸皮笑了笑,“我这吃饭的家伙,就拜托同桌你了。”

    “不客气。”她微微一笑。两人从食堂出来,默默地走了一小段路,在分岔路口道别,她回寝室,我则返回教室。

    学校足球场背后,有一座小山,可供学生课外休息之余,攀爬放松之用。一天下午的体育课,我坐在篮球场边上的石凳上,漫不经心地观看班上同学打球。彼时不知何故,打球的兴致全无,也就谢绝了他们的邀请。若是往日,恐怕早已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观看了一会儿球赛,觉得百无聊赖,我起身游荡到美术院的院子里面,欣赏美术生挂在展览区的素描作品。

    静桐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递来一瓶可乐,“喏,给你的。”

    “特地给我买的?”我有点惊喜。

    “是啊,刚刚跟两个女生闲逛,看到你在这边,我就过来了。”她瞟了我一眼,提议道,“看你闷闷不乐地,不如爬山去?”

    我欣然应允,和她一起穿过美术院和音乐院中间的巷子,来到了山脚下。准备登山之际,耳边传来音乐老师上课时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