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大修铁路
东厂番子出动了,牵着牲口拉着马车,虎狼一般的来带码头上,一时之间鸡飞狗跳。呃,这是过去,现在的锦衣卫和东厂出动,老百姓可不会太害怕,尤其是天津这一代的百姓,他们有见识。知道厂卫出动,倒霉的是官员,寻常百姓不会为难。不然的话,御史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不许扰民。
尽管如此,厂卫出现,码头上还是很自觉的让出道路来,这是人家的船靠岸了嘛。吊臂将一个一个箱子吊起来,放在马车上的时候,又一艘船停在了另外一个泊位上。码头上工人忙活了起来,如今的大沽口,不少人靠海运的装卸吃饭。
王承恩带来了一千多人,还有三百辆四轮马车,这是宗室的一个买卖,宗室车队。专门承接一些运输的活,辛苦是辛苦一点,一年下来守着通衢大道,货源充足,不少挣呢。听说从天津到山海关的铁路要开工了,这车队的好日子可不长了,以后只能跑天津到京师的买卖。回头铁路通到京师,就只能跑短途了。
沉甸甸的箱子,压在马车上,弹簧钢板咿呀呀的响,一看就知道这货有多沉了。
王承恩是不会呆的太久的,与韩赞周一道去天津,明天一早就得赶回京师去。张巡得留下,他有那么多货物要处理,没有半个月的功夫,怕是没有空闲了。
随着海运码头的兴起,周边自动衍生出一个城镇,天津府光是卖地,就不少挣银子。这都是跟陈燮学的,在码头附近弄一片土地出来,平整之后修一些仓库和街道。仓库都不带卖的,租金一年就是一百两,爱租不租,来晚了你都租不到。这笔银子,自然是进了天津府的小金库,不带对上面交的。所以这个天津知府。现在是个热的发烫的位置。
类似的职务还有很多,华亭知县杨龙友就放了话,给个巡抚都不还。松江府知府阮大铖倒是想往上爬,无奈一直被按在这个位置上,怎么折腾都没用。只能无奈的叹息,接受现实。
码头一条一条的船靠岸,十个泊位能忙活十天八天的,才能把这些船卸货完毕。人都开始下船了来了,在海面上下锚的海军。放下来一些小船,补充一点物资后,就得回旅顺去休整。大明海军现在就是陈燮的私人军队,各省的小船队,那就呵呵呵了。
这个现象,大明官场也有人提了出来,是不是改变一下。对此,朱由检没有说话。陈燮也没有说话。实际上私下里,两人是有过交流的。朱由检认为。陈燮掌握海军的好处,就是不会让海军荒废。即便是陈燮个人的海军,朱由检也认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大明是有先例的。当年郑和下西洋,多少船只,最后都荒废了。
还有一点就是养舰队的开销太大了。朱由检真心是负担不起。他现在忙着捞钱呢,有人替他守着大海,有什么不满意的。甚至在私下里,朱由检还对太子交代,今后这个大明海军。就姓陈了。国公爷没了,那就是兴海王的,任何人都不能插手这个。就算是将来海军属于朝廷了,陈家的后代也是海军的首领不二人选。
朱由检还是很清醒的,深知舰队落在大明官员的手里会出什么鬼怪。在大明官场的监督机智还没有完善之前,在大明的力量还没有达到一个水准之前,海军还是不要去碰了。
能抓的东西很多,从辽东来的铁路,这个东西朱由检就很感兴趣。可以从辽东修到天津,自然可以从天津修到京师,再修到口外嘛。如果不是陈燮说过,目前的架桥技术还不足以保证铁路桥梁在黄河长江等大河上的安全,朱由检都想过是不是要修一条铁路通到南京。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铁路的利益太大了。尤其在辽东,这条铁路是属于陈燮私人名下的一家铁路公司,每年数字巨大的货运量,别看收费还有点高,商人们都愿意铁路运输。为啥?安全、快捷、省事,不然用马车运输的话,一路上的开销算进去,实际投入比火车还多不少。
现在这个火车,不但有货运,还有客运。从旅顺到沈阳,一路往北修到通辽,最终到哪现在还没有一个定数。如果大明的疆域内,用铁路把各个地方连一起,那是一个什么景象?想象朱由检都热血沸腾。铁路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朱由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