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就是木屋的房顶。
干草铺成的房顶不仅不防火,防水能力也不怎么强。
小雨的话倒是没有什么问题,顺着杂草流出来的坡度,很快就能流到低的一侧。
可一旦碰到大雨,那雨水绝对会渗透过去,在屋中漏水的。
松叶曾跟王伟建议过,用稀泥和杂草搅拌在一起,铺在房顶的话,虽然并不能完全杜绝漏水的事情,但应该比只铺干草要强。
不过这个建议直接被王伟给拒绝了。
还是那个原因,小雨的话,这种做法同只铺干草的区别不大。
一旦碰到大雨,那屋中就不仅仅是漏水了,更有可能会直接漏稀泥。
就在木屋建好的时候,按照王伟的指导,王四五带的那组人,也用泥土堆砌出来了一个简易的砖窑。
砖窑的建造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用来烧砖的窑洞和一个烟囱。
窑洞越多,一次烧的砖数量也就越多。
但通常情况下,砖窑要么是用砖块直接建起来的,要么就是用石头堆砌出来的。
可是现在,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王四五建造的砖窑,只是用泥土堆砌的。
泥窑的强度,和砖窑比起来差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大小和乡下那些窑洞比起来,也小了足足一半。
这样的泥窑,一次性可以烧制的砖块,也会少上许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泥窑,几乎不能重复使用,烧过一次之后,估计就会坍塌的。
但是对于王伟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泥窑能够烧出来一批砖块,那就能够利用这些砖块,建造一个真正的,能够重复使用的砖窑。
这个问题就像是村子第一次打铁一样,涉及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不过最终,不论是打铁还是建造砖窑,都让王伟找到了替代的方法。
木质的砖坯模子被做了出来。
四四方方的模子下面铺着木板,在模子里面倒入和好的河土之后,用木板压实铲平。
以前能够制作砖坯的机器没有普及的时候,乡下烧砖都用的是这种手工的方式打的砖坯。
为了使得砖坯被压得更加的瓷实,甚至需要用木锤去敲击模子里面的泥土。
但是很明显,以原始人那强大的力量来看,敲击的这道工序很明显可以省略了。
两块木板压下去,泥土就会被压得严严实实,铲去毛边后,倒出来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砖坯了。
这些砖坯,经过简单的晾晒之后,便被送入了泥窑之中。
依次交错重叠的摆放整齐之后,便开始堆积燃料了。
燃料摆放的地方,是在砖坯子下面的炉膛之中,烟道和火道,都是走在码好的砖坯子之间的。
在窑炉的旁边,是一排顶上铺了兽皮的木棚。
而在木棚的下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木炭。
这些木炭,是窑炉十几天不熄火的重要保证。
王四五带着几个人,需要昼夜不息的观测炉火,以确保,能够不出任何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