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票已经到了,如约加更,另外再狂求月票,哭求月票,满地打滚求月票!
.......
临安城,东便门外。
呼喝声中,一众衣甲不齐,兵器不全的三衙军士卒正在整队点数。
王坚看着他们,脸色已经铁青的快要变成黑色了。这里哪有3000之数?顶天就是1500!而且其中能用的是一个也无!因为这些三衙大兵就没有一个披甲的,也没有人带着弓弩。不披甲,不带弓弩,就扛着一把短枪来干什么?若是贼人有几个神箭手,这1500人就得被射垮了。
一个个来自临安各行各业的兼职军人已经整完了队,他们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惴惴难安,不过更多的却是一脸着急上火的表情。大家伙儿都是“客串”当兵的,谁家里面都有一摊子事情呢!
怎么就摊上东城闹乱子了呢?这魔教的乱子当然是不会成功的,多半是大兵一到就一哄而散!可是之后的戒严、搜捕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完的,这得耽误多少事儿啊?
现在的会子又毛,临安的物价又贵,可没有谁能靠几个饷钱养家~2,的!想到这些,就有人想要悄悄溜走,可是看见王坚身边百十个顶盔贯甲,杀气腾腾的汉子,就没有谁能挪动步子了。开溜的念头,被硬生生压了下去……就是要溜,也等天黑了再说吧!
“爹爹,队伍已经理好了,来了1553人。分属18个部90个队,现在临时编成了5个队。都是长枪队,没有弓弩刀盾。”
王炎满头大汗的跑来报告了。这位王衙内的差遣是武学博士,不过还没有上任——武学转归枢密院管辖的事情遇到点阻力,原来武学中的武学生没有一个乐意的。武学归国子监管,那武学生就是士子,地位等同于太学生。若是武学归枢密院管,而且还要招收武官入读,那武学生就是武人(真是有够奇葩,宋朝的武学生居然是文人),那多丢份啊!
所以这段时间武学生们一直再闹事。比武学生档次高点儿的太学生也跟着一起起哄,一会上书反对武学出武人,一会又上书反对武学生入太学——太学生和武学生都有机会做官的,不过机会毕竟有限,而且武学生原来都是去做武官(不会去带兵,而是会找机会转文),不占太学生做文官的资格。若是武学生入了太学成了太学生,原来的太学生做官的机会不就要少些了么?
因此武学改革的事情就拖了下来,而王炎也没本事去给一票武学文人上课。就跟着他老爹混日子了。
“爹爹,要不要出发?”王炎看到老头子一言不发,有些担心地问。
“出发?去做死吗?”王坚没好气的白了儿子一眼,“你赶紧带人去东便门内的营房借些盔甲、弓弩……还不快去!”
“爹爹。这里不是合州了……”王炎根本不挪步,只是苦着脸道,“三衙兵各军都是枢密院直管。没有枢密院签发的将令,三衙管军一个兵也调不出。一件甲器也取不出的!”
“这这这……这都有人要造反了!”王坚吹胡子瞪眼道,“快去。快去,拿某家的将令去!”
王炎跺跺脚,只能应了个诺,转头就点了几个亲兵去借盔甲器械。不过盔甲器械是肯定借不到的——这里是天子脚下的临安,不是处于前敌的合州,各种规矩死的很!别说是有人聚众,便是城内火起,没有枢密院的命令,三衙军也不能出来救火,除非大火烧到军营(这可是真事儿)。
而王坚命令王炎去借支盔甲器械的命令,的确是个不小的错误。他老人家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见识到的兵将,无论是蒙古人、宋军还是四川、京湖的民兵,都比这些三衙大兵精锐了不知道多少!所以他实在不能相信,世上还有比临安的三衙军更废物的废物点心存在。
实际上,正在聚众的临安明教就是比三衙大兵更废的废柴。是无组织、无训练、无武装的三无造反派,乌合中的乌合!如果王坚能带着他的1600个乌合之众杀气腾腾冲过去,那些明教徒多半就星散了。
可惜老将军这辈子都在大宋头一等的强兵里面和全世界头一等的强敌苦战,实在不能理解乌合之众的境界!
……
王坚不理解乌合之众。同样的,理宗皇帝也不能理解一个大汉族主义军阀的境界。
北内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