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阿香便起来,随意吃了几口饭,来到议事厅后面,听孙权到底决意战还是降。
掀起帘子,偷偷朝厅风张望。孙权正襟危坐于高位上,殿上一个大金鼎正在烧着什么,团团热气升腾起来,两个奴仆正摇着扇子,给它加火。
厅上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多主张投降,孙权静静听他们讲完,把视线转到了人群中的周瑜身上。
周瑜一身黑色深衣,一揽衣摆,从人群中走出,行礼毕,说:“诸位所言,瑜深感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这行云流水般的声音缓缓流出,在座每个人如饮甘露,语气中透着自信与坚定,尤其是那句“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深深令众人为之神武盖世而折服。
周瑜见众人纷纷动容,脸上挂着稳操胜券的笑,继续说道:“请为主公筹之:今曹操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主公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语气淡然,却是必胜之傲气。孙权惊喜交集,哗地站起,以手指周瑜说:“真乃天赐公瑾与孤也!”
奋而拔剑,剑光闪烁,孙权以斩断案几一角,“轰”地那角木块掉落,众人心“砰”地一跳,孙权望定众人,大声说:“如若有人还提投降曹操的,必如此几!”
众人纷纷跪下,大呼“不敢”。
孙权举出事先准备好的旨令,宣读:“令,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率三万精兵,进驻夏口,以拒曹操!”
周瑜跪下接令,起身面向众将,雄姿英发。
自此,孙吴抗曹之赤壁之战拉开了帷幕。
既然已决意迎战,阿香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两国政治上的事,本就不是一个女子可以左右的。
她边叹气边放松着脚步,四下走着,忽然看见江岸边上,诸葛亮正要上船离开。
不好!如若让诸葛亮走了,怕是赤壁之战后又会有一强大的敌人。想到这里,她忙快步赶回,正见周瑜从府上出来。
“周郎!”她拦住车头。
周瑜掀开车帘,见她面带焦急,忙下车,问:“郡主,发生何事了?”
“快拦住诸葛亮!他要走!在河边!”因文才跑得过快,她上气接不过下气。
周瑜会意,急忙对身边的甘宁说:“兴霸,且去拦下诸葛亮,就说既然是孙刘联军,东吴之军还需诸葛亮指点。不必与他多说什么,只管拦下,带他回来。”
甘宁听令去行了。
阿香呼了口气,说:“此人必要将他困在东吴,不能让他放回刘备那里。不然,刘备便如虎添翼了,我们东吴便会又有一强敌。”
周瑜笑笑:“阿香,你总不像一般的女子,见解颇具男子之风。”
他竟然仍然忘情地唤她“阿香”。
她低下了头,望了望他,说:“你何时出发至夏口?”
“明日便整齐出发。”他说。
“我会与你一同去。”她说。
他听了,面有喜色。
“还望你对我父亲,手下留情。”她深深地说。
他神情复杂地望了她一眼,没有回答。
诸葛亮被留在了吴军之中,阿香执意要同去夏口拒曹操,周瑜便带着她与诸葛亮,整顿兵马,来到夏口驻营,以拒曹操。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一波万里。这才是长江!
前世尚未真正见过长江,而今让她见了,真是大开眼界。
天水之间仿若一条白练,一尘不染,吞吐巨浪。
阿香站在长江之边,望着壮丽山河,心境顿时开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她不禁念起了前世喜欢的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好诗!”身后,传来熟悉到骨子里的声音。
她没有转身,周瑜却已移到她身边。
“听此诗,便知阿香心境开阔,豁达大度,不同于一般女子。”周瑜赞叹不已。
她抿嘴一笑:“这诗是我偷来的。不是我创作的。”
“哦?”他并不关心这诗是谁写的,“喜欢这诗的女子,也是很不一般了。”
是呀,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谁会似她常滔滔不绝讲起史学知识,拼拼诗句,看起来熟读史书、精通诗律一般?
“可是那又如何,女孩子的命运并不是由才华决定的。”她忽然伤感,目光凄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